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曉邊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華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質量監測評價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生專委會榮譽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2022年,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家庭教育春回地暖!若學校多一些睿智校長,課堂多一些幸福教師,家庭多一些責任家長……孩子們一定能夠感受陽光,茁壯成長!
以調研助力家庭教育立法
2011年,作為湖北省婦聯家庭教育立法調研項目主持人,我帶領課題組(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85位研究生參與了調研和數據分析工作)奔赴湖北省武漢、襄陽、宜昌三個地區,開展了家庭教育調研。此次調研的目的,是了解湖北省城鄉家庭教育現狀,探索家庭教育立法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項目采用問卷、訪談、網絡等調研方式,對湖北省11個市州的城鄉普通學校、幼兒園5歲—17歲的學生及其家長共7700人進行了配對問卷調查,并選擇湖北7個市州的4類代表人群共56人進行了重點訪談,同時對湖北省、市家長學校的230名教師進行了調查,還通過“大楚網”進行了3412戶社會人群家長的網絡問卷調查。
在調查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建議: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確立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發掘老有所為資源,構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深入家庭教育科學研究,發展家庭教育工作者隊伍;加強家長和監護人的指導培訓,轉變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重視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促使城鄉家庭教育統籌均衡、健康發展。此次調研的主要結果與討論,為推進湖北省和全國的家庭教育立法工作提供了參考。
家長教育素養不容樂觀
調查發現,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略顯不足。多數家長通過購買書籍學習知識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一些家長未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家長普遍缺少系統科學的早教知識,對孩子的心理發展重視不夠,大多數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具體表現在不讓孩子做家務。
通過親子互動調查發現,親子沖突的原因主要是學習、看電視、上網等。孩子平時和父母一起進行的活動有看電視(80.8%)、逛街購物(73.0%)、聊天(61.9%),和父母一起打牌和麻將(8.3%)。孩子最想和父母一起進行的活動有看電視、看書、外出游玩、運動、聊天。46.7%的孩子最討厭父母將自己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37.2%的孩子討厭父母隨便動自己的東西,27.1%的孩子討厭父母動手打自己,26.6%的孩子最討厭父母在別人面前指責自己。30.7%的父母希望孩子能獲得博士學歷,但是孩子認為自己能達到的最高學歷卻遠比父母期待的水平要低,只有17.0%的孩子認為自己能讀博士,39.1%的孩子認為自己只能讀本科。
通過對不同年級、城鄉學生的問題行為進行方差分析比較,我們發現學生問題行為隨年級上升而增加,農村孩子的問題行為多于城鎮孩子。分析發現,家庭人均收入不同的孩子,問題行為無顯著差異,反映出家庭經濟收入高低對孩子的問題行為不產生主要影響。根據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較孩子的問題行為,發現存在顯著差異,一般的趨向是,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問題行為越少。
家庭親子關系比較發現,母子間的關系明顯好于父子間的關系。城鎮家庭的親子關系優于農村家庭,獨生子女家庭的親子關系好于非獨生子女家庭,完整家庭的親子關系明顯好于單親家庭和再婚家庭。對家庭親子關系與孩子問題行為作相關分析,發現父子關系和母子關系都與孩子的問題行為呈顯著負相關,即親子關系越好,孩子的問題行為越少。對不同頻率的親子沖突和孩子的問題行為作方差分析發現,親子沖突頻率越高,孩子的問題行為也越多。
相關分析發現,父母的監控、父母的期待都與孩子的問題行為顯著負相關,表明父母對孩子若有比較高的期待,對孩子有約束要求,孩子的問題行為則比較少。而父母的“心理控制”與孩子的問題行為有顯著的正相關,顯示父母越試圖控制孩子的心理活動,孩子的行為問題越多。近6成的家長主要通過書本雜志獲得家庭教育知識,有近半數的家長靠自己摸索積累知識,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長是通過家長學校指導來獲得家教知識的。這表明目前家長學校還未真正做到為家庭服務,家庭教育工作還遠遠沒有普及。
社區教育普及有待加強
對社區教育了解情況的調查發現,31.1%的家長不了解,21.2%的家長只聽說過,說明社區教育工作宣傳不夠。參加過校外青少年教育培訓機構的人相對較多,有相當一部分人參加的是各種學習技能輔導班。選擇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較少,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家庭教育的重視不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為,沒有服務好社區家庭。
調研中,家長普遍認為孩子最需要的是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的教育,良好個性的培養與智力開發受到關注,但大多家長忽視了對孩子進行美育、熱愛黨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法紀等方面的教育,反映了家庭教育存在著嚴重的應試傾向。在課余時間安排方面,接近半數的家長愿意讓孩子在課余時間學習數理化等文化知識,很少有家長愿意投資讓孩子在課余時間學習修理技術、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知識,表明家長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孩子進行生活技能的培養。
在學校及社會指導家庭教育的方式上,大多數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應該以集體方式,如專題講座、家長會等方式為主進行,很少有家長愿意以個別方式,如家訪、到校等方式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在家庭教育指導內容方面,大多數家長更重視實用的切實有效的指導內容,希望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
圍繞家庭教育管理和立法相關問題,我們通過對湖北武漢、襄陽、宜昌、恩施、十堰、荊州、隨州七地有代表性的56人進行小組訪談,表明各地的家庭教育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家長家庭教育觀念陳舊;家庭教育缺乏法律支持,經費無保障;教育師資、教材等資源匱乏;政府疏于對家教市場的監管;家庭親子關系、父母教養方式、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發展方面均存在諸多問題;父母和孩子對親子活動的期待不同,父母以權威型教育為主;社區家庭教育普及化程度不高。
家長學校師資力量不足
在湖北省婦聯和武漢市教育局家長學校骨干教師培訓班上,我們進行了家長學校教師狀況調查,調查共回收230位家長學校教師的問卷。
調查結果表明:半數以上家長學校專兼職教師不超過5人;鄉村家庭教育教師接受培訓率低于50%;46.6%的家長學校每年開展家庭教育活動不超過3次;教師們普遍認為兒童最需要的教育培養內容是社會公德教育、優良傳統教育;半數教師認為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調查中,教師們反映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家長自身素養不高,錯誤的教育理念,不恰當的教育方法,社會變革影響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培訓不足,家庭教育缺乏保障機制等。
我們在“大楚網”發布調查問卷,20天回收問卷3412份。其中,填寫問卷的家長以公司員工、教師、管理人員、公務員和個體經營人員居多。他們普遍關心的教育問題是孩子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對孩子的德育不夠重視。對家庭教育主題內容的選擇率分別為:愛國主義教育3.8%,熱愛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教育1.3%,勞動教育8%,理想教育7.7%,社會公德教育6.2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教育6.4%,文明禮貌教育7.8%,法紀教育4.9%,集體主義教育0.5%,學習習慣教育13%,學習方法教育12%,學習態度教育16%,智力開發7.9%,體育6%,良好的個性教育13.5%,美育5.5%。
調查顯示,家庭教育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家教方式不當、缺乏師資和專業指導、父母缺少時間;家長最需要得到的幫助是改善家教方法、開辦社區家長學校、加強家教專業化指導。
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強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推行實施離不開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協同工作機制。在諸多工作中,加強學校師生與家庭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的關鍵舉措。加強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至少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途徑。
一是通過學校辦的家長學校與社區社會教育機構推行家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家長認真學習和執行《家庭教育促進法》;依法實施家庭教育,鼓勵家長轉變“把孩子交給學校萬事大吉”的舊觀念,切實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引導家長系統學習家庭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優化家庭教養方式,民主溫暖加一定指導,成為合格家長;要求家長做好榜樣,身教重于言教,以孩子為師,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二是完善社會心理服務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師德培訓。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中小學開設家庭教育課程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導,成立家委會,調動家長的參與積極性。每位教師都需要做好家訪與家長工作,并通過家長學校等多種方式培訓家長,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合力。師范大學和職業技術學院應建立家庭教育專業,培養專門人才。
基于家教調查的反思建議
家長普遍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希望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絕大多數家長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各方面能力全面發展,能夠獲得高學歷,擁有一個好未來。
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重智育、輕德育。家長在家庭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偏差。家長把很多精力放在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方面,多熱衷于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興趣班,卻常常忽略了孩子身體健康和快樂成長的需求。家長忽略美育、法紀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片面追求學習成績,忽視了孩子情感與心理的需求和道德素質與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親子關系與孩子的行為問題相關。調查發現,親子關系好的家庭,孩子問題行為明顯少于親子關系不好的家庭。調查還發現,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的問題行為越少。這是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高,能利用自身的文化資源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更愿意加大對孩子的教育投入。調查表明,父母的收入高低和孩子的問題行為沒有直接關系。
父親期待、母親監控和父母“心理控制”影響孩子成長。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對孩子的教養有著重要的作用,父親對孩子期待多一些,孩子的行為問題會少一些。母親和孩子的相處時間相對較多,會更多給予孩子生活學習上的照顧和管理,如果母親能夠加強對孩子的監控管理,孩子的行為問題會減少。父母“心理控制”與孩子行為問題顯著正相關的結果提示孩子自主的重要性。
城鄉差異和特殊兒童的問題凸顯。城市家庭親子關系明顯好于農村,孩子的問題行為也少于農村孩子。農村家長較少接受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訓,大部分忙于生計,導致家庭教育不足。調查顯示,單親家庭、再婚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出現行為問題。由于家庭的離異或重組,父母往往會過度滿足或過分要求孩子,反而最終使孩子成為受害者。在訪談中也發現,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單親家庭,留守、流動等特殊兒童的成長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需要更多社會系統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
親子互動和家庭教育可以滿足家庭健康發展需求。年輕一代的家長多通過書籍報刊來獲取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知識,老年家長的傳統經驗與年輕家長存在代溝,在面對孩子成長的具體問題時常常無所適從。調查表明,家長對社區教育不了解,家長很少通過家長學校獲得家庭教育知識,居家養老的老年家長未能很好地參與家庭教育。
十年磨劍,亮在今朝!我們高興地看到,全民對家庭教育的關注與期盼一直在升溫。2021年《湖北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發布,并于5月1日施行。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該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
正是在全國上下關注家庭教育立法和積極行動的大好形勢下,華中師范大學去年初設立了華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研究院將依托華中師范大學優質專業資源,開展家庭教育課題研究,編撰出版系列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做好家長學校建設,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建設家庭教育大數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