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亮
經濟增長是提高居民福利、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有力推動作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條件。對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展開研究,以此為基礎發揮出對經濟較快與平穩增長的良好促進作用長期以來始終是學者們追求的目標。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處在核心的位置,近年來關注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學者數量呈現出不斷增多之勢。基于多種方法的支持,學者們對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關數據展開分析,發現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題中之義為“若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發展金融,可發揮出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但若金融發展存在滯后性,對于經濟增長將產生不利影響”。
金融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作用機制(圖1)。

圖1 金融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關系作用機制示意圖
(1)儲蓄效應
對居民儲蓄存款進行吸收,這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系統的一個主要職能。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通過對居民存款儲蓄進行吸收實現對充足社會閑余資金的積累,達到集中資本的目的,而經濟增長會在非常大的程度上以存款儲蓄率的上升為支持。
(2)信息傳遞效應
在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宏觀背景下,信息對全部投資人員而言都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信息既能夠在日常社會活動中實現消息的互通,又可以優化配置經濟資源,為投資人員的投資行為提供便利,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為其投資決策效率的提升提供保證,進而發揮出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3)公司治理效應
除了可以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取事前信息,控制成本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外,金融合約、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還可降低事后對公司進行控制與治理以及對經理人進行監督的實施費用,其發展與完善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進而促進經濟發展。
金融市場投資和政府的有機結合能夠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好的服務,強化金融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作用,既能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及完善,又可以將金融發展規模擴大,有利于金融發展結構的優化,對于金融發展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與社會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投入的日益增加相伴隨,投資人員獲取的資金回報將會更高,這對于經濟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積極意義。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對金融發展和基礎設施兩項要素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加以把握。對此,進行如公式(1)所示分析模型的構建:

式中各字母表示含義分別為:
i—省份; t—時間; RGDP—各省份實際人均GDP; FN—金融發展指數; PHY—基礎設施建設指數;FN★PHY—金融發展與基礎設施的交互項,反映的是兩個因素對經濟增長發揮的聯合作用; X—控制變量;—參數;—不可觀測的省級效應;—隨機誤差X項。
本文研究數據對我國29 個省際區域予以涉及,出于對數據可獲得性的考慮,將西藏、海南以及港、澳、臺地區排除,研究區間為2010—2020年,樣本觀測值一共為477 個,針對一些缺失的數據,對插值法加以采用作補齊處理。各項數據以《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各地區《統計年鑒》與《統計公報》以及互聯網資料為來源。變量設定及說明如表1 所示。

表1 變量設定與說明
在表2 中,回歸(1)、(2)為不加入金融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交互項(亦即)時的估計結果,與之相對應的,回歸(3)、(4)則是加入交互項()時的估計結果。根據(1)與(2)可知,金融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兩項因素和經濟增長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意味著金融業的發展與進步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發揮出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在固定效應回歸與隨機效應回歸中,金融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有著相同的方向,都為負,且都不顯著,意味著金融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到達一定程度之后,進一步提升金融發展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對于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將不會明顯,甚至有出現負向影響的可能。

表2 回歸分析結果
(1)對被解釋變量進行替換的穩健性檢驗。為了對上述回歸結果的穩健性與敏感性加以驗證,用人均實際工業增加值對人均GDP 進行替代用以反映經濟增長實際情況,基于對兩階段最小二乘法的運用執行對樣本的回歸分析任務,得到如表2(一)所示結果。根據表2(一)能夠知道,金融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及二者的交互項結果相同于表1 所示結果,不僅如此,其他控制變量回歸結果同樣大體相同于表1 所示結果,意味著本文分析結果從整體上來看具有穩健性。
通過對固定效應回歸與隨機效應回歸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同時,基于對替換被解釋變量與將樣本異常值剔除方法的運用執行穩健性分析任務,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金融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將促進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作用發揮出來。對此,今后應重點性地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1)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對貸款緊張問題予以緩解。通常而言,政策性金融機構能夠將商業金融機構不容易解決的一些瓶頸問題解決,它既是支持國家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金融工具,又發揮著非常重要的載體作用。舉例而言,城市路燈以及城市景觀等的建設項目并沒有收益回報,若僅對市場融資方式加以采用,要想將這些項目完成存在很大的難度。所以,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需要將政府財政資金作為主要的投入資金,將有利的政策金融支持作用發揮出來。如果地方政府資金無法實現對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有效滿足,政策性金融需要有重點性地為那些并無收益回報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支持,基于對優先貸款或低息貸款等相關手段的采用,實現對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貸款緊張問題的緩解。
(2)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結構。近年來,我國逐步將經濟基礎設施以及社會基礎設施等的投資力度加大,取得的成果不容忽視。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結構上,可以針對性地將投資重點放于更為重要的基礎設施領域,當然亦要確保其他基礎設施投資處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要從總體上做到對經濟發展需求的有效滿足。分析目前實際形勢,在電力領域,我國電力基礎設施不能從完全意義上滿足人們持續增長的用電需求;電信領域,不少地區存在寬帶速率低下等問題,溝通和交流成本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在交通運輸領域,由于運輸能力的欠缺又無法為運輸效率提供保證。所以,以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為視角,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需要加大對電信、電力以及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對主要的基礎設施領域進行重點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