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隨著來自各學科學者的不斷探索,不少研究者認為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同時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大力塑造民族精神的當今,紅色文化的傳承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紅色旅游這一模式也漸漸興起,作為擁有豐富紅色旅游資源、承載著多彩民族文化的鄉村地區,合理開發利用紅色資源、鄉村旅游資源,對旅游脫貧、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不少學者與地方政府提出以紅色鄉村旅游為手段促進鄉村振興
。紅色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型旅游模式,在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文化振興上具有顯著優勢。發展紅色鄉村旅游,可就近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帶動鄉村產業轉型,帶動鄉村經濟振興。在發展過程中對鄉村民風民俗的挖掘,對紅色精神、紅色文化的宣傳學習,促進鄉村文化的振興。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 年,我國已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助力2.26 萬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實現了脫貧。因歷史原因,我國大多革命老區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卻具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與紅色文化資源
。
紅色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別于一般的鄉村旅游或紅色旅游,依托旅游資源優勢使兩者融合發展,在發展旅游經濟的同時保護紅色文物、維護自然生態、保留獨特的鄉土文化。在紅色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借助旅游發展匯集的資金與人才,對紅色遺址進行修繕與保護,合理開發特色旅游項目,傳承紅色精神、紅色文化將綠水青山轉化為旅游資源,通過合理規劃,在不破壞鄉村自然生態,保留獨特鄉土文化的同時帶動經濟發展。鄉村旅游的靈動性激活了紅色旅游的生命力,使紅色鄉村旅游得以可持續化發展
。發展紅色鄉村旅游,保護紅色文化遺跡、鄉村生態景觀等文化特征,完善了鄉村本土的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科文學院新辦公樓主要是行政人員,網絡用戶主要使用DB數據庫訪問、E-mail郵件和WWW訪問,上網人數在60人左右;辦公樓(老校區)主要是教學人員,網絡用戶主要使用FTP文件傳輸、E-mail郵件和WWW訪問,上網人數在30人左右;新教學樓北區2~4層、教學樓部分樓層是學生機房,網絡用戶主要使用FTP文件傳輸、DB查詢和WWW訪問,上網學生數峰值在640人左右.網絡拓撲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其中,NIC為科文學院網絡中心,Student為學生子網,Teach為教工子網,Office為辦公子網.Student子網拓撲結構如圖3所示.
任意旅游景區的開發皆需結合資金、人力、環境、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以科學合理的規劃作為指導進行建設,然而由于近年來紅色旅游的興起、各地村民自發組織的鄉村旅游興盛等現象,導致許多地區盲目跟風開發紅色鄉村旅游產業,存在規劃不合理、管理混亂等現象,使許多村落紅色鄉村旅游的發展受到限制甚至瀕臨破產。有的旅游景區開發時沒有進行整體的規劃,出現旅游景點分散、布局不合理等現象,過度追求旅游景觀建設和經濟利益而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的現象時常發生。
近年來寧化縣提出了“立足生態優勢,打造康養福地”的口號,巫坊村自然景觀秀麗,有豐富的文化風俗,且森林含氧量高,遠離城市喧囂,以村內天鵝洞群風景區為中心,利用現有的旅游配套設施,打造天鵝洞洞天福地森林康養項目。結合慢旅游這種新型主客交換、互動的關系形式,在給游客帶來高質量旅游體驗的同時,也能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的增長。
旅游景區的發展離不開與之匹配的基礎設施建設,更離不開提高景區名氣的特色體驗項目。但有的鄉村由于其本身的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外部資金支持較少、地理位置偏僻等各方面原因,導致旅游景區配套基礎設施不齊,如在餐飲、住宿、交通、通信等方面有待加強,易出現旺季游客暴增無法接待,影響游客印象的問題。此外,有的路標指示牌不明顯,如巫坊村旅游景點在關鍵路口、沿途缺少明確指示牌指引,游客自駕時易駛入村內自建小道,給游客與村民都帶來不便。
在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遍地開花的當下,想要獲得市場青睞就需要擴大知名度與影響力,而這些都離不開適當的宣傳營銷,但大部分紅色鄉村旅游景區仍采用傳統的營銷方式,營銷力度低,存在知名度、市場競爭力低等現象。有的旅游地僅通過宣傳標語、旅游合作社傳單等方式進行宣傳,對現代各種傳播方式、媒介沒有充分利用,且對目標市場缺乏仔細研究與針對性宣傳。現階段我國紅色鄉村旅游的游客主要以旅游地周邊人群為主,因距離近、花費資金較少、滿足旅游需求等原因,易形成較強的用戶黏度,且多依靠口碑在用戶交際圈中進行宣傳。針對這一現象,很多紅色鄉村旅游景區并未抓住機會進行針對性宣傳,宣傳效果有限。
巫坊村位于福建省寧化縣湖村鎮,為喀斯特地質地貌區,有被評為國家3A 級景區的“天鵝洞群風景區”,以其多且密集的溶洞與鐘乳石、奇特的地下長河、森林氧吧等特色而聞名于周邊地區。同時,巫坊村內還較為完善地保留了紅軍長征前留下的紅色遺跡,如為紀念彭湃烈士而增設的彭湃縣蘇維埃政府遺址(陳氏宗祠、紅軍醫院)、紅軍長征出發誓師地遺址(鑼鼓坪、列寧小學)等。除此之外,作為客家鄉民聚居的千年古村,巫坊村還有歷史悠久的各類民風民俗,如“龍抬頭”龍燈表演、“鐵桿故事”表演等,與周邊村落協力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有寧化米仁、孔坑茶、河龍貢米、淮土茶油等綠色特產。文章以寧化巫坊村為例,以其獨特的地理風貌、歷史風俗為核心,從“紅+綠”融合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以期為今后鄉村振興視角下紅色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參考。
紅色鄉村旅游具有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兩種特征,相較于一般鄉村旅游地,發展鄉村紅色教育旅游項目更具獨特性。但許多鄉村在展現其紅色文化時仍采用了傳統紅色旅游形式,如采用類似博物館瀏覽參觀的方式,在紅色遺跡或單獨開辟的展廳內,配以簡單的文物陳列與圖片、標語的展示,游客們走馬觀花式的參觀毫無體驗感。
紅色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三大主體的支持,需要協調好三方關系,制定合理的旅游發展規劃與明確的管理制度。發展紅色鄉村旅游,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企業的宣傳經營、村民的協同配合。政府通過政策引導、人才引進、資金補助,協同企業與村民,制定合理的發展方向,統一布局規劃周邊旅游景點,將單獨的旅游點連成線合作發展,打造精品旅游路線。企業協同將紅色文化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旅游產業,把握市場動向,結合當地特色開發符合市場潮流的產品。村民可以向游客展示本地特有的鄉村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等,并在企業的幫助下從以村民為中心的“活出景觀”向以游客為中心的“看見景觀”進行轉換,在保持鄉村正位主體性的同時合理開發鄉村旅游,并在紅色旅游發展時調動其主人翁精神,為游客展現鄉村淳樸、熱情的一面。三方協同發展,在管理上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調動各方積極性、主動性,為更好地規劃、管理紅色鄉村旅游發展出力。
發揮旅游地獨特優勢,同時進行宣傳推廣。現階段我國旅游業蓬勃發展,如何在眾多旅游選項中脫穎而出,為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是各個旅游地宣傳部門需要深思的問題。通過擴大旅游優勢進行重點宣傳,以此吸引特定市場人群前來旅游。如韶山旅游宣傳,以毛主席故居為主進行宣傳,借用毛主席的影響力推動韶山紅色旅游的發展。紅色鄉村旅游的發展可突出鄉村生態優勢,利用富有地域特色的農副產品,打造綠色品牌來吸引游客,樹立生態、健康、自然的品牌形象,帶動區域旅游發展。郝金連提出企業綠色品牌形象越凸顯,游客滿意度越高,消費者的鄉村旅游意愿則會越強
。通過打造當地綠色品牌,樹立正向企業形象,維護旅游口碑,以此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游玩、消費。同時,楊敏提出在產品同質化競爭加劇的時代,包裝設計早已從審美表現上升到了營銷設計的階段
。打造貼合產品形象定位的包裝設計,將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等文化內涵融入包裝設計中,通過包裝設計反向帶動宣傳營銷,助力鄉村綠色品牌的建設(如圖2)。

在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項目,以點破面打開旅游市場。紅色鄉村旅游前期投入多且回報較為緩慢,旅游地可通過引資的方式完善交通、餐飲、住宿、通訊等基礎旅游設施建設,為提升游客體驗打好基礎。發揮地區生態、文化的優勢,在不破壞原有生態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地區特色旅游項目,如自然養生、名人文化、民俗體驗、紅色研學等,以此為中心開發配的套旅游產品與服務。如浙江紹興借用著名文學家魯迅的影響力,打造以魯迅為主的名人故居游,通過開發相關衍生品,在加深游客印象的同時,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帶動旅游附屬品的售賣,并以此作為旅游地與游客間情感聯系的紐帶,提高用戶黏度,以實現游客多次重復前往同一旅游地游玩,提升旅游地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如圖1)。

工程勘察中經常出現不按照規定進行勘察,例如角點處出現過大的孔間距,達不到規定的孔深與孔距。在工程勘察流程中,因為對試驗取樣環境不夠了解,導致勘探過程中出現突發狀況。部分技術人員是在不考慮場地實際情況和土壤條件的情況下根據最低限度試驗抽樣,沒有對取樣、測試的均勻性與有效性進行全面考慮。
問:我們都看過事件的現場視頻片段,曾先生在警察面前倒地,大叫“殺人啦”。他的這種表現是否也有不對的地方?
膜蒸餾(Membrane Distillation,MD)是一種熱驅動的水處理方法,其中較熱的進料流在疏水的微孔膜的一側流動,而較冷的餾出物流在另一側流動。膜兩端的溫差產生蒸汽壓差,使得液態水從進料流中蒸發,通過膜孔,并冷凝成餾出物流。其廣泛應用在海水淡化、超純溶液濃縮與提純等方面 [1-3]。
紅色鄉村旅游的發展具備多元主體,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地方政府扶持組建紅色鄉村旅游地,村民、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自發參與建設,三者間相互依存構成關系共同體。但在紅色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有的旅游地管理者忽視了村民的主體地位,未能充分考慮到村民的態度與反饋意見,部分村民在傳統建筑、紅色遺跡保護上仍缺乏責任感。紅色鄉村旅游發展全程由政府與企業合作把控,村民利益無法得到有力保障,導致村民們的主人翁意識淡薄,對旅游發展、游客態度冷淡。
曹寧認為慢旅游是一種讓旅游者獲得身心愉悅、回歸本性和滿足精神需求的旅游方式
,通過放慢旅行速度來充分體驗當地的景點、文化,是更深層次的旅游體驗。鄉村旅游與慢旅游在某些方面具有驚人的配合度
。慢旅游要求游客更具環境責任感,對旅游地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對同一旅游目的地長期深入的了解,讓旅游地在收獲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給游客帶來文化收益。所以慢旅游這種旅游模式更適合于鄉村旅游的發展,可將其特征引入紅色鄉村旅游發展的規劃中。
結合巫坊村的特色旅游資源與實際情況,可以在發展觀光旅游時設立“慢行”路線,通過設立互動體驗項目,如在參觀天鵝洞景區時,在各個景點間設立繪畫休閑角,通過水彩、油畫、速寫、沙畫等各種表現形式展現溶洞內的情景,游客可自行繪畫或購買成品,這樣既緩解了游客長途跋涉所帶來的疲憊,又加深了其對景區的印象,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使游客身心愉悅。
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各個時代、領域中都涌現出了很多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影響的歷史名人,不少區域選擇以名人文化推動旅游發展,如紹興利用魯迅的名人效應打造了魯迅故居、三味書屋、百草園等一系列景點,將魯迅塑造為紹興的城市名片、文化代表,以此對外宣傳推廣
。巫坊村作為革命老村,在其歷史上曾短暫存在過的彭湃縣蘇維埃政府,就是為紀念農民運動先驅彭湃烈士而特意取的名字,與彭湃烈士創建的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權一樣,都與彭湃烈士及其革命精神密不可分。通過對彭湃烈士名人效應的建設和推廣,打造巫坊村紅色彭湃烈士形象,擴大巫坊村紅色鄉村旅游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同時,如同紹興、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魯迅故居聯手完善魯迅生平事跡及精神,并通過開發相關文化創意產品擴大創收,巫坊村也可與廣東汕尾市(海陸豐蘇維埃政權)攜手,共同完善、宣傳彭湃烈士事跡及精神,進一步擴大彭湃烈士的影響力,以此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如李國慶提出的對文化資源的利用越多,社會經濟受益越大的觀點
。發揮名人效應,挖掘其中的文化價值,并將其順利轉化為經濟價值。根據巫坊村的實際情況,設計帶有明顯地域特色、文化形象特征的IP 形象進行宣傳,并配套開發相關文化創意產品、體驗活動,如游客自行DIY 的印章、配飾等,兩地聯合銷售宣傳,在完善彭湃烈士個人形象、事跡的同時,通過旅游紀念品加深旅游地與游客間的聯系,實現宣傳1+1>2 的效果。
發展紅色鄉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就是打造差異化紅色教育旅游。與傳統博物館瀏覽參觀式紅色教育產品不同,紅色鄉村教育應在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的基礎上,開發出含有區域特色、游客高度參與的紅色教育產品。將紅色教育產品與綠色農產品融合發展,在打造區域特色旅游產品的同時,宣傳與推廣本地特產,如井岡山紅米飯、客家“紅軍可樂”等。巫坊村發展紅色教育旅游,可將蘇區時期歷史與特色農產品“河龍貢米”相結合,在游客們參觀“河龍貢米”特產水稻種植時,讓其參與用扁擔挑水稻,并運輸到指定目的地的游戲,同時,在游戲中融入土地革命時期的彭湃縣蘇維埃政府,在秋收借谷運動中捐獻十萬余擔的糧食,是中央蘇區糧倉的相關歷史,增加游客的代入感與參與感,并在游戲后讓游客品嘗“捐獻”給紅軍戰士們的“河龍貢米”的味道,增強游客的體驗感,提高游客購買特色農產品的幾率,助力“河龍貢米”綠色品牌的打造。
企業價值鏈的全部構成部分為九類作業,其中每一類作業又可細致劃分為更加具體的作業,對企業來說,企業價值鏈是其市場競爭優勢的根本來源,而物流作為企業價值鏈當中的重要內容則可對企業競爭力產生巨大影響。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紅色旅游與鄉村旅的游融合,產生了新型的旅游形式——紅色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之間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但在紅色鄉村旅游實際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如文中提到的旅游規劃不合理、管理混亂、基礎設施薄弱、旅游項目同質化嚴重、宣傳效果差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期為紅色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1]孫九霞,徐新建,王寧,等.旅游對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作用的途徑與模式—“旅游扶貧與鄉村振興”專家筆談[J].自然資源學報,2021,36(10):2604-2614.
[2]朱麗,李美.游客需求視角下的鄉村紅色旅游發展困境及應對[J].農業經濟,2020(03):48-50.
[3]鐘金貴,楊娟.遵義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資源整合研究[J].農業經濟,2012(08):47-48.
[4]陳艷華,陳麗娟.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紅色旅游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1(09):57-59.
[5]李衛飛,方世敏,閻友兵,等.紅色旅游傳承紅色記憶的理論邏輯與動態過程[J].自然資源學報,2021,36(11):2736-2747.
[6]郝金連.綠色品牌形象對消費者鄉村旅游意愿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1(19):174-177.
[7]楊敏.從包裝設計到重塑品牌綠色定位[J].包裝工程,2019,40(22):75-79.
[8]曹寧,明慶忠.“慢旅游”開發的基本理念與開發路徑探討[J].旅游論壇,2015,8(01):81-86.
[9]洪帥.慢旅游背景下鄉村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農業經濟,2020(07):51-53.
[10]李燁,張廣海.名人效應對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影響機制研究[J].文藝爭鳴,2016(09):220-224.
[11]李國慶.名人故里:獨具魅力的旅游景觀[J].人民論壇,2019(0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