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義,唐小付,羅璇,鄧存英,班盛,宋靜靜
(1.欽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西,535099;2.廣西大學農學院;3.北部灣大學)
加工型黃瓜在桂南地區的欽州、北海等地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悠久的栽培歷史,常年種植面積維持在10 000 hm2以上,其中欽州市種植面積占到70%以上。近年來,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廣西好嘢”農業品牌打造的大力推進,加工型黃瓜復種指數增加,傳統種植區域連作障礙突顯,土傳病害發生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導致產量低、品相差,且種植成本增加,其中2021年秋瓜因枯萎病為害嚴重,欽南區那彭鎮部分田塊甚至絕收,嚴重挫傷種植戶的積極性,更影響加工原材料供應,阻礙加工型黃瓜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本項目組從2018年開始,連續在該地區開展加工型黃瓜專用砧木的選育及其嫁接栽培技術示范試驗,初步摸索出一套適合桂南地區的加工型黃瓜嫁接及栽培技術模式并得到大面積推廣。
宜選用本課題組選育的黃砧一號、黃砧二號砧木,具有抗枯萎病、耐高溫和耐高濕的特點,且對商品瓜加工后品質無不良影響,而傳統黃瓜嫁接砧木云南黑籽南瓜往往導致加工型黃瓜產品脆度降低,口感差,不符合加工型黃瓜的品質要求。
本區域加工型黃瓜按商品瓜表皮顏色分為白皮黃瓜、黃皮黃瓜和青皮黃瓜3種類型,多數是農戶自留種。接穗可根據收獲商品瓜要求自行選擇。近年來,欽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嫩瓜型品種欽育一號和老瓜型品種樂意一號也有一定推廣面積。
①嫁接前處理 砧木和接穗種子用溫湯浸種方法處理4 h后,用清水洗去種子表面黏液。隨后放入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30 min,注意要嚴格掌握藥劑的濃度和浸種的時間。然后將種子撈出瀝干水分,用濕紗布包裹,置于25~30℃環境催芽。當種子露白時,砧木要及時點播于裝有基質的育苗穴盤中,接穗也可均勻稀播于育苗床或育苗托盤中,覆蓋遮陽網或其他覆蓋物保濕。有20%幼苗出土即可揭除覆蓋物,接穗1葉1心、砧木子葉未展平、由嫩黃轉綠時即可嫁接。砧木播種時間要比接穗早3~5 d。育苗及嫁接盡量在塑料中棚或大棚內進行。
②嫁接方法 宜選用插接法。嫁接前1 d上午淋透砧木苗床,配合用30%噁霉靈水劑1 000倍液或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等廣譜性殺菌劑噴施砧木和接穗進行消毒。嫁接工具用高錳酸鉀500倍液消毒備用。
嫁接前,先用手術刀片將粗度與接穗下胚軸差不多的竹簽兩頭削成40°左右楔形,竹簽長度根據實際操作裁剪。手指、刀片以及其他工具均用75%酒精噴霧消毒。嫁接時先抹去砧木的生長點,注意不傷及子葉,將接穗頭從子葉下1.5 cm處截下放入托盤備用。然后用右手捏住竹簽,把竹簽削面朝下,左手拇指、食指捏住砧木胚軸,使竹簽的楔形端緊貼砧木一片子葉基部的內側,向另一片子葉的下方斜插,深0.6 cm左右。沿接穗與子葉垂直的一面,在距子葉1 cm處朝下削成斜面長0.5 cm、傾斜40°的斜面。對面也要用刀片垂直向下削去表皮。接穗削好后,拔出插入砧木的竹簽,將接穗斜面朝下,慢慢插入砧木,深度一定要和砧木上的插孔吻合,使接穗子葉和砧木子葉呈垂直狀。注意插接穗時不能用力太大,以免破壞接穗的組織結構,接穗插入的深度以削口與砧木插孔平齊為度,整個過程都要做到穩、準、快。

查看嫁接苗愈合情況

待移植黃瓜嫁接苗
嫁接好的苗盤整齊排放,小拱棚覆蓋,四周壓實密封。嫁接后1~3 d大棚外蓋遮陽網,并確保小拱棚內濕度不低于90%。根據嫁接季節溫度,實時控制棚內溫度,保持白天24~26℃,夜間18~20℃。一般嫁接后4~5 d即可適當放風,以下午放風為宜,并要及時去除病株、死株。放風第二天上午可噴施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廣譜殺菌劑預防疫病、霜霉病等。嫁接后6~8 d,嫁接苗新葉開始生長標志已基本成活,可進入正常管理時期。一般15 d左右嫁接苗完全成活,為增加雌花分化,可在移植前適量噴施宇花靈2號水劑800倍液或40%乙烯利水劑800倍液。秋造瓜生產期高溫多雨,營養生長旺盛,一定要間隔一周多噴1~2次。
本地區加工型黃瓜種植分為春造和秋造,以春造為主,秋造因高溫多雨,生殖生長受到抑制,產量較低,但價格相對較高。傳統春造一般在元宵節后半個月開始直播種植,雙膜覆蓋可提早到元旦前后。嫁接育苗可晚5~7 d定植,但上市期仍比直播種植提早20 d左右。
優先選用近2 a未種過瓜類蔬菜或水旱輪作地塊。整地先清除田間前茬作物秸稈和薄膜等雜物,機耕深翻一遍,每667 m2撒施腐熟農家肥1 500 kg、三元復合肥150 kg,按包溝120 cm規格起壟,以東西向為佳,保證壟面平整順直,壟溝排灌順暢。

開展嫁接苗田間技術指導

嫁接苗田間表現

加工型黃瓜

黃瓜采收
使用120 cm的雙色地膜覆蓋壟面,采用間隔30~50 cm的距離用竹片對地膜邊沿進行固定,建議蓋膜前鋪設滴灌帶。再在地膜上按雙行“品”字型相隔40~50 cm打種植孔,打孔時注意將孔中地膜清理出來,避免影響黃瓜根系生長。嫁接苗在大田生長旺盛且生長期長,每667 m2定植2 000~2 200株。
宜選晴天15:00以后定植。定植時先放入嫁接苗,并用手壓實周邊泥土,做到淺不露根,大、小苗分開定植。另外注意別損傷子葉、壓散基質坨,澆足定根水。要及時查苗補苗。
瓜藤長到30 cm左右要及時搭瓜架或網架。綁蔓宜在晴天操作。結果期瓜地保持見干見濕,促進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均衡。及時處理畸形瓜,早收根瓜,防止墜蔓。每采收2次,結合灌溉每667 m2追施8~10 kg高鉀復合肥和1~2 kg中微量元素肥。
加工型黃瓜和一般黃瓜常見病蟲害基本相同,主要有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疫病和薊馬、蚜蟲、瓜絹螟等,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措施。另外,近2 a秋冬干旱,病毒病發生也較為嚴重,不容忽視。在拉秧期要及時將殘枝敗葉及雜草清理并進行無害化管理,回收瓜架及地膜,為下茬作物種植做準備。
通過近3 a的加工型黃瓜嫁接苗栽培發現,本項目組選育的專業砧木黃砧一號可有效提高本地加工型黃瓜抗病性,延長收獲期,產量高出實生苗30%以上,且加工后產品品質和實生苗并無差別,有效克服了傳統云南黑籽南瓜砧木嫁接后鮮瓜內腔變大、加工后產品脆度降低、口感變差的問題。該嫁接及栽培技術模式可作為桂南加工型黃瓜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技術大面積推廣,為本地區黃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加工后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