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瓊
高校的財務預算、核算、決算孤軍奮戰、無法有效銜接的現象時有發生。一方面,在這三項財務工作的設計與分工上,沒有注重三者有效關聯的重要性,導致各財務崗位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工作效率偏低;另一方面,高校經費項目繁多、資金來源豐富、核算規則及預決算要求復雜,從而不容易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預算、核算與決算的標準化與一體化管理。
因此,通過研究影響高校財務預算、核算、決算有效銜接的普遍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對加強高校財務一體化建設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高校財務預算、核算與決算崗位的設計較為孤立,不太注重各項工作間的聯系與銜接關系,導致財務人員對經費整體規劃與使用情況的掌握程度欠缺。
在日常工作中,核算崗人員一般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合理應用報銷政策與會計科目,提高核算工作效率方面,沒有過多關注資源配置情況、預算指標以及財務報表編制等方面的問題;預算管理人員往往注重撥款政策以及各單位經濟業務對資金需求的影響,沒有過多考慮會計核算規則、報銷與經費使用規范、決算報表編制以及財務分析等方面的問題;決算管理人員時常考慮如何編制符合政府會計制度的財務報表,并提供符合管理需求的財務分析,未過多關注資金分配原則以及預算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問題。
由于財務各崗位的工作人員經常各為其政,沒有深入全面理解預算、核算與決算工作間的內在聯系,導致各崗位間的協同不足,工作效率偏低。而且,為解決預決算信息銜接問題,避免不了大量的數據分析、編輯與調整工作,這會影響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合理性與有用性。
在高校財務工作中,預算、決算與核算工作有各自需要關注的政策、規范與要點。例如,預算編制人員需要詳細解讀政府撥款政策并深入分析資金配置的合理性;核算人員需要深入研究政府會計制度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科目的使用規則;決算編制人員需要結合外部審計以及內部管理需求,合理披露財務報表信息。
這些要求與規則本身錯綜復雜,導致難以從預算、核算與決算工作中挖掘匹配規律,有效實現標準化與一體化。一旦出現預算、核算與決算的銜接問題,財務人員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通過不斷的數據調整、信息拼湊,才可滿足統計需求。例如,在分析預算執行情況時,如果沒有合理設置經費項目并有效制定核算規則,財務人員需要利用大量時間分析預算業務、經費項目及會計科目間的勾稽關系,大大降低了數據統計的效率與準確性。除此之外,為滿足個性化的財務管理需求,財務人員需要披露一些非標準化的財務分析指標,如果未制定過經費、科目及摘要使用方面的核算約定,就會增加數據統計的難度與復雜性。
目前,高校財務信息系統功能較為單一,一體化與標準化程度不高,財務數據匯總統計與分析功能不夠完善。
在預算管理方面,雖然會計科目與預算模版中的具體預算項相關聯,支出情況可與預算數據進行比較。但是,單次查詢一般只能獲取一個經費項目各預算項的累計執行情況,對于特定期間多個同類經費項目的收支情況,系統則難以對其進行合并統計,不利于各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
在核算方面,盡管系統對具體預算項所對應會計科目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但是不同類別的經費項目所關聯的預算模板及預算項可能不同,對于核算同一種經濟業務所使用的會計科目也可能不同。這種不一致性會影響數據統計的標準化與合理性。
此外,高校決算報表一般通過自由報表系統進行編制,而自由報表公式設置復雜,局限性強。對于跨越年度或非常規會計期間的收支報表,時常需要通過多次生成報表后進行數據拼湊才可生成,不利于對財務數據進行實時、動態的監控,也不利于財務分析工作的有效開展。
在開展預算、核算與決算工作前,應全面梳理并深入分析各項工作之間的內在聯系,對財務工作流程進行精細化設計。從工作邏輯上看,預算管理是財務一體化工作的源頭,預算與決算間具備因果關系,而核算是建立該因果關系的橋梁,三項工作環環相扣,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影響一體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完善財務流程設計,加強預算、核算與決算工作的有效銜接,應主要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建立標準化的會計核算體系,深入分析預算指標和財務分析指標與會計科目的匹配規則;二是合理設置經費項目,在開設項目時需深入分析資金來源、預算單位主體、預算績效指標等方面的內容。
同時,應優化預算、核算與決算崗位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加強三個崗位的協同與合作。首先,預算管理人員在編制預算時,應與核算及決算人員進行充分溝通,明確預算執行情況的統計口徑與經費核算要求,科學設計預算指標并開設經費項目。其次,決算管理人員應關注撥款政策、經費分配情況以及財務分析需求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合理設計取數邏輯與規則,從而快速、準確地觸發報表數據。此外,預決算管理人員需要將預算與決算的相關要點進行細化,與核算人員保持充分溝通,共同制定滿足預決算需求的核算規則。此外,財務人員還應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與專業技能,意識到財務一體化建設在我國高校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財務工作效率。
在預算管理方面,不僅需要考慮各項經濟業務間的資金配置問題,更要考慮經費項目開設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因為合理的經費項目設置是建立預決算銜接關系的重要條件,也是進行預算績效考核的關鍵因素。在設計經費項目時,應深入考慮哪些預算單位與主體以及哪些經濟業務的預算執行情況需進行單獨核算與分析。統計經費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時,應盡量實現由系統自動生成執行數據,減少對數據的手工編輯與調整工作。對于不同資金來源、業務類別以及績效考核主體的經費預算,建議設置不同經費項目進行核算。對于可以通過設置主項目進行經費管理的,盡量以設置主項目的形式進行核算,便于直接從系統中獲取收支執行數據;對于需要以子項目形式進行經費管理的,建議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對經費授權、預算下撥與回收等信息進行標準化管理,從而能夠快速、高效獲取子項目的收支信息。
在核算管理方面,應加強對會計科目使用的標準化管理,有效提高預算項與會計科目的匹配度,同時確保會計科目與經濟業務的一一對應。例如,“三公”經費項目中因公出國、公務用車、公務接待這三類經濟業務應分別對應“因公出國(境)費用”“其他交通費用”與“教學特支費”三類會計經濟科目。如果除此之外,還用到“租賃費”“其他商品服務支出”“委托業務費”等與“三公”業務不直接相關的科目,則需要通過分析憑證摘要,辨別其與經濟業務的對應關系,這會大大降低預算執行情況統計的效率與準確性。
在決算管理方面,不僅需要深入研究政府會計制度對于財務報表編制的要求,還應與報表使用者進行充分溝通,明確需要披露的財務信息與分析數據,并將具體要求融入核算及報表取數規則的制定中。在賬務處理時,應為決算統計分析工作做好準備,通過規范經費項目與科目使用、設置特定核銷代碼、在摘要中標注特殊記號等方法,快速觸發財務分析數據,避免決算管理人員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對核算數據進行重新整理與編輯。
為提升高校財務信息一體化水平,促進預算、核算與決算工作間的有效關聯與銜接,首先應加強財務工作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從傳統的報表編制與記賬工作中解放出來,將信息化理念融于預算、核算與決算的各個環節。同時,應全面梳理并分析各項財務工作需使用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建立集中數據庫,將所有經費項目、會計科目明細以及教職工薪酬、學生收費、資產管理、供應商往來等數據與信息融于數據庫進行統一管理,從而在預決算報表編制與核算處理時可以快速獲取所需信息,避免不必要且重復性的數據查詢與信息編輯工作,加強預算、核算與決算取數的一致性與準確性。其次,應深入分析高校預決算報表使用者對于財務信息的需求,加強預決算報表系統建設,爭取盡早實現一鍵生成任意期間、多個經費項目組合的收支情況報表,讓財務人員從繁瑣的的公式設置、數據分類、匯總及調整等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財務分析、財務預測、內控建設等更有價值的財務管理中,為高校財務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通過改善報表系統功能,有效建立不同單位、不同經費類別(如一次性投入經費、日常運行經費及其他專項經費等)的經費項目組合,可迅速獲取符合管理需求的收支數據。同時,通過梳理并建立各經費項目與會計科目之間的勾稽關系,能夠有效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預算執行情況,滿足預算績效考核以及個性化的財務分析需求。此外,在核算系統中,應加強對項目大類、預算模板與會計科目之間關聯的管理,做到不同經費類別中相同預算項所對應的會計科目保持一致,提高經濟業務核算的標準化水平。同時,可以建立財務預警功能,對預算超支或預算執行率偏低等情況進行重點提示;還可以設置報表與核算數據間的平衡關系自動檢查功能,及時提醒財務人員更正錯誤數據,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與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