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晨君 羅清菊 王建忠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臟結構和功能改變導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分數減少的臨床綜合征[1]。臨床通過心功能分級來判斷患者心臟受損嚴重程度,根據自覺活動能力劃分,但心功能分級是一個量化心功能的模糊標準。在中醫中屬“心悸”“怔忡”“水腫”“喘證”范疇。中醫認為隨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進程,患者臨床上表現的癥狀不斷加重,其病機也在不斷變化,另結合病機分為心氣虛型、氣陰兩虛型、氣虛痰瘀型、心腎陽虛型[2]。中醫病因病機與現代醫學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但準確分型取決于醫師經驗、水平,對治療方案選取有一定限制。MicroRNAs(miRNAs)是一類非編碼單鏈小RNA,能在轉錄后水平對基因表達發揮調控作用。研究發現[3],miRNAs在心血管疾病(例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不齊、動脈粥樣硬化等)的病理生理學中發揮重要作用。心肌梗死病理過程中,miR-130a表達水平上調促進心肌細胞凋亡;在胚胎心肌細胞中,miR-130a表達上調可能導致心室肌萎縮和心臟結構不規則[4]。研究均證實miR-130a水平與心臟疾病密切相關。因此本研究擬探討miR-130a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中醫證型的相關性分析,旨在為心功能分級及中醫證型劃分提供量化指標,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診治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鄭州市中醫院心內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4例,年齡40~80歲,平均(56.73±10.58)歲。參照美國心臟協會心功能(NYHA)分級[5],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為Ⅰ級、Ⅱ級67例,Ⅲ級60例,Ⅳ級57例。同時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進行辨證分型,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為心氣虛型32例,氣陰兩虛型50例,氣虛痰瘀型61例,心腎陽虛型41例。本研究經道德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7];②符合中醫辨證的舌、脈主要癥狀及次要癥狀;③患者近6個月內未服用中藥;④臨床資料齊全;⑤患者及其監護人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嚴重肝功能異常患者;②具有嚴重血液系統疾病患者;③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④3個月內有心絞痛病史患者;⑤嚴重免疫系統紊亂、先天性心臟病患者;⑥肺源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衰患者。
1.3 方法
1.3.1 樣品收集所有受試者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4 ml于試管中,室溫靜止15 min,35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上清,超低溫凍存待檢。
1.3.2 qRT-PCR檢測血清中miR-130a表達水平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檢測血清中miR-130a表達水平。miR-130a上游引物序列:5’-CCAGCCAAAGTAGGAAGGAG-3’,下游引物序列:5’-CCGGAGTTCCTCAGACA-AGAG-3’,內參U6上游引物序列:5’-ATTGGAACGATACAGAGAAGATT-3’,下游引物序列:5’-GGAACGCTTCACGAATTTG-3’。采用試劑盒提取血清總RNA,逆轉錄合成cDNA,qRT-PCR程序設定為94 ℃預熱3 min,94 ℃ 30 s,56℃ 25 s,72 ℃ 20 s,共38個循環。反應體系20 μl∶5×SYBR Green qPCR Mix 4 μl,cDNA模板(25 ng/μl)2.0 μl,ROX Reference Dye 0.4 μl,上游引物2.0 μl,下游引物2.0 μl,ddH2O 9.6 μl。miR-130a相對表達量用2-ΔΔCT法計算。
1.4 心功能指標檢測采用vivid 7彩色超聲診斷儀檢測所有研究對象左室舒張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2.1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miR-130a表達水平比較與Ⅰ級、Ⅱ級相比,心功能Ⅲ級患者miR-130a表達水平較高(P<0.05);與Ⅲ級相比,心功能Ⅳ級患者miR-130a表達水平較高(P<0.05)。見表1。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miR-130a表達水平比較 (例,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與Ⅰ級、Ⅱ級相比,心功能Ⅲ級患者LVEF值較低(P<0.05),LVDD值較高(P<0.05);與Ⅲ級相比,心功能Ⅳ級患者LVEF值較低(P<0.05),LVDD值較高(P<0.05)。見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例,
2.3 血清miR-130a表達水平與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心功能指標LVDD值與miR-130a水平呈正相關(P<0.05),LVEF值與miR-130a水平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血清miR-130a表達水平與心功能指標的相關性
2.4 中醫辨證分型與心功能分級的關系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組間中醫辨證分型例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0.931,P<0.05),在心功能Ⅱ級患者中以心氣虛型、氣陰兩虛型為主,在心功能Ⅲ級患者中以氣虛痰瘀型為主,在心功能Ⅳ級患者中以心腎陽虛型為主。見表4。

表4 中醫辨證分型與心功能分級的關系 (例,%)
2.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醫辨證分型與血清miR-130a表達水平的關系比較與心氣虛型相比,氣陰兩虛型、氣虛痰瘀型、心腎陽虛型患者miR-130a表達水平較高(P<0.05);與氣陰兩虛型相比,氣虛痰瘀型、心腎陽虛型患者miR-130a表達水平較高(P<0.05);與氣虛痰瘀型相比,心腎陽虛型患者miR-130a表達水平較高(P<0.05)。見表5。

表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醫辨證分型與血清miR-130a表達水平的關系比較 (例,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數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其發病率不斷上升,也是目前我國老年人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8]。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種原因(炎癥、心肌梗死等)引起的心肌損傷,從而引起心臟結構變化及功能喪失,與中醫認為慢性心力衰竭形成心氣虛衰、積累成損的過程基本一致[9]。中醫認為慢性心力衰竭本虛標實,本虛為氣虛、氣陰兩虛、陽虛;標實多見血瘀,兼有痰、飲等,具體證型本虛與標實相互結合。因虛證遷延日久,虛實夾雜,相互為病,導致病情不斷進展。
研究報道microRNAS在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10,11]。其亦可通過調節心肌細胞,從而參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過程[12]。miR-130a位于染色體11q12.1上,具有組織特異性。Osbourne等[13]研究發現miR-130a在成年小鼠心臟中過度表達,6周開始出現持續性室性心律失常現象。臨床顯示,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miR-130a呈高表達[14],且病情較重者血漿水平更高[15]。本研究發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miR-130a表達水平在心功能Ⅰ級、Ⅱ級,Ⅲ級,Ⅳ級患者中依次顯著升高,且Pearson分析發現,miR-130a表達水平與心功能指標LVDD值呈正相關,與LVEF值呈負相關,提示miR-130a可能參與慢性心力衰竭疾病進程。
在慢性心力衰竭臨床心衰階段,病因為心肌細胞基本表達異常導致心肌結構和功能變化,加重疾病程度;難治性終末期心衰階段則因患者病情惡化,心肌細胞調亡加劇[16]。此外,在心衰初期以心肺氣虛證及氣陰兩虛證較為常見,隨著病情進展,氣虛導致心陽虛,久病可表現為陽虛等,在此過程中,陽氣虧虛、血瘀飲停是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終末期,主要為腎虧。劉玥等[17]研究顯示心功能Ⅱ級患者多見心氣虛型、氣陰兩虛型,心功能Ⅲ級患者多見氣虛痰瘀型,心功能Ⅳ級患者多見心腎陽虛型。本研究發現在心功能Ⅱ級患者中以心氣虛型、氣陰兩虛型為主,Ⅲ級患者中以氣虛痰瘀型為主,Ⅳ級患者中以心腎陽虛型為主,心氣虛型、氣陰兩虛型、氣虛痰瘀型、心腎陽虛型患者病情與心功能分級由低到高趨勢一致,提示4種分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應慢性心力衰竭嚴重程度。且miR-130a表達水平在心氣虛型、氣陰兩虛型、氣虛痰瘀型、心腎陽虛型4種分型中水平依次顯著升高,提示miR-130a可能作為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醫證型的分型依據,為中醫辨證分型提供客觀依據。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30a表達水平呈上調。miR-130a在不同中醫證型慢性心力衰竭中表達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臨床進行血清miR-130a檢測可能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中醫分型。但后期將擴大樣本數量及研究范圍、延長研究時間,彌補此次研究不足,多角度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