□《民生周刊》記者 鄭智維
“月光仔,月照照,喊你下來食擂茶,擂茶噴噴香,配老姜,老姜辣,配莙荙……”
2021年12月18日,伴著擂茶歌聲,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村支書張林順和村民黃清財,用當地傳統禮儀為各自的女兒舉行了訂婚儀式。訂婚儀式之所以被關注,是因為一份精心準備的嫁妝—林業碳票。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探索發放林業碳票。除三明市發放了全國首張林業碳票外,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于2021年12月30日舉行林業碳票首發儀式。此前,陜西咸陽、安徽滁州也曾發放碳票。
碳票的發放,意味著林地空氣變成可用于交易的“真金白銀”。
“通過林業碳匯交易,林農得到收益,是‘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真實寫照,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新突破。”接受《民生周刊》采訪時,三明市林業局局長陳平說。
2021年5月18日,三明常口村村支書張林順代表全村領取了一張編號為0000001 的林業碳票,這是全國首張林業碳票。
這張碳票上清楚標記著基本情況:常口村3197畝林地,在過去5年,林木自然生長量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為12723噸。
所謂碳票,即林地林木的碳減排量收益權憑證,相當于這片林子的固碳釋氧功能可以作為資產進行交易的“身份證”。林業碳票是記錄一段時間內某一片林地林木固碳量的憑證,是具有收益權的實物載體。
截至目前,三明市共發出碳票25張,涉及碳減排量23.8萬噸。
2021年5月,三明市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金融監督管理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三明市林業碳票管理辦法(試行)》,辦法明確了碳票的制發、評估、質押、流轉、交易等各環節。
按照該文件內容,碳票可交易、可流轉、可質押。
三明首批推出5張碳票,總計碳減排量29715噸。碳票推出當天,福建通海鎳業科技有限公司便以4萬元的價格購買了其中一張碳票,買下了2723噸碳減排量。
除了交易外,碳票可質押。福建金森碳匯科技有限公司以每噸10元的價格購買了3張碳票,相當于收購儲備了18294噸的碳減排量,并以這些碳減排量作為質押,獲得興業銀行三明分行授信貸款額度500萬元。
根據上述三明林業碳票管理辦法,任何林業經營主體都可以申請碳票,經相關部門審核與評估,由三明市林業局制發碳票。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三明市擁有林地面積2850萬畝。其中,森林面積2712萬畝,森林覆蓋率78.73%,森林固碳存量和每年新增凈固碳量巨大。
據北京林業大學評估,三明市每年固碳增量約1170萬噸。在發展林業碳匯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和潛力。
如何將林地空氣變成可升值、可交易、可質押的真金白銀?
為此,三明市一直在探索。早在2010年,三明市就率先在全國營造了首片企業碳中和林。
目前,三明市已實施林業碳匯項目12個,面積118萬畝,其中成功交易4個項目、交易金額1912萬元。

三明市林業碳票首發儀式圖/陳登達
三明市是全國林改策源地。2020年12月23日,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授牌儀式在三明市下屬的沙縣舉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為三明市授牌,三明市正式成為全國首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
過去10余年間,三明市在全國全省實現林業碳匯八個率先,即率先營造全國首片碳中和林、率先設立全省首個碳匯專項基金、率先成立全省首家碳匯服務機構、率先開發全國首個區域性碳匯項目方法學、率先完成全國首批VCS碳匯交易、率先完成全省首單FFCER碳匯交易、率先完成全省首個社會化碳匯造林項目交易、率先設立全省首個林業碳中和基金。
作為森林固碳釋氧生態價值新的實現方式,碳票將在自愿碳中和市場上發揮一定的作用。不過,對于一項新事物,碳票相關配套體系建設還在路上。
陳平介紹,三明打算依托海峽(三明)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開展林業碳票登記、交易,推動碳票上市交易,變成真金白銀。
“上市之后,誰來接盤很關鍵。”陳平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談道,社會資本購買碳票的積極性、主動性還不夠高。
從碳達峰、碳中和視角來看,森林、草場、濕地、農田、水體,一些陸地生態系統保存完好的區域或省份將擁有更多碳匯。
“我們將以林業碳匯為抓手,助力碳達峰,實現碳中和。”陳平說,通過碳匯項目的交易調動林業經營主體造林育林的積極性,引導企業營造碳中和林,提升森林質量和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碳匯總量。
陳平表示,通過林業碳票交易和貸款融資等渠道,將森林資源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帶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助推山區老區林區鄉村振興。“如果現有固碳存量的價值得到實現,可較好地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