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杰
跟骨關節內骨折多由高處墜落所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臨床上多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雖能起到較好的復位效果,但植入接骨板、螺釘等手術過程對軟組織損傷較大,患者術后傷口愈合較慢,嚴重影響預后效果[2]。晚期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正氣虧虛、筋骨失養、瘀血凝結,多表現為肝腎虧虛,應以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為治則[3]。壯筋養血湯由當歸、熟地黃、白芍、骨碎補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補血活血、益精填髓、補腎強筋之功,多用于治療股骨頸骨折[4]。壯筋養血湯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晚期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的效果尚不清楚,鑒于此,此研究選擇醫院收治的88例晚期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以期為臨床治療晚期跟骨關節內骨折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8年6月—2020年11月大同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88例晚期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4例)和研究組(44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16例;年齡51~73歲,平均(62.47±4.32)歲;致傷原因:跌落28例、交通傷13例、重擊3例。研究組中男30例,女14例;年齡52~73歲,平均(62.56±4.35)歲;致傷原因:跌落29例、交通傷11例、重擊4例。2組年齡、性別、致傷原因等基線資料對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患者均經X線等影像學確診為跟骨關節內骨折;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符合肝腎虧虛型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上述中醫和西醫診斷標準;②符合相關手術指征;③年齡>18歲;④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⑤Sanders分型為Ⅱ型。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入院后,2組均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照組:術后采用常規消腫、抗感染等西醫治療,并實施足踝部不負重訓練。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壯筋養血湯治療。中藥組方:當歸12 g,川續斷12 g,熟地黃15 g,牡丹皮9 g,龜甲9 g,白芍9 g,川芎12 g,紅花6 g,懷牛膝12 g,杜仲12 g,骨碎補9 g。將上述藥物混合用水煎煮,取汁400 ml,1劑/d。2組均持續治療3個月。
1.4.2 觀察指標①2組治療前后放射學指標情況:治療前1 d、治療3個月后分別采用CT等影像學檢查2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寬度。②2組治療前后足部功能:治療前1 d、治療3個月后分別采用足部功能評分表(Maryland)評分系統評估2組足部功能,內容包括行走距離、是否跛行、疼痛等,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足部功能越好。④2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包括惡心、乏力、嘔吐等。
1.4.3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參考文獻[6]評估2組臨床療效,優:行走步態正常,患者疼痛、腫脹等癥狀完全消失;良:行走步態基本正常,患者疼痛、腫脹等癥狀有所好轉;差:患者活動功能嚴重受限,骨折未愈合甚至惡化,且疼痛明顯。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放射學指標情況比較治療前,2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寬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Bohler角、Gissane角均升高(P<0.05),且研究組更高(P<0.05);治療后,2組跟骨寬度均降低(P<0.05),且研究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放射學指標情況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足部功能比較治療前,2組Maryland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Maryland評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足部功能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2組患者療效等級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優良率比對照組高(90.91%VS 72.73%,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4 2組患者安全性比較對照組中1例惡心、1例嘔吐、1例乏力,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82%(3/44),研究組中1例惡心、2例嘔吐、2例乏力,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1.36%(5/44),2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50,P=0.713)。
臨床常選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療效肯定,但內固定物的放置使得手術時間較長,對骨附著軟組織剝離較大,不利于傷口愈合,因此術后采取有效的干預方法具有重要意義[7]。中醫研究認為,跟骨關節內骨折由于正氣虛弱,邪氣乘虛入侵,阻滯經絡,氣血不通,多因肝腎虧虛所致,無法生筋養骨、脈絡受損,引起肌肉萎縮、筋骨痿軟,應以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為治則[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寬度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寬度改善效果更明顯,提示壯筋養血湯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晚期跟骨關節內骨折(肝腎虧虛型)患者,可改善患者復位效果。壯筋養血湯由當歸、熟地黃、白芍、骨碎補等多種中藥組成,當歸味甘,性溫,歸屬于脾、肝、心經,具有補血活血之功;熟地黃味微苦,性溫,歸屬于腎、肝經,具有益精填髓之功;白芍味苦,性微寒,歸屬于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之功;骨碎補味苦,性溫,歸屬于腎、肝經,具有補腎強筋之功,諸藥合用,共奏補血活血、益精填髓、養血調經、補腎強筋之功[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Maryland評分比對照組高,研究組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壯筋養血湯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晚期跟骨關節內骨折(肝腎虧虛型)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療效確切。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提示壯筋養血湯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晚期跟骨關節內骨折(肝腎虧虛型)患者,并不會顯著增加用藥不良反應。壯筋養血湯由多種中藥組成,全方配伍合理,藥性平和,用法、用量均符合肝腎虧虛型跟骨關節內骨折中醫治療規范[9]。
綜上所述,壯筋養血湯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晚期跟骨關節內骨折(肝腎虧虛型)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及復位效果,療效顯著,且安全可靠。然而,本研究選取病例有限,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仍需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研究,并深入探究其治療效果以及具體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