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芳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411101)
2019-01,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提出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提出將“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務,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2019-05,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19〕12號)明確要在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專業中率先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X”證書制度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集中體現了職業教育類型教育的特點。“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切入點。在高職擴招背景下,生源數量、質量都發生變化,高職院校進行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
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轉型培養一線勞動者,目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與經濟發展需求的不匹配仍然是職業教育面臨的主要矛盾之一?,F代學徒制作為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在試行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貫通人才培養的“教師、教材、教法”各個環節的教學改革中,仍然存在諸多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需要解決[1]。集中體現在雙師型教師培養滯后,使用的教材缺乏校本職業特色,教材內容未能很好融入行業評價標準和相關職業證書的考核內容,職業崗位能力核心課程信息化資源不足,信息技術未能很好融入教學,思政教育未能充分融入專業課程。本研究以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風電技術專業群電氣控制崗位、風電運維崗位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改革對象,探索和實踐三教改革。
現代學徒制是中國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項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本研究中的“1+N”人才培養模式是基于“1+X”證書制度實施“課證融合”而提出的一項人才培養應對措施,是指1個學歷證書+N種職業崗位技能的培養,在具體的人才培養實施過程中可以拓展為以“1”個要素為主體,聯通“N”個方面的人才培養策略。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風電技術專業群是湖南省高職示范性特色專業群,根據風電新能源產業鏈崗位需求,構建了“一平臺、三領域、多模塊”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在深化產教融合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踐中逐步形成了1個學歷證書+N個職業崗位技能的“1+N”專業人才培養模式?,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成為落實三教改革的內驅動力,“三教”改革與人才培養的各環節緊密相關,圍繞職業崗位能力培養而開展的教師、教材、教學模式改革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切入點,核心問題是職業崗位能力課程誰來教、教什么、怎樣教。
風力發電機組是相對復雜的大型機電設備,風機的安裝調試涉及到電氣控制、機電工程等多種知識和技能。課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也需要有豐富的企業崗位實踐經驗。但目前風電專業大部分專任教師是從研究生畢業后就來到了高職學院擔任專任教師,有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但普遍缺乏對現場實際設備的動手操作能力,與企業崗位脫節。大型風機設備的技術技能培訓必須深入企業才能掌握要領,因此雙師型課程團隊的組建和青年教師的成長尤為重要。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風電技術專業群建有較高質量的新能源風電實訓基地,但配套教材和數字化資源的建設相應滯后,原有使用教材部分采用本科教材,未能融入職業證書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或者是幾年前出版的其他普通高職教材,與學院的實訓設備不匹配,存在教材和實訓設備及授課內容脫節的問題。因此迫切需要開發適合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專業群特色的項目化、新形態教材,而且立體化數字資源需要同步開發。
在百萬擴招背景和單招生源加大的情況下,風電專業群各專業生源質量和數量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風電產業鏈上相關職業崗位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和復雜性。從事風電場運維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高壓電工證、低壓電工證、高處作業證等相關證書才能上崗。風電運維崗位的特殊性質對工匠精神的融入和職業綜合技能的培養要求較高,對接職業崗位能力創新教學模式、加強信息化教學改革是風電專業群職業崗位能力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問題。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風電技術專業群主動適應新能源與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鏈人才培養需求,對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重構課程體系。引入證書制度標準,將高壓電工證、低壓電工證、高處作業證、電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融入到整個風電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體系,對接風電產業鏈核心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劃分課程模塊,以1個專業對接“N”家企業的模式組織分段式實踐教學。
以三教改革作為“1”個有機整體,促進教師、教材、教法的協同改進。通過教師的改變推進教材和教法的改進,而教材和教法的改進又進一步促進教師能力的提升[2]。通過這3個方面的協同改進,也必將深入推進“1+N”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地、落實、落細。青年教師的成長通過下企業掛職、參與國培項目、參與風電實訓設備管理和維修、參與教研和科研項目申報、組織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傳幫帶”等多種方式實現能力的提升。
通過以專業技能抽考為中心“1”,逐步強化N種職業崗位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做好技能抽考常態化教學的基礎上,對接電氣控制崗位、風電運維崗位,逐步將電工技能競賽項目、機械設備裝調與控制技術賽項、風力發電系統安裝與調試賽項考核標準和內容融入課程拓展模塊,學生通過選修或興趣班的模式參與培訓,提升職業綜合能力,落實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以“1”個專業的學歷培訓為主體,獲取“N”種職業資格證書。借力校、行、企聯合開展湘潭市“金藍領”維修電工培訓,高、低壓電工證理論和操作培訓、高處作業證培訓等,助力學生和社會從業人員按照行業鑒定考核標準獲取“N”種職業資格證書。通過“學校課程”與“企業認證”這兩個關鍵點,將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借力校、行、企共同開發培訓資源,完善課程標準。
以“1”個專業對接“N”個企業,校企聯合組建現代制試點班級。成立由專任教師、企業工程師共同組建的教師團隊進行授課和指導實踐,通過定制化課程及輪崗實習方案,吸收企業優質教學資源,校企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同編寫校本特色教材,共同申報省級在線精品課程。在校企雙主體、校企雙導師育人過程中為學院教師提供了最好的企業實踐平臺,促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成長。為教材的編寫提供了最前沿的素材資源。
依托“1”個在線課程信息平臺,全方法打造信息化網上課程資源。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目前使用的超星泛雅學習平臺,以“平臺+資源+服務”為基本研發理念,以集成、創新、共享、融合為發展目標,推出了“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3]。風電專業群教師組建課程團隊,利用此平臺,實現校企課程資源和培訓資源的共建、共享。建課模式是以項目為引領,以任務作驅動,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搭建信息化教學資源,以線上案例教學和線下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綜合運用探究式、啟發式、問題討論式、情境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學生主體地位,拓展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電氣控制崗位是風電技術專業群核心崗位之一,無論是從事電機試驗崗位、風電機組的安裝和調試崗位還是風電場運行維護與檢測等崗位,都是建立在電氣控制崗位能力訓練的基礎上的。
深化了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風電技術專業群對接風電電氣控制崗位選擇了湘電集團特種電氣事業部、金杯電工電磁線有限公司、明陽風電等國內知名企業作為現代學徒制試點合作企業,與企業簽訂校企現代學徒制試點合作協議,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分工、協同育人。校企共同協商組建雙師團隊,制定并落實課程培訓、課程資源建設、企業輪訓等相關運行管理的可操作性,確保教學順利進行。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促進了“校企共同體”模式的發展。
構建了校企雙向互促的教師發展路徑。在現代學制試點班級運行過程中,合作企業都安排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工程師、管理人員與風能學院的專任教師結對,共同實施現代學徒制班級管理和教學,為學生提供對應的實習崗位和配套設施,促進了學校教師和企業人員的交流。教師深入企業學習企業管理模式,學習先進技術、先進工藝以及先進生產設備的使用方法,學習企業職業崗位培訓內容。企業工程師走入學校課堂傳授技藝,充分發揮了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各自的特長,促進了高職教師和企業師傅專業技能的價值實現,為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的自我提升提供一個新平臺。
完善了職業崗位能力課程建設標準,推進了立體化教材改革。在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級運行過程中,校企雙主體教師團隊按照共同職業崗位能力培訓標準培養學生。企業員工和學員按照統一的行業評價標準、技能鑒定標準考取電工職業證書。在共同利益激勵下加強學校與企業在課程資源和實訓資源建設上的共建共享,有助于職業崗位能力課程教材內容的重構和企業數字化資源的融入,在積累的過程中,資源逐步更新,開發了基于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項目化”“立體化”教材資源,實現了企業職業崗位能力標準與課程教學內容的對接。目前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對接電氣控制崗位能力開發并出版的核心課程教材有《PLC技術及應用》《常用機床電氣故障檢修》《電工技術及應用》《繼電器控制系統的安裝與調試》《變頻器技術及應用》《風電機組電氣安裝與調試》等。
建立了“1”專多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平臺,推進教法改革。職業證書制度和行業鑒定標準的引入,實現了學校與企業需求的精準對接。校企雙方通過搭建多種技能培訓平臺,建設培訓資源,使學生在獲取專業文憑的同時,有機會學習多種職業崗位技能,補充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拓展學生的職業能力[4]。目前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對接電氣控制崗位由校企共同開發已經認定的省級精品課程有“可編程技術及應用”“電工技術與應用”“繼電器控制系統的安裝與調試”“風力發電機組的安裝與調試”“風電場的維護與檢修技術”等。信息技術的融入,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教學空間和時間有效延伸,逐步形成了基于項目學習+信息技術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教法的創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動能,實現了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
現代學徒制“1+N”人才培養模式其核心意義是將產教融合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其核心內容是通過校企融合、師資融合、課證融合,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其主要實施策略是以“1”個要素為主,聯通“N”個方面,最終產生大于N倍的效果。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崗位能力,通過獲取證書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