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超 李柯衡 馬波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能夠檢驗企業整體經營情況的好壞、資本結構是否合理、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無論是企業、債權人、投資者、還是股東均對盈利能力十分關注,它的強弱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關系到債權人是否愿意借款,股東是否愿意進行投資,因此對盈利能力的研究將對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盡管我國近幾年的乳制品行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仍然處于產業的成長期,我國人均乳制品的消費水平與世界人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據統計,2016—2020年我國乳制品銷售總額分別為5329 億、5657 億、6019 億、6330 億、6385 億,同比增長分別為6.16%、6.34%、5.17%、0.87%。同時,乳制品行業競爭激烈,2015—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數量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637 家下降至2019年的565 家。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國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達到572 家,比2019年增加7 家。雖然我國乳制品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是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企業想要在復雜的商業背景下謀取一席之地,就需要強化科學的管理能力、挖掘企業的機遇、規避經營風險,提升企業盈利能力。企業的盈利能力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未來,根據盈利能力分析,企業管理者可以對企業的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判斷增減變動的內在原因,并及時制定對策,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因此要想在乳制品行業走向龍頭企業,并且長期持續性地經營下去,需要保持穩定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就是對企業各項經濟指標進行比較和評價,以便發現企業存在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之目的。利潤是衡量一家公司經濟實力的一個主要標志。它是企業獲取現金、降低成本、防范風險的綜合反映,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盈利能力可以很好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管理水平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企業盈利能力成為所有利益相關者非常關注的內容。
奶業產業鏈長,包括牧草飼料、奶牛養殖、乳制品加工、終端銷售等環節,其中乳制品加工最關鍵,也是對乳品質量影響最大的一環。乳制品加工企業通常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乳制品制造企業;第二是乳制品零售和批發企業;第三就是消費者。原生態牧業養殖奶牛是奶業的上游,原奶是乳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乳制品的加工制造環節主要是使用上游生產的原奶,之后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向消費者出售乳制品。從當前的市場競爭情況來分析,國內的奶業公司已呈現出幾種不同層次的陣營。第一陣營的乳制品企業銷售網已經遍布全國各地,在營業收入及市場份額擁有主導權。第二陣營企業在營收、利潤水平與第一陣營相比處于劣勢,但是更能滿足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特點。第三陣營主要以地方性乳制品為主,生產規模小,主要銷售本省或者鄰近城市,在市場份額與前面兩陣營存在一定差距。
從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數量來看,全國乳制品企業從2015年的637 家呈下降趨勢到2019年的565 家,隨后2020年增長至572 家。由于國家對奶制品產業實行了嚴厲的市場準入管制,以及原有的奶品加工業的兼并重組,使得國內奶業的市場集中度逐漸上升,市場的占有率逐漸轉向品牌知名度高、實力雄厚、規模效益顯著的大公司。大型乳品企業通過并購等方式,加強對乳品資源的管理和銷售網絡的管理,這種發展態勢在今后會越來越突出。此外,缺乏競爭力的中小型企業將會被市場所吞噬,這就導致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數量下降。從乳制品產量來看,2015—2020年整體維持在2680 萬噸以上的水平。近兩年來,乳制品產量仍呈現增長趨勢,2020年達到2780.4 萬噸。2018年末,農牧業和農村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推進奶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奶農、合作社發展奶制品、酸奶等,堅持奶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乳制品行業起步較晚,起點較低,但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2015—2020年,我國乳制品銷售規模不斷增長。2019年人均牛奶消費達到12.5 千克,伴隨我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營養的需求增強,乳制品類別擴展等因素,今后牛奶的需求仍將持續快速發展。
本文選取A 乳業公司有限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2016—2020年財務數據作為研究基礎,分析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為改善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建議,促進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
近五年,A 乳業營業收入總額在200 億左右徘徊,僅在2020年達到252 億元。2016年,營業收入為202.07 億元,比上年增長4.30%,這是繼2014年首次突破雙百億后第二次達到。歸母凈利潤達5.63 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34.63%。2017年,營業總收入持續上升,達216.72 億元,比上年增長7.25%,歸母凈利潤達6.17 億元,比上年增長9.6%。然而在2018年,營業收入增長出現乏力,略微有些下降,比2017年下降4.71%。同時,歸母凈利潤下降至3.41 億元,比2015年還低,同比下降44.87%,下降接近一半。2019年又開始走高,營業收入達225.63 億元,同比增長7.5%,歸母凈利潤為4.98 億元。2020年營業收入再次快速增長,達到252.27 億元,同比增長11.78%。歸母凈利潤達6.07 億元,同比增長21.90%。
企業盈利持久性分析選取近幾年利潤總額作為依據,通過觀察近幾年利潤總額的趨勢,預測其數值能否持續增長下去。利潤從2016年到2017年略微下降,2018年持續下跌且跌幅較大。但在2019年之后,利潤總額明顯增長,且2020年持續增長。總體來看,利潤總額呈上升趨勢,但增長幅度不大,而且數值忽高忽低。由此可見,盈利能力的持續性不強。通過利潤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來判斷利潤的穩定性,2018年主營業務利潤比重達到峰值,為870.37%,之后便開始下降,一直到2020年的562.73%,表明公司主業突出、生產經營相對平穩。A 乳業公司近兩年穩定性有些下降,雖然總體仍以主營業為主,但下降也值得重視。
在分析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時,往往會考慮相對值指標,而不是絕對值。接下來本文選取2016—2020年的五個盈利指標分別進行分析:
(1)凈資產收益率:A 乳業公司凈資產收益率2016年與2017年持平,但在2018年明顯下降。在常溫酸奶業務領域,由于第一梯隊乳制品企業的研發創新,導致A 企業銷量開始下滑。2018年,常溫奶業收入約為50 億,較2016年61.2 億元,下降11 億元。該下滑主要由于在產品創新和品牌宣傳上的失誤,創近五年來新低。
(2)主營業務利潤:在這五年中,A 乳業公司的主營業務利潤持續在下降,從2016年的38.09%一直下降到2020年的25.47%。由此說明企業的獲利能力一直在下降,前景不容樂觀。
(3)總資產收益率:在2016年—2020年,A 乳業公司的總資產收益率一直維持在4%左右。在乳制品行業中,屬于較高水平。僅在2018年低至3%,主要由于利潤總額下降導致。
(4)銷售毛利率:毛利率表明每一元錢可以賺到多少營業毛利。如果一家企業的毛利率一直很高,可能說明企業在一個競爭者較少的市場,或者進步壁壘很高。2016年—2020年,A 乳業公司的銷售毛利率持續下降,從2016年的38.68%下降至25.81%,而毛利率下降主要系產品結構調整,A 乳業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比從9.97%增長11.8 個百分點至24.95%。
(5)銷售凈利率:A 乳業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從2016年至2017年增長0.3%,其主要原因是原奶價格下降以及企業營業成本下降。由于2018年常溫奶競爭能力下降,導致企業各方面指標均有所下降,銷售凈利率也達到近五年最低值。
綜上所述,通過對企業的基本指標分析,可以初步判斷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偏低,最近兩年有所提升。
從研發的角度來看,人才梯隊將更多的技術、行政人員結合起來,形成一批高效率的科研團隊。同時,要加強科研經費的投資,以推動技術進步和提高質量。A 乳業公司是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奶制品公司,其研發團隊一直處于全國前列水平,但在品牌建設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是產品線過于單一,缺乏差異化優勢。其次,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產品線體系。由于目前行業內大大小小的企業競爭激烈,A 乳業公司需要憑借強有力的產品線推出明星產品,才能提升消費者購買數量,從而提升綜合競爭力。從產品角度來看,首先,A 乳業公司在產品上“鮮”是其特點,應當一直走下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質量的要求將越來越嚴格。隨著冷凍鏈運輸的不斷完善,低溫奶必將占有一席之地。其次,保證奶源質量。環境純凈、水草鮮美的養殖基地,乳制品加工場所的整潔化、流程化,保證良好的運輸環境。嚴格審查和監督原材料的購買、運輸、生產和銷售,所有環節嚴格把控。綠色產業發展是未來行業的大趨勢,A 乳業公司抓住這次機會,嚴格把控食品安全,提升企業形象,從而增加其盈利能力。
存貨方面,存貨周轉率低,導致產品存貨積壓,占用大量資金,從而流動性變差,變現能力較低。存貨積壓,首先是銷售導致,由于乳制品保質期時間短,A 乳業公司所生產的低溫奶不易保存,應當增大銷售力度。其次,企業自身的存貨管理制度不完善,企業需要設定最低庫存量范圍,避免出現大規模庫存積壓,或者庫存不滿足生產的情況。在保證生產的同時,避免庫存的積壓,資金的占用。儲存時間較長的滯銷產品應事先處置,如清倉或折價出售,以及損壞或銷毀的庫存,也要及時進行清理。以此達到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應收賬款方面,首先,建立應收賬款管理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預警機制、完善應收賬款的催收程序,建立客戶信用檔案,對客戶信用狀態進行動態監控,設立專人負責日常登記。其次,盡早開具銷售發票,對提前支付貨款的顧客可享受現金折扣優惠,對應收賬款分類,根據金額的大小和時間長短將應收賬款分類,成立應收部門。
A 乳業公司在過去兩年的廣告投入偏少,市場推廣力度不夠,造成了品牌形象的降低和銷售的下滑。可以適當增加宣傳投資,并針對自身產品特點、市場需求和市場狀況,制訂適當的營銷戰略。面對 “網紅經濟”的明顯優勢,各大公司要加快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引入新的新零售業務模式,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強化品牌意識,提升品牌影響力。組建網絡銷售隊伍,并在公司總部進行定期的在線宣傳,利用微信、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進行直播、博主推薦等營銷方式,不斷加大對公司品牌的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