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宇 李靜 張玉靜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債務經營是電力企業常見的外部擴張形式之一,但盲目擴大債務規模往往忽視了由此引發的債務風險。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政策的不斷收緊,電力行業內外部經濟環境遭到極大地沖擊,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暴露了其在債務資金監管、債務融資結構、債務資金使用率和債務融資規模方面存在的問題。因此,電力企業應當高度重視債務經營管理,完善債務風險評價體系,進而有效地規避債務風險。
COSO 風險管理框架可以表示為一個正方體的立體框架,縱向按照研究對象不同劃分為四個層級,分別是控制目標、控制內容、控制主體、控制客體。四個層級各有側重點,針對不同的對象起到不同的作用。控制目標為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合規性、合法性、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提供良好的支撐;控制內容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以及信息溝通和監測;控制主體包括企業所有參與經營活動的人員;控制客體則是企業的各類經營管理活動。
COSO 風險管理理論橫向可以分為八大要素,分別是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將這八大要素與四個層級融于企業的整個生產營運過程中,共通構建起企業的風險管理立體架構。

圖1 COSO 立體框架圖
基于前文對COSO 風險管理框架的具體闡述,所以對債務風險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分為債務資金管理、債務融資結構、債務資金周轉和債務融資規模四個層次進行具體分析。在對債務風險評價體系的指標選取時,為了體現選取指標的權威性和可比性,本文參考2006年9月12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實施細則》中反映債務風險狀況的指標,同時以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關于債務風險控制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電力企業自身的債務經營特點,最終構建債務風險評價體系,具體內容如下(其中X 代表該指標與債務風險的關系)。

表1 電力企業債務風險評價體系
透過COSO 風險管理框架,電力企業在債務經營過程中應當著重提高債務資金管理水平,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加強:第一,強化其治理層及管理層的管理效率和責任,逐步完善企業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建立系統化的企業管理機制是完善企業治理體系合規化、標準化最重要的一步。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治理體系現代化需要多維度的協同監管,而并非是單維度的獨立運作,數字化時代更是需要電力企業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合理構建企業債務風險數據監督體系,充分發揮數據化平臺的監管作用,使債務風險數據的精度、準度標準化;第二,在將債務經營風險納入信息化管理體系時,與債務經營相關的信息化數據的整合及債務風險管控平臺的搭建,需要配備專業化的債務管理團隊進行操作。所以,企業要將規范化的債務處理流程作為基石,以培養專業化債務管理人才為手段,將強化財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及崗位職責作為主要內容,切實防范舉債經營的潛在危機。
通過COSO 風險管理框架可知,過于單一的債務融資方式不僅阻礙了企業的發展,還間接增大了企業債務經營的風險。因此,電力企業需要高效地運用資本市場的管理機制,化被動為主動,將現有的債務融資方式多樣化。根據COSO 風險管理框架及電力企業的債務資金運營狀況,為保障企業資金鏈的連續性,電力企業首先要做的是提高企業信用水平,完善債務資金積累機制,強化債務資金運營效率,這樣不僅可以間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還能降低企業的債務經營風險;其次,健全員工績效考評機制,根據債務風險防控措施的執行效果來確定員工的獎懲情況;再次,在合理范圍內提高盈余公積金的計提比例,這樣不僅可以拓寬企業經營資金的來源渠道,而且還能有效地減小企業的負債規模,從而有效地降低債務經營風險;最后,可以將電力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取得的承兌匯票,以背書或者貼現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的信用水平,從而減小企業債務融資成本。
我國消費者對電力的需求已經發生轉變,不單滿足于日常的用電需要,而是對用電的服務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根據消費者需求的不同,可以將消費者市場細分為居民消費者和企業消費者。居民消費者更加注重電力產品的品質和滿足個性化需求,向往更優質的電力產品、更合理的價格以及更好的用電體驗和服務,特別是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費者對于用電設備服務的要求較高,更加注重用電體驗感;而企業消費者更加注重用電的可靠性和持續性,對于用電的負荷要求較大,對于一些公益企業來說,用電的時間較為集中。在面對細分市場消費者需求的轉變,電力企業不能像過去運用傳統的營銷方式面對此次轉變,這意味著電力產品的升級改造更加多元化,因此,新產品的轉型升級是電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表2 電力企業債務風險預警機制模擬體系
設立債務風險預警模型,能夠使電力企業對可能發生債務風險有一個初期的判斷,并根據債務風險預判結果合理地把控債務經營規模,從根源上控制債務經營風險,達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對于債務風險預警模型中,風險指標的選取要經過嚴格篩選,電力企業要把反映債務的流動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及成長能力體現在債務風險預警模型中,例如反映企業資金流動性的流動比率、反映獲利能力的總資產凈利率等,然后以此為依據(如表4.1),通過構建數學模型等方法對債務風險指標數據進行靜態評估與動態監測,徹底將企業的債務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從而實現對電力企業債務經營風險的事前防范,這將為企業債務經營的事中控制及事后應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時代,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從過去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必需的用電需求與落后電力生產之間的矛盾”,階段性地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所需多元化用電需要和電力行業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而作為國家工業支柱性產業的電力企業,在深入推進電力行業產業轉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借助舉債經營引發的債務風險也日益加劇。本文將電力企業作為典型研究案例進行分析,同時結合“去杠桿”政策改革的經濟背景,通過構建COSO 風險管理框架下債務風險評價體系,將其債務風險細化為債務資金管理、債務融資結構、債務資金周轉和債務融資規模四個維度著手,并且依據上述維度剖析的結果,識別電力企業的債務經營風險,進而提出有效管控電力企業債務經營風險的措施。綜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結論:一是企業的債務風險的存在是受外部市場利率與內部管理的雙重制約,它是企業運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產物且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身的債務風險防控策略,盡最大可能將其降到最低;二是債務風險與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息息相關,深受其制約且不可能脫節,企業應時刻關注經濟新常態的變化順勢而行,方能實現企業債務資金所獲收益最大化;三是加強債務資金監管需要企業高層的認識,管理層切實有效地執行,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逐步完善企業整體債務風險防控策略,實現債務資金監管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