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山東建筑大學 建筑城規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1)
本文基于文獻計量法,借助CiteSpace軟件對以綠色物流為主題的文獻進行圖譜量化分析。CiteSpace是一款基于JAVA程序的數據挖掘和可視化分析程序,主要用于計量和分析學術出版物中關鍵詞、作者和機構等信息,并借助可視化知識圖譜展示研究領域文獻的知識結構、時間脈絡及相關信息間的關聯程度,幫助人們全面且清晰地解讀某一領域科學知識的發展狀況。具體而言,本文以知網數據庫作為文獻檢索數據源,將檢索出的文獻進行人工篩選,剔除不相關文獻后導出Refworks格式進行儲存,再利用CiteSpace軟件對導出文獻的關鍵詞、作者、機構分別進行統計,繪制成可視化圖譜,作為研究我國綠色物流在不同時段的熱點前沿、研究發展階段、發展趨勢的重要依據。
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保證檢索精確度,檢索主題為“綠色物流”,時間跨度為不限,數據收集時間為2022年10月1日,檢索類別為中文學術期刊,共計導出4 084篇文獻。
研究領域文獻的年度發行數量變化趨勢可反映該領域科研的興起時間與研究熱度變化情況,核心期刊的認可度和權威性更高,有利于快速、準確了解某領域研究的頂尖水平。通過統計知網上發布的中文學術文獻及核心期刊文獻,得出年度發文量總體趨勢圖(圖1),可以看出,相對于期刊文獻發行總量,核心期刊發文量明顯處于較低水平,但變化趨勢基本與文獻發行總量保持一致。因此,可將20多年間來我國針對綠色物流的研究分為四個階段。

圖1 以“綠色物流”為主題的文獻發文量總體趨勢圖
第一階段:1999—2004年,研究的起始階段。1999年趙艷在《物流技術》發表的名為《綠色物流》和《綠色物流(續)》的兩篇文章是文庫中記載的最早以綠色物流為主題的期刊文獻,該文章是對《Europen Logistics》中“Green Logistics”一章的摘譯,通過國外案例介紹物流革新對運輸和環境的影響、綠色物流法規內容以及部分企業環保計劃[1-2]。1999年的3篇文章開啟了我國綠色物流領域研究的篇章,此后年度發文量逐漸增長。
第二階段:2004—2007年,研究的高速發展階段。三年內年度發文量快速上升,總發文量增長幅度達到年均30篇以上,其中2007年的總發文量增長幅度更是達到143篇,該年不僅總發文量達到一個小高峰,核心發文量更是達到迄今為止的年度發文量巔峰。
第三階段:2007—2011年,研究的熱度鼎盛階段。該階段年度總發文量呈現明顯波動,但總體保持較高趨勢,更于2010年達到總發文量的最高峰——309篇。核心發文量在2007年驟然上升后,在2008年回落到較為平穩的狀態。
第四階段:2011年至今,該領域進入穩定的研究階段,總發文量穩定在年均200篇以上,核心發文量在年均20篇左右。該階段研究視角越發廣泛,研究技術越發多元,研究程度越發深入。
統計表明,以綠色物流為主題的相關文獻由780多位作者完成,發文最多的為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李春香,共計13篇,湖南財經經濟學院的許紅蓮、南通大學的謝泗薪等專家也都在此領域發表過眾多文獻。涉及研究機構共計640多家,表明該領域已經得到學術界的重視并已廣泛展開研究,其中北京交通大學以39篇的文獻數領先,北京物資學院、南京林業大學以38篇和33篇的文獻數緊隨其后。期刊分布中,《中國流通經濟》發表相關文獻40篇,占比最大達22.86%,《生態經濟》次之,占比達到13.14%。基金分布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對此領域的投資最多。圖2-5為中國知網以“綠色物流”為主題的可視化分析。

圖2 作者發文數量統計圖

圖3 機構發文數量統計圖

圖4 期刊分布統計圖

圖5 基金分布統計圖
進一步對作者和機構進行共現圖譜分析,發現作者間與機構間的合作網絡均結構松散、密度不高。作者以個人發表論文為主,唯一形成一定合作規模的是南京交通學院張海森、姜軍、陳靜等為核心組成的團隊。機構合作方面也并不緊密,僅有少部分同地區學校及機構間的合作。
關鍵詞是文獻核心思想及內容的濃縮與提煉,能夠反映文獻的核心內容,通過關鍵詞共現、聚類、突顯,結合相關文獻,可以摸清研究的前沿熱點與發展脈絡。
在一定時間內,有內在聯系的、數量較多的一組論文所探討的科學問題或專題稱為研究熱點[3]。關鍵詞作為論文主題的高度概括,它的出現頻率可揭示某領域研究的熱點。通過CiteSpace選取出現頻次在10次及以上關鍵詞繪制關鍵詞共現圖,除“綠色物流”外,得到頻次最高的關鍵詞為“對策”,共出現216次,“物流”“物流企業”“循環經濟”“物流業”“綠色包裝”“物流活動”“逆向物流”“農產品”及“現代物流”的出現頻次從高到低遞減,且均在100次以上(見圖6)。

圖6 綠色物流關鍵詞共現圖譜
進一步通過關鍵詞生成關鍵詞聚類圖譜,排名前9的關鍵詞聚類依次為“綠色物流”“對策”“綠色包裝”“物流活動”“物流管理”“循環經濟”“逆向物流”“物流產業”和“福田汽車”,代表了我國綠色物流領域的研究方向。以上述聚類的關鍵詞結合相關文獻分析,可以看出發展綠色物流的對策建議是該領域最熱門的研究主題,各領域專家主要從政府、企業與消費者三個視角提出自己的見解[4-10]。政府方面,積極向社會宣傳發展綠色物流理念的迫切性、必要性與優勢性,盡快制定與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為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經濟環境;積極探索并建立物流信息系統和標準化體系,以標準化促進綠色化,大力提高綠色物流基礎設施水平,綠化物流運輸渠道,不斷加強綠色物流園區建設及綠色物流的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等。企業方面,加強綠色物流管理,在采購、流通加工、包裝、倉儲、運輸、配送等流程上進行技術革新,建立逆向物流管理方案,減少污染與浪費,努力實現物流活動全過程綠色化。消費者方面,積極倡導綠色需要和綠色消費,通過消費者意愿迫使企業實施綠色物流管理、政府推進物流綠色化(見圖7)。

圖7 排名前9的綠色物流關鍵詞聚類圖譜
在CiteSpace中對綠色物流文獻主題進行關鍵詞突顯性探測,得到自1999年至今增長率有明顯提升的關鍵詞,從而識別各時期的研究前沿(見圖8)。

圖8 1999—2022年“綠色物流”關鍵詞突顯
1999—2010年間的突顯詞為物流活動、現代物流、綠色運輸、環境、綠色消費、循環經濟,該時期人們聚焦于探討綠色物流的概念內涵、理論基礎、系統構成、管理措施等方面。20世紀末期,現代經濟高速的發展帶來資源大量消耗、環境惡化現象不斷加劇,人類環境保護意識日益覺醒,我國越發重視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于此同時,現代物流作為“第三利潤源”,眾多企業都想以物流作為經濟增長新契機[11],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一些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漸淡化,環境問題已成為綠色貿易壁壘[12],我國物流企業要想再有所作為,發展現代綠色物流已成為必然選擇。根據我國于2001年出版的《物流術語》(GB/T 18354—2001)中對綠色物流的定義:“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明確,綠色物流的重點就是降低物流活動中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消耗。因此,在對傳統物流進行綠色改造時首先就是要實現運輸綠色化。貨物運輸既是物流活動中最基本、最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最易產生廢氣、噪音,造成資源損耗的環節,推行綠色運輸,不僅要盡可能使用低排放、低污染的運輸方式,推行實施聯合一貫制運輸,更要合理規劃網點與路線,提高運配送效率,例如開展共同配送或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
2006年我國召開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會議上提出的“三個轉變”是對我國經濟與環境關系的根本性調整。我國由此進入環境保護新階段,綠色物流領域因同時涉及經濟、環保、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引發更多學者的關注與討論。此外,“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循環經濟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活動[13],與綠色物流理念具有相通之處,在此階段,對二者互動關系的探討,或基于循環經濟背景下探討綠色物流成為2007—2009年的前沿話題。
2010—2016年期間,低碳經濟和農產品成為綠色物流領域研究的焦點。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14]。物流因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戶,成為低碳經濟下亟需變革的行業之一,其低碳化、綠色化的轉型與升級措施成為前沿議題。此外,隨著研究的不斷細化,綠色物流領域逐漸開展專項研究,在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深入分析某一類貨物在物流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得出更具針對性的發展機制或路徑。其中,農產品流通對國民經濟而言至關重要,眾多學者對黑龍江、安徽、河北、陜西等地的農產品物流現狀做了詳細分析,并提出詳細的優化方案和策略。
2017—2022年間的突顯詞為智慧物流、快遞包裝、快遞業、物流行業、冷鏈物流與物流包裝。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斷推動著各領域的技術革新,物流行業也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提升物流活動各環節的效率。同時,伴隨電子商務消費模式的普及,快遞行業迅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快遞包裝物造成的浪費也引發廣泛討論,法律、貿易、政策、社會、企業及消費者等多方面的改進建議被提出討論,以求推動綠色物流包裝的發展。2019年后,冷鏈物流潛在的發展前景被挖掘,對綠色物流的配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發展現狀、物流體系構建與配送路徑優化成為現階段是前沿議題。
借助CiteSpace軟件對以“綠色物流”為主題的知網文獻資料進行知識圖譜分析,總結綠色物流的研究歷程可以發現,我國對綠色物流的研究始于1999年,在研究熱點方面,發展對策是綠色物流領域最為關注的話題,各時期研究前沿的變化多與當時的政策導向息息相關,智慧物流、冷鏈物流、物流包裝正成為當前綠色物流研究的前沿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