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琴
(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混凝土是我國建筑工程最常使用的原材料,并且使用現澆施工的形式進行結構建設。現澆施工存在一定弊端,其存在能耗較高、科技水平低、對環境的污染較大、勞動力投入量大等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建筑行業難以獲得新突破,阻礙了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各類建筑拔地而起。建筑工程的發展速度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城市建設對建筑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為緊跟社會發展趨勢,建筑領域興起預制裝配式建筑,因此建筑工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預制裝配式結構在方案設計階段需要大量配合,充分調動工程建設單位、工程設計者、相關構件生產方,各方相互配合完成建筑方案設計。因此,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設計與傳統建筑有較大的區別,需要綜合考量預制構建的生產與安裝特點。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設計、生產、安裝相互影響,只有多方面結合才能更好地完成預制裝配建筑[2]。
當前階段,國內、國外各機構均對預制裝配式構建進行各項性能的檢測,檢測結果表示構建以及節點的受力程度完全符合建設要求,與現澆施工質量基本相同[3]。本文以現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設計為基礎,對裝配式建筑的設計要點、以及節點設計展開論述。
預制裝配式建筑將需要大量現場完成的建筑工作轉移到工廠之中,工廠制造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現場作業的干擾因素,提升建筑用件的質量與美觀程度。預制裝配式結構在方案設計階段需要大量配合,充分調動工程建設單位、工程設計者、相關構件生產方,各方加強協作與配合完成建筑方案設計[4]。滿足建筑的功能要求,是裝配式建筑設計的核心,滿足功能要求后還需要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質,并控制整個工程投入的經濟成本,利用集成技術可以有效減少預制構件的種類,從而達到減少經濟成本的目的。
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步驟為技術策劃、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構件加工圖設計階段、內裝修設計階段,通過對整個建筑工程的綜合分析,制定預制要求、做好成本規劃,綜合分析總結后得出建筑方案,每一步規劃都是下一步驟的基礎,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做好裝配式建筑的設計工作。
1.1.1 技術策劃
前期技術規劃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個裝配式建筑的核心步驟。技術規劃階段需要對整個工程進行全面分析,根據建筑要求合理制定規模、制定預制要求、做好成本規劃,綜合分析總結后得出建筑方案,注重預制構件的標準化監督,避免構建不合規重新制作提升工程成本[5]。
1.1.2 方案設計
建筑規劃完成后,以規劃為基礎初步進行裝配建筑平面功能規劃,從而使策劃與設計有效銜接,確保裝配式建筑的有效性。方案設計不僅需要滿足建筑基礎性能,做好將工程建筑成本規劃。預制構件最好控制規格數量,提升多元組合率,做好初步設計準備。
1.1.3 初步設計
初步設計使將建筑位置、工程可行性以及經濟性價比細化的過程,此階段涉及多個專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與綜合性。按照合同與規劃的要求確定水電、供暖管線位置以及需要澆筑部分的層數。執行項目標準確定建筑預制率,根據預制率確定使用預制構件的位置以及預制構件的種類、數量,通過預制率結果做出多元化預制構件的組合方案[6]。
1.1.4 施工圖設計
根據初步設計繪制施工圖,將各項數據體現于施工圖之上。進一步深化構建的各項參數,形成技術性施工文件。
1.1.5 構件加工圖設計階段
以建筑對功能對結構受力性的要求對連接點進行設計,并進一步對加工圖進行詳細化。
1.1.6 內裝修設計階段
遵循一體化原則,綜合考慮建筑與裝修的和諧,滿足對建筑工程環保、節能等要求,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流程
滿足建筑的功能要求是裝配式建筑設計的基礎,滿足功能要求后還需要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質,并控制整個工程投入的經濟成本。所有的建筑平面設計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符合工程的整體規劃。精準把握施工現場的情況,保證預制構建的適配性,做好構件原屬通道與存放場地的預留。如果發生預放場地不足的情況,及時組織施工,為施工操作預留足夠的空間[7]。
裝配式建筑的設計要有總體感,需要牢牢把握全局。需要精準測量現場當時使用空間的尺寸,并根據施工過程中的現實情況適當進行針對性調整,因此不同時期下建筑的要求可能會發生改變。建筑應當使用大開間布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預購件制作的難度,降低建筑的生產成本。大開間的設置由于面積較大,必須采用單元制設計,通過對單元受力特點的分析審計更加滿足建筑條件的構件,提升建筑工程建設的便捷性[8]。
裝配式建筑對建筑的形狀的要求較為嚴格,保證建筑的安全性。鉸接與剛接是裝配構件連接的兩種主要方式,有較強的抗震功能,并且建筑形狀越規則安全性越高。建筑平面規整可以減少預制構件種類,降低經濟成本與施工難度。
建筑的外觀設計應滿足經濟性與美觀性的要求,因此預制建筑設計必須多元化,避免傳統建筑的單調性。可以充分利用預制構件的特點多元化組合構件形成不同樣式的套間,以達成多風格建筑的目的。立面的設計有以下6種方式:①多形式平面組合。②多元化建筑群組合。③充分利用光影效果。④變換門窗的布局與組合。⑤多樣化利用外部裝飾。⑦多元化構建預制構件的組合情況,使其有豐富的組合滿足建筑的多樣性[9]。
裝配置建筑框架是由預制構件搭建的,立面與平面的設計更考驗技術。設計中利用集成技術可以有效減少預制構件的種類,從而能達到減少經濟成本的目的。科學化組合可以提升裝配建筑的豐富性,提升建筑的美感,并且使建筑立面整齊劃一,凸顯建筑整潔的特點。
門窗大小以及樣式的設計使立面設計的重點部分,保證建筑內部的通風與采光是立面設計的基礎,并且保證門窗功能的基礎上遵循節能與協調性原則[10]。門窗設計盡量簡約大方,統一規格,并減少預制構件的種類,更便于大批量生產門窗,提升預制構件的生產效率,并且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現場安裝的難度,提升各構件之間連接的穩固性。門窗立面率先考量連接處的承重問題,提升預制構件安裝的安全性。門窗安裝應通過對建筑整體的分析選擇合適的位置,必須方便預制構件的安裝工作。避免轉角處設置窗戶,轉角處設置窗戶不利于安裝,轉角窗預制構件的生產難度較大,并且影響整體工程的抗震性,降低工廠建筑的安全性。外掛板墻的尺寸是設計的要點,尺寸合理可以提升吊裝的安全性與便捷性,并對綜合因素進行考量,使門窗設計根據豐富性與多樣化。
裝配式建筑的外墻面裝飾材料的選擇應予整體建筑形式相匹配,符合整體審美要求,秉承綠色環保原則。裝配式建筑的外墻板使提前生產好的預制式,工廠生產的外墻板質量與外觀均優于現場操作。預制外墻板優先使用彩色混凝土,可以滿足不同建筑設計的要求,并且選擇反打工藝制作,可以提升預制外墻板的質量,延長使用壽命。
裝配式建筑的規模與結構必須嚴格遵循設計原則,科學設計實現構件的多樣化組合,提升施工的便捷性與高效性,控制構建的設計種類減少規格的數量。豎向構件應該滿足直上直下的標準,建筑內所有門窗洞整齊劃一、上下對齊。綜合考量建筑內管井與管線的分布,使其相對集中,避免混合交叉與水平布置。預留公共區域的管線位置,與室內裝修形成整體布局。
裝配式建筑的建設依賴于前期各方的全力配合,對預制構件的設計、安裝做出細化方案,使整體建筑更具協調性。根據初期方案科學做好平面設計、立面設計、剖面設計。平面設計以建筑基礎功能為基礎,經過多方的模數協調提升模板使用率。立面設計重視構件組合,實現建筑多樣化。最后通過建筑設計協同使整體建筑系統化、標準化。
初步階段的設計需要各專業的深度合作,將建筑外立面設計方案、構件組合方案等正式確定。考慮整體建筑效果后預留位置用以預埋件準備。對建筑資金進行細化分析,并評估其對實施方案性存在的影響,最終確定施工圖。具體操作流程如下:①進一步深化初步設計,做好預制構件與連接點的設計,保證其符合標準化要求。②制定最終使用的裝配率與預制率。③根據平面圖的指示,對現場構件的運輸、存儲以及安裝做出細化方案。④從多個方面綜合研究構件連接節點安全性、合理性。⑤通過對整體建組規格的把握確定外墻裝飾方案與預制工藝。⑥綜合考慮經濟、節能,選擇性價比高的外墻保溫材料。⑦對進行吊裝的塔吊進行能力、距離的研究,并根據塔吊能力進一步優化構件尺寸,使構件安裝更加便捷;優化構件的生產效率,制定好合理的構建運輸路線,保證建筑工程開始后構建的供應;加強檢查巡視安保工作,保證預制構件安裝的安全性。
施工圖設計階段進一步深化各方的配合,做好構件組合并細化施工圖。①外墻板挑選應嚴格、謹慎,墻板選擇耐用的高質量材料,并且容易清潔。選擇反打工藝的制品,分格材料做好尺寸的規劃。②預制構件的選擇應考慮到保溫因素。③門窗制定與廠家做好溝通,必須保證尺寸與預制墻板完美契合,并做好安裝的防水、隔音措施。④做好水電、暖通部分的協調,確定各部分管道線路的預留。管線進行集中處理,避免交叉。⑤個別管道會穿越墻體,提前做好規劃并預留穿墻孔洞,安裝管線需提前預埋件。
節點的設計具有多樣性,常用的連接方式為干連式、濕連式。節點將各個預制構件進行緊密的連接,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建筑主體。國內外都對節點的連接強度進行過測試,并得出節點設計的重要原則:①裝配式建筑的節點必須符合建筑強度的標準,強化節點在建筑中的重要地位。②連接點必須具備較好的延展性。因此,節點連接的設計必須嚴格遵照上述標準,保證節點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預制板與現場澆筑的混凝土相結合形成了疊合板,二者通過連接成為一個整體。疊合板使現在最常用于裝配式建筑項目。連接疊合板的主要手段使預留鋼筋,兩塊疊合板之間預留好現場澆筑的空間,通過毛處理提升二者之間的整體性,預制構件與現場澆筑常規采用鋼筋連接[11]。疊合板連接如圖2所示。

圖2 兩塊疊合板之間連接節點
疊合板將其受力面的荷載傳遞至與其強鄰的疊合梁之上,疊合板下部分鋼筋插入疊合梁的長度不能小于10cm。當單向板受力方向為垂直向上時,疊合板下部鋼筋不能插入疊合梁之內,但是疊合板現澆部分需要使用鋼筋進行補強。疊合板與疊合梁連接如圖3所示。

圖3 疊合板與疊合梁連接
疊合梁與預制柱連接的節點一般情況下使用現場澆筑的方式,將預制段的鋼筋使用焊接或者彎折的方式進行加固。疊合梁與預制柱連接的節點做成上下契合的形狀,以此提升該節點的延伸性。現場澆筑的節點部分可以使用跟高強度的混凝土,增加節點連接的穩定性。鋼筋較為密集的節點可利用自密混凝土進行填充,加強節點連接的強度。
預制裝配式建筑打破傳統建筑的建造方式,將需要大量現場完成的建筑工作轉移到工廠之中,工廠制造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現場作業的干擾因素,提升建筑用件的質量與美觀程度。將規范化生產的預制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吊裝,提升建筑的便捷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經濟成本。裝配式建筑通過專業化設計、信息化管理,使建筑工程更具科學性,是現代化工業生產的重要代表。裝配式建筑促進建筑行業朝著高效、便捷、規范化改變,建筑行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代。預制裝配建筑的實施符合經濟、環保的理念,是促進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