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圓圓
(太原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太原030000)
“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有利于國有企業減輕負擔,保障國企輕裝前行,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也有利于整合資源,改造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實現城市公共事業的專業化和集約化管理,進一步改善職工居住環境[1]。在“三供一業”供熱分離移交改造的過程中,實現了住戶的分戶采暖。為了更好地達到流量平衡和熱量平衡,對改造后的二次管網安裝自控系統。本文以太原市某小區為例,詳細介紹了二次網自控系統的設計原理及方案。
該小區所在熱力站建于2014年,為散熱器供熱系統,設計供熱面積1萬m2,實際供熱面積0.73萬m2,高程791.22m。
該小區建于1990年,未節能保溫,且未分戶控制。該小區建筑面積4088m2,設計熱負荷261.63kW,1棟樓4個單元,層高6層,共計78戶。
由穩態下的熱平衡方程可知,散熱器向房間的傳熱量應與房間向室外傳熱量相等,即:

式(1)中:Qs為建筑物吸收太陽輻射熱;Qr為建筑物內部人員設備散熱;Qg為供熱系統供熱量;Qq為來自相鄰建筑物傳導吸熱;Qs′為建筑物對室外散熱;Qf′為空氣對流通風散熱;Qq′為向其他相鄰建筑物傳導散熱。
其中最主要的是:Qg(供熱系統供熱量)≈Qs′(建筑物對室外散熱)。

式(2)中:KrFr為散熱器的傳熱系數與傳熱面積的乘積,W/℃;KbFb為建筑物的傳熱系數與傳熱面積的乘積(包括冷風滲入的影響),W/℃;tg、th、ts、to分別為供水溫度、回水溫度、室內溫度、室外溫度,℃。

同一時刻,一定區域范圍內的供水溫度大致相同、室外溫度也大致相同。因此,對于二次網平衡及負荷調控時,可以利用供熱的回水溫度來判斷該用戶室內的供熱情況。
2.2.1 系統介紹
二次網自控系統如圖1所示。

圖1 二次網自控系統示意圖
二次網自控系統由戶用智能調節閥、溫度采集面板、單元水力平衡閥、數據采集箱、平臺軟件組成。在采暖用戶入戶進水管上加裝戶用智能調節閥,樓棟單元回水立管上加裝單元水力平衡閥,樓棟代表性用戶家中加裝室溫面板,設備通過線纜接入數據采集箱,數據采集箱通過4G網絡上傳至總調中心,再通過平臺軟件實現遠程對二次網的管理和調節。
2.2.2 設備說明
2.2.2.1 線材規格
單元干線、單元跨線MBUS信號線:RVVP2×1.0。單元干線DC24V電源線:RVV2×1.5。單元跨線DC24V電源線:RVV2×2.5。采集箱電源AC220V電源線:RVV3×2.5。
2.2.2.2 采集箱
無線電方式采集箱具有無線通訊模塊,與運營商協議后的無線通訊方式需具有運營商認可的無線通訊模塊,可直接傳輸數據至監控中心。采集箱用電由樓棟公共用電提供AC220V電壓,同時需給相關遠傳閥門等供電。
采集箱上行數據傳輸LoRa/無線電/3G/4G/5G/以太網等,根據現場情況選擇傳輸模式;下行數據傳輸采用M-bus。采集箱可對相關監控閥門進行控制并采集狀態信息。
2.2.2.3 室溫采集面板
室溫采集面板具有溫度數據采集和記錄存儲的功能,并且可以通過低功耗網絡上報數據到服務器。室溫采集面板由采集箱供電,可設置數據采集周期和上報周期。室溫采集器具有防止移動報警功能,在用戶私自拆卸移動時,平臺會自動預警,保證室溫采集數據的有效性、合理性[2]。
2.2.2.4 戶控閥
戶控閥是有線遠傳調節閥,可實現調節閥門開度,調節范圍0~100%,可為每戶單獨調節不一樣的開度。戶控閥配有一個LED指示燈,不同顏色代表閥開、閥關、故障狀態。戶控閥通過現場總線傳輸信號至采集箱,由數據采集集中裝置為其提供DC24V電源。
2.2.2.5 系統調節
二次網平衡監控系統基本功能:可以實時在線的監控與管理、診斷與報警、采集與報表、用戶管理、歷史數據存儲與查詢、趨勢曲線、故障診斷分析、Web遠程瀏覽等。系統提供實時的二次網平衡工況情況及評價,根據單元回水溫度,對單元總管的調節閥進行動態調整,可有效地消除二次網的水力失調,實現回水溫度趨于一致,保證各單元供熱效果基本一致[3]。對于單元內垂直失調嚴重的,出現個別住戶室溫異常時,可對入戶閥進行微調。配合二次網平衡情況,可以優化二次網運行工況。二次網平衡度改善后,可以以最低回水溫度為限制值,降低二網循環量,拉大溫差,從而降低換熱站電耗。用戶室溫的統計結果,可以作為熱負荷調度的優化修正指標。
小區二次網系統設計方案如圖2所示。

圖2 小區二次網系統設計方案
該小區共計1棟樓宇參與改造,共計78戶。每戶配備智能鎖閉閥一塊,部分鎖閉閥配套溫度采集面板,每單元配置遠傳智能水力平衡閥,每棟樓配置數據采集器。采集器配電由樓棟公用電提供,并由采集器為相應現場設備提供電源。采集箱通過4G網絡實現與調度中心的數據傳輸,通過M-bus下行數據傳輸,實現對現場設備的控制監測。
根據該小區樓棟數、單元數、戶數進行分析設計,該小區需安裝自控設備如下:樓棟數據采集器安裝1臺,配套無線發射、接收一體機1套、樓棟電表1臺;整個樓棟抽樣安裝溫度采集面板,共計16臺;每個單元安裝遠傳智能水力平衡閥1個,共計4臺;每戶安裝遠傳智能鎖閉閥1個,共計78臺。
全網平衡軟件以該小區所屬熱力站為單位,根據該熱力站供熱范圍內各遠傳智能水力平衡閥采集到的回水溫度,統一設定溫度目標,根據目標回水溫度控制遠傳智能水力平衡閥的開度。
該棟樓前安裝數據采集箱,用于采集該樓棟各閥門的狀態、樓棟回水溫度、用戶溫度、通斷狀態等各類情況,同時可以遠程控制各閥門。每個單元前安裝遠傳智能水力平衡閥,控制該棟樓4個單元的流量分配,以達到每個單元的所需流量。若一個單元流量遠小于計算所需流量,則需要開大水力平衡閥;反之,則關小。每戶安裝戶用通斷控制閥,戶控閥有3個指示燈,代表3種狀態,其中:紅燈表示關閉,黃燈表示無信號,綠燈表示開啟。在供暖初期,供熱公司可根據每戶繳納采暖費情況啟閉通斷閥門。在供熱期間,根據戶內溫度采集面板信息,還可以通過戶控閥對個別住戶家中供熱溫度進行調節,溫度過高閉閥,溫度過低開閥。
在調度中心設立分戶表閥聯控系統,配備高性能工程師站、操作員站、服務器及相關組態軟件,該系統具備閥門和熱表數據采集功能、閥門調節和報警等功能。
經過“三供一業”供熱分離移交改造,更換了老舊小區的庭院管網、樓道立管、戶內采暖系統,通過二次網平衡改造和調節,有效地改善了二次網的平衡狀況,提高了供熱效果,極大地降低了投訴率和能耗。
在2019—2020采暖季,該小區因庭院管網老舊、閥門失靈,導致二次管網無法調節,各樓、單元之間流量分布不平衡,所以存在邊戶、底層因循環不暢,導致供熱效果不良的情況。在2020—2021采暖季,經過二次網平衡的調節,各樓棟之間流量合理分布,每棟樓各單元之間流量分布均衡,實現回水溫度趨于一致,保證各單元供熱效果基本一致。對于個別不熱的住戶,還可以對每一戶進行精準調節,確保每一戶的供熱質量。在本采暖季,該小區住戶室溫合格率達到100%,投訴量減少30%,供熱效果得到極大的改善。
在2019—2020采暖季,該小區所屬熱力站初寒期循環泵頻率在35Hz,嚴寒期循環泵頻率在45Hz,整個采暖季的平均電單耗為1.33kW·h/m2,平均熱單耗為1.19GJ/m2。在2020—2021采暖季,通過二次網平衡調節,消除了水力失調導致的末端管路的循環不暢,運行更加經濟。在保證良好供熱效果的前提下,本采暖季該小區所屬熱力站循環泵頻率有所下降,平均熱耗、電耗指標均降低,初寒期循環泵頻率在32Hz,嚴寒期循環泵頻率在43Hz,整個采暖季的平均電單耗為1.18kW·h/m2,平均熱單耗為1.12GJ/m2。
經過“三供一業”供熱分離移交改造,實現了分戶控制,并通過二次網自控系統對二次網進行實時監控和調節,消除了二次網的水力失調,基本保證各單元、各戶的供熱效果基本一致,基本消除了末端住戶的不利情況,提高供熱舒適度的同時,達到經濟運行、節能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