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俊 李博元 張 升 王平祥
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作為一種慢性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在我國總患病率為15.6%[1],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fā)病率可高達60.1%[2]。KOA以膝軟骨破壞為主要病理改變,其臨床表現多為進行性發(fā)展的膝關節(jié)疼痛、腫脹,甚至關節(jié)畸形導致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研究表明[3]:關節(jié)的自身炎性反應及釋放的炎性介質在骨關節(jié)炎的形成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的炎癥介質聚集,進而導致關節(jié)軟骨細胞的破壞,加速關節(jié)炎病程進展。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緩解KOA的炎癥反應,已成為當下研究熱點。
1.1 一般資料病例來源于2020年6月—2021年1月盤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針灸康復科門診、住院部確診的KOA患者,共納入6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治療組中男13例,女21例;平均年齡(58.56±11.29)歲。對照組中男13例,女21例;平均年齡(57.18±10.64)歲。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符合《骨關節(jié)炎診斷及治療指南》[4]:①近1個月大多數時間有膝關節(jié)疼痛+骨擦音+晨僵時間≤30 min+年齡≥38歲;②近1個月大多數時間有膝關節(jié)疼痛+骨擦音+有骨性膨大;③近1個月大多數時間有膝關節(jié)疼痛+年齡≥38歲+有骨性膨大;④有診斷為骨關節(jié)炎的影像學證據。滿足上述前3項中任一項+④即可診斷為膝骨關節(jié)炎。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單側及雙側KOA;③年齡≥38歲;④自愿接受本研究規(guī)定的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①半年內接受過激素、關節(jié)腔內藥物注射等治療者;②患嚴重慢性病及不配合治療者;③膝關節(jié)有皮膚破潰者;④屬于風濕、類風濕和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或有關節(jié)結核、腫瘤者。
1.5 治療方法①治療組:選取患側膝三針(鶴頂、膝眼、犢鼻)、梁丘、血海、陰陵泉、陽陵泉,采用華佗牌0.25 mm×25 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62270970)針刺上述穴位,平補平瀉法,得氣后內、外膝眼及血海、梁丘接華佗牌SDZ-Ⅱ電針儀,采用疏密波,頻率6 Hz,每日治療1次,每次30 min。針刺結束4 h后予以自擬方(黃柏30 g,生大黃30 g,黃芩10 g,延胡索10 g,獨活10 g,羌活10 g,木香10 g,白芷10 g,血竭3 g研粉)10 g溫水調勻后外敷患處,每日1次,每次2 h。對照組電針方法同治療組,針刺結束4 h后予以雙氯芬酸二乙胺軟膏(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91)2 g外敷患處,每日1次,每次2 h。2組均連續(xù)治療5 d。
1.6 觀察指標C反應蛋白(CPR)、超敏C反應蛋白(hs-CPR)和血沉(ESR)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后取患者早晨空腹靜脈血2 ml,根據儀器操作步驟和試劑盒說明,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CPR和hs-CPR,用立式血球沉降率,按照魏氏法檢測ESR。

與治療前相比,2組患者治療后血清CPR、hs-CPR和ESR均明顯下降(P<0.05),且治療組比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KOA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PR、hs-CPR和ESR水平比較 (例,
有研究預測表明[5],我國老年人口在2050年將達到4.8億,約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25%,如何積極防治老齡化所帶來的各種慢性疾病,將成為今后醫(yī)學界重點關注話題。KOA作為老年人群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其發(fā)病率和疾病嚴重程度與年齡增長成正比[6],KOA導致的疼痛和關節(jié)失能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諸多研究表明[7],多種細胞因子引起的炎癥是導致KOA軟骨細胞的破壞與降解、滑膜反應性炎癥及骨贅形成的罪魁禍首。如何在疾病早期進行干預、控制關節(jié)炎癥,減少軟骨破壞,延緩病情進展,已然成為當下研究重點。CRP作為人體內主要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臨床上較為廣泛使用來評價機體炎癥的指標之一[8],hs-CPR因其檢測方法與傳統(tǒng)CPR不同而對輕度關節(jié)炎癥更具有敏感性;ESR作為KOA患者輔助檢測指標,與KOA的進展、預后密切相關[9]。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主要可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2種,其中非甾體類抗炎藥是經大量臨床試驗證實對KOA癥狀有明顯改善的藥物[10],在基層最為常用,但存在無法終止或逆轉關節(jié)退變的作用,長期服用還會出現胃潰瘍、胃出血、肝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隨著疾病進展,大多數患者在后期甚至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且術后仍存在深靜脈血栓、假體失敗、神經血管損傷、疼痛、感染、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風險[11],故也難達到滿意臨床療效。中醫(yī)學在KOA防治方面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豐富的治療手段和優(yōu)越的臨床療效。中藥外敷作為中醫(yī)外治法之一,在治療KOA時已被臨床廣泛使用。該法不僅能發(fā)揮藥物作用,還能起到刺激穴位,最終達到活血通絡,行氣止痛,改善微循環(huán),減少炎性滲出,促進組織修復目的[12],尤其對早、中期KOA有著明顯的優(yōu)越性[13]。本研究中的自擬方以行氣活血、舒經通絡的中藥為主,研粉進行患處外敷,再配合電針治療,改善KOA引起的疼痛、僵硬等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中重用黃柏、大黃增強清熱解毒功效,既能降低患者血清中CPR、hs-CPR和ESR水平,還能明顯緩解急性期所引起的膝關節(jié)疼痛,控制炎癥,并及時減輕炎癥對關節(jié)帶來的破壞,延緩病程發(fā)展,從標本兩方面對KOA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且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更能充分說明中藥外敷治療的優(yōu)效性。綜上所述,自擬方中藥外敷配合電針能有效降低KOA患者血清中CPR、hs-CPR和ESR水平,效果優(yōu)于雙氯芬酸二乙胺軟膏對照組,且毒副作用小,提示該法對KOA引起的炎癥有明顯抑制作用,從而減少對關節(jié)軟骨的破壞,延緩關節(jié)退變,不失為一種臨床治療KOA的中醫(yī)治療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