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源 盧肇熙
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自2018年啟動實施以來,在摸索中不斷改進,通過量變的積累過程,產生了質的提升變化。
環衛硬件及功能設施建設得到了不斷完善,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取得良好效果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城區污水管網接入了千家萬戶,覆蓋面達到99%以上,雨污管網進行了全面分流改造,黑臭水體進行有效治理改造,污水處理經過提標改造,穩定達到A標排放。城市生活垃圾實現了100%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以及資源化利用(焚燒發電),余土建筑垃圾在豐田村設立了臨時消納場所,得到了規范化管理。原來固定式公廁也進行翻新改造,共配備了公廁管理員9人。充分利用閑置地新建和改擴建臨時和永久停車場33個,增加停車位1903個,極大緩解了城區交通擁堵的壓力。32條背街小巷道路黑化改造,小廣場、小游園陸續改造完畢,鳳凰山公園和紅豆杉山體公園規劃建設等民生工程項目陸續落地實施,極大提升城市品質。
機制建設不斷優化創新,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順利推進提供長期堅定的制度保證。銅鼓縣委縣政府陸續出臺了《銅鼓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考評方案》《銅鼓縣中心城區“街長制”實施方案》《銅鼓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四級”考評方案》等一系列相關制度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保駕護航,并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作為“書記工程”一級抓一級落實,堅決貫徹亂象現場曝光制,巡查整改“回頭看”制,末位表態發言制,堅持一月一檢查,一月一例會、一月一通報、一年一表彰的“四個一”常態化工作舉措不打折扣。
干部群眾主動參與到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自覺意識不斷增強。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條件不斷提高和改善,人民對自身生活環境改善的意愿也不斷提高。絕大多數群眾主動配合、積極支持參與到城鄉環境治理改造中貢獻自己的力量。環境整治基本實現了從中心城區為重點整治基礎上向廣大農村地區傾斜,從專項整治向全域治理轉變,從專項攻堅向常態化治理轉變的新格局,在省市的明察暗訪考核評比中,由前幾年的綜合排名中下游到2021年綜合排名穩定在中上游靠前位置。
撥點攻堅,久久為功。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全民長期共同參與。通過在每個自然村都設置固定永久宣傳標語牌和經常性臨時宣傳標語宣傳黨和國家有關政策,宣傳好人好事好經驗好做法;通過政府官方媒體宣傳、社會輿論宣傳、公益廣告宣傳等多種手段和途徑大力持續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內容和現實意義,提高廣大群眾維護愛惜衛生環境的自覺意識和認識。
多年工作實踐證明,四級考評機制是抓實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有效手段,通過常態化、不怕得罪人、敢講真話、客觀公正的考評機制形成積極的工作氛圍。特別是堅持每月村評組、組評戶,使工作成效進一步得到凸顯。一月一檢查、一月一通報、一年一表彰的“四個一”工作機制、巡查整改“回頭看”機制是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走深走實的重要“法寶”,把壓力層層傳導下去,并在實踐中得到逐步完善。
大力提倡良好激勵機制,如三都鎮東滸村,對每次考核優秀的戶主免除全年水費、垃圾處置費;棋坪幽居村每年每片區獎勵2~3名考評優秀的戶主300~500元。同時,公開考評結果,通過群眾之間的相互監督確保考核結果的客觀公正。在比學趕幫超的競爭氛圍中,讓全體村民自覺自愿投入到環境整治的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