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菲
(舞鋼市中醫院 康復科,河南 舞鋼 462599)
急性腰扭傷(Acute lumber sprain)多因間接外力,如姿勢不正確、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強烈收縮等所致,臨床上以腰部劇烈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1]。若治療不及時或失當,可轉為慢性頑固性腰痛,還可因勞累等誘發癥狀加重[2-3]。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有良好的效果,但因臨床流派多,操作缺乏統一規范,臨床療效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和局限性[4]。“麻芎疏痛膏”最早見于張仲景的《傷寒論》,經過中醫學不斷的發展和實踐,現代麻芎疏痛膏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采用特定中藥制成的藥膏,臨床常涂抹在治療部位的皮膚表面,施行按摩手法進行治療。本研究探討麻芎疏痛膏聯合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療效,并與單純針灸治療進行比較,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舞鋼市中醫院康復科收治的急性腰扭傷門診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就診的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平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50例。其中治療組包括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40.07±8.74)歲,平均病程(43.28±29.44)h;對照組包括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39.02±9.86)歲,平均病程(49.28±26.46)h。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相關標準擬定[5]:①有腰部扭傷史,多見于青壯年;②腰部一側或兩側劇烈疼痛,活動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強迫姿勢以減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痙攣,或可觸及條索狀硬塊,損傷部位有明顯壓痛點,脊柱生理弧度改變;④X線平片檢測無明顯陽性發現。
①年齡18~65歲;②符合上述急性腰扭傷臨床診斷標準;③病史不超過7天;④未行脊柱手術治療者。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年齡<18歲,或>65歲者;②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③腰扭傷前患有腰椎先天畸形、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或者腰椎滑脫而導致的腰痛患者;④椎體或椎管內合并有腫瘤、結核、骨髓炎或者嚴重骨質疏松者;⑤有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⑥有肝炎、結核、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有其他血液系統疾病而不能堅持針刺的治療者,有過敏體質、腰部皮膚存在感染或潰瘍者;⑦妊娠婦女及哺乳期患者;⑧精神異常不能配合治療者。
1.5.1 對照組治療 參照《針灸學》的有關操作方案[6]:患者取俯臥位,治療部位常規消毒,選用一次性不銹鋼毫針(華成牌Φ0.35 mm×75 mm、Φ0.35 mm×50 mm 的不銹鋼毫針,北京科苑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采用直刺法,常規酒精消毒后選取阿是穴、大腸俞、腰夾脊、委中、后溪、中渚,常規手法針刺,深度約1.5~2寸,諸穴均用捻轉提插的瀉法,體弱者可選用平補平瀉手法,以產生酸脹感得氣為度,10 min行針1次,留針20~30 min,1次/d。
1.5.2 治療組治療 本研究所用軟膏為自制中藥軟膏,組方:劉寄奴,蘇木,透骨草,三菱,莪術,羌活,澤蘭,伸筋草,五加皮,絡石藤,大黃,川烏,草烏。上述藥物打成細粉末,與凡士林混勻備用。患者取俯臥位,術者將藥膏均勻敷于患者腰痛局部,先用掌摩手法按揉約5 min,緩解肌肉緊張及肌肉痙攣,以局部輕度發熱為度,再用掌按手法推兩側膀胱經,最后采用擦法,橫擦腰部。整個操作過程約15 min。用紙刮片去除皮膚表面中藥,清潔皮膚表面后常規酒精消毒皮膚。治療組的針灸治療同對照組。
本研究治療過程中有2例患者脫落,其中對照組1人在治療過程中自行更換其他治療方案,治療組1人因家庭原因不能繼續完成研究。
1.6.1 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 準備刻度尺為10 cm的線,一端為0,另外一端為10,患者根據自身腰部疼痛程度進行評分,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
1.6.2 腰部活動障礙ROM評分 患者前屈、后伸、側屈和旋轉等每項正常為0分、輕度為1分、中度為2分、重度為3分,總分值12分。分值越高,活動受限越明顯[7]。
1.6.3 臨床療效 采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臨床治愈:癥狀完全消失,活動自如;好轉:癥狀基本消失,腰部活動正常;無效:治療后癥狀、功能無改善。總有效包括痊愈和有效。

治療前兩組患者腰部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1次后、治療6次后,治療組患者腰部VA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治療組在減輕患者腰部疼痛方面療效更為顯著。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腰部腰椎活動度RO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次后、治療6次后,治療組患者腰部ROM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治療組在改善腰椎活動度方面療效更為顯著。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ROM評分比較 分)
治療6次后,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為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治療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 n(%)]
人體腰椎在脊柱中活動度較大,負重多,容易出現損傷,急性腰扭傷包括腰部肌肉、韌帶、筋膜以及小關節的急性損傷。隨著人們現代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急性腰扭傷發生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8]。急性腰扭傷如果不充分治療,會造成嚴重的痛苦和功能障礙[9]。現代醫學認為,損傷發生后人體會產生前列腺素、緩激肽、5羥色胺等,這些炎癥因子會引起肌肉痙攣、局部水腫,從而產生劇烈疼痛[10]。急性腰扭傷在臨床上常采用消炎鎮痛解痙藥物、局部封閉、物理治療等,有效率一般為40%~63%[2,11],療效普遍偏低。
中醫理論認為急性腰扭傷屬于“岔氣”“閃腰”范疇,《金匱翼》認為“閃挫及強力舉重”而導致“人卒痛不能轉側”,這應該就是腰扭傷的病因。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歷史悠久,早在《素問》中就有“腰痛不可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及痛上”的記載。現代針灸已發展出電針、浮針、腕踝針等不同操作技術,有效率多在70%以上[12-14]。麻芎疏痛膏是一種古老的中醫外治藥方,經過中醫學的不斷發展和實踐,已廣泛應用于急性軟組織損傷的治療中。仇秀宇等[2]采用麻芎疏痛膏治療急性腰扭傷,發現能顯著減輕患者后腰痛及棘突旁壓痛。向澍[15]采用麻芎疏痛膏治療踝關節扭傷患者46例,并與青鵬軟膏治療進行對比,結果發現麻芎疏痛膏在緩解疼痛方面表現更優。還有動物試驗表明,麻芎疏痛膏療法能夠降低外周血中5-羥色胺含量并升高β-內啡肽的含量,從而發揮鎮痛作用。
本研究選用中藥麻芎疏痛膏治療急性腰扭傷,方中以劉寄奴、蘇木、三菱、莪術為君藥,這些藥可治療跌打損傷,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方中大黃有增強活血逐瘀通經之效;澤蘭、五加皮、伸筋草、絡石藤具有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羌活不僅能祛風濕,還能透關利節;川烏、草烏有祛風濕止痛作用,尤善止痛。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筋絡、利關節之功效。“摩”手法以摩、推、按、擦為主,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可促進肌肉放松,緩解痙攣。此外,手法還能將藥物從表皮滲透至深層組織,促進藥效吸收。麻芎疏痛膏聯合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靶向性好,較單純針灸治療有明顯優勢。
綜上,麻芎疏痛膏聯合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療效優于單純針灸治療,能減輕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動度,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