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江崴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金融科技及其產業在全球范圍內逐漸受到關注,特別是受到監管部門與學術界的廣泛認可,許多國家也逐漸將金融科技上升至國家戰略規劃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對我國而言,近年來經濟領域的發展態勢良好,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僅2018年就有11 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金融科技100 強”的榜單,其中有3 家企業更是躋身全球前10,這充分顯示了我國金融科技產業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隨著我國金融科技環境的日益改善,許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已經成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一線,充分彰顯了我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強大實力。雖然我國在金融科技產業領域取得了眾多成就,但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而言,我國仍有較大的發展與進步空間。
因此,我國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強化金融科技的頂層架構,更好地掌握金融科技產業前沿動向,做好對金融科技產業未來發展的預測和風險評估,進而使我國金融科技產業能夠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保持著較強的競爭力。
按照國際權威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金融科技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模式、業務、流程與產品,既可以包括前端產業,也包含后臺技術。金融科技具備輕資產、低利潤率和可擴展性強等特征,具有較強的創新特質,能夠充分發揮出其在新時代中創新驅動型的作用。由于當前對金融科技產業的研究多為對行業應用的研究,而對金融科技本身的科學技術研究缺乏關注,因此需要對技術創新驅動和風險與監管等方面進行充分的解析與研究,深入探究專利布局推動視角和產業結構分析視角下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金融科技在充分吸收新技術和新模式后,逐漸將這些技術與模式轉化為驅動金融科技產業進行改革創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近年來,大數據和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青睞,在各個行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作為金融科技關鍵領域,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將會使金融科技產業向著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的方向邁進。具體而言,大數據技術在金融科技產業中逐漸由結構化的數據處理和簡單的統計向結構與非結構化為一體的數據處理和復雜的數據統計過渡,從而使金融科技產業對數據信息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效率“更上一層樓”。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科技產業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得到廣泛應用,涉及數字貨幣、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和智能支付等領域。由此可見,大數據技術和區塊鏈技術作為金融科技關鍵領域的重要技術,能夠為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因此,在金融科技產業發展過程中,探索大數據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在當今時代,傳統的金融機構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各界的需求,且受限于自身的瓶頸,如果只是對表面的問題進行修修補補,將會使得組織架構、人力資源和財務資產的創新進展緩慢,缺乏驅動力。雖然為應對金融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沖擊,許多傳統的金融機構相繼成立了一些金融科技子公司來實現轉型,但由于缺乏信息化核心技術的專利布局,這些公司在開展業務時,往往無法把握明確方向,且對新興技術的創新能力也存在不足。而新興的金融科技產業在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驅動體系。信息化核心技術的專利布局能夠使金融科技產業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并使產業在發展中能夠進一步增強業務開拓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因此,如何促使傳統的金融產業機構朝金融科技產業的方向轉型,從而增強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和產業創新能力,是新時代背景下傳統金融機構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
信息化核心技術的專利布局能夠使金融科技產業以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依托,使得金融科技產業形成底層技術——金融科技的產業結構,更好地提升金融科技產業的追加價值。
底層技術部分主要是指計算機技術中的基礎型技術,能夠為金融科技的應用提供堅實的支撐作用,主要包括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
金融科技部分則主要是指能夠實現金融業務與互聯網科技深度融合,充分作用于金融業務的流程,使得業務更加順利,能夠在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的技術。從金融科技應用范圍來看,可以將金融科技分為存貸與融資、支付與結算、保險與資管以及監管與合規等四個主要方向。
按照底層技術——金融科技的產業結構發展路徑,金融科技產業能夠不斷深入與銀行、證券、房地產和保險等行業有效融合,進而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為底層技術的不斷研發和金融科技產品的不斷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金融科技企業而言,按照此發展路徑,也能夠進一步協調好與各類機構的深度合作,從而實現將數據技術充分融入用戶場景,使金融科技服務更加科學化,進而強化金融科技生態的構建強度,實現合作共贏。
雖然目前我國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成果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發展速度也高于世界平均水準,但從整體發展情況來看,目前在金融科技產業的監管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監管的體系和手段仍存在著匹配度差和滯后性明顯的問題。監管方面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融監測體系在進行監管時往往更加注重反洗錢和反金融詐騙等較為特定的區域,而忽視了對提升金融監管水平和防范金融風險的作用,因此面對金融科技產業目前所存在的多元化風險,加大對金融安全信息的重視程度,建立健全金融安全信息服務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具體而言,金融監測體系需要充分注重信息化技術的作用,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來建立完善的金融安全信息服務體系,使得金融科技產業的服務更加高效化和動態化,并實現對安全信息的有效利用,從而有效降低金融科技產業系統中的安全金融風險,為金融科技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推動金融科技產業的創新發展還可以通過完善金融科技底層關鍵技術專利的布局來進一步實現。從國家層面來看,雖然我國金融科技專利數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保持著良好的競爭優勢。但如果不能將頂層的專利轉化為金融科技產業的底層關鍵技術優勢,那么再多的專利也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重要價值,因此要進一步完善金融科技底層關鍵技術專利的布局,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應用技術的創新研發,從而確保底層關鍵技術在金融科技產業中能夠具有良好的前景,能夠發揮出更多的應用價值。具體而言,在政策方面,金融科技產業要在政府層面的引導下加強對技術專利的研發投入,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底層技術的開發與運用,從而更好地推進金融科技體系的形成;在結構層面,由于傳統的金融科技產業的結構已經逐漸不再適用于新經濟形勢下的金融科技需求,因此對于金融科技產業而言,需要不斷創新,并提升自身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從而有效減少技術壟斷所帶來的系統性危害,為自身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
要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產業的創新發展,還要進一步加強對金融科技的頂層科技設計,從而建立起完善又統一的監管框架體系。由于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層面的指導與約束,因此要想進一步加強對金融科技產業的頂層設計,就需要在政府層面做好更多工作。具體而言,首先,政府應積極做好金融科技產業的統籌規劃工作,制定較為科學合理的產業政策來促進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進而形成強大的合力來優化管理體制,使得金融科技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能夠隨時掌握前沿的動向,進一步強化金融科技創新能力;其次,政府還要完善現有的監管規則,協調好各地區的金融科技產業,促進金融科技產業與其他產業協調發展,進而實現資源整合,避免出現重復式監管和監管真空,進一步發掘監管規則在金融科技產業中所產生的潛能;最后,政府還要進一步推進金融科技的立法建設與司法建設。由于金融科技產業具有較高的風險,在內部和外部都容易存在不穩定因素,因此需要通過法律和司法來對金融科技產業進行規范和約束,使得監管機構能夠更加明確金融科技企業的權利和義務,確保企業能夠更加平穩地運轉,從而為我國金融科技產業的繁榮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模式正朝創新的方向轉變。金融科技產業實現創新發展的關鍵內容就是做好核心技術的專利布局,推動產業持續發展,以前沿技術為驅動,優化金融科技產業結構。因此,為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產業的創新發展,就要建立健全金融安全信息服務體系,完善金融科技底層關鍵技術專利的布局和加強對金融科技產業的頂層設計等工作,從而實現科技賦能,進一步深化金融科技在相關產業實踐中的應用,促進我國金融科技產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