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萍
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階段,產業升級和落后產能過剩,是當前發展中亟需解決的難題,相關部門也將產業升級和淘汰落后產能作為了重點工作內容,如果產能被轉移到境外市場,不僅可以解決當前就業嚴峻的問題,同時,還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甚至能避免內卷和產業不良競爭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職業教育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在提供高素質人才的同時,還能為企業走出國門實現國際化發展提供人力支持。以湖南省為例,在對國內外相關案例進行總結后,提煉了一套具有推廣和參考價值的對外交流模式,對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和企業走出國門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進入21世紀后,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其目的在于通過構筑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的方式,促進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職業教育由于能夠為市場提供所需人力資本,其發展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因此,職業教育基于“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契機,協同企業走出國門,對于自身影響力提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國職業教育應該和我國跨國企業之間加強合作,職業院校要圍繞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完成專業設置,并在此基礎上,完成課程的編排。相關資料顯示,自2010年開始,亞洲各國就開始投資基礎設施的建設,截至2020年,投資總額已經超過8萬億美元,其中,占比最多的項目是新設項目,占比接近70%,而更新維護項目的占比為30%,所涉及的領域眾多,包括能源、交通、管理和衛生等;此外,在“一帶一路”倡議落實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對周邊國家工程承包總額快速增加,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并且,在現階段的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中,其他國家對中國標準的認可程度偏低,鑒于此,企業應重視培養熟悉這一領域的優質人才,以此為中國標準走出國門、面向世界,為打造全球價值鏈提供保障。
“一帶一路”作為國家提出的重大倡議,在實施階段,需要眾多主體參與,包括大量有國際視野和專業技能的人才,故跨國發展是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而職業學校協同企業走出去有助于實現以下目標:第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語言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帶一路”倡議輻射范圍較廣,涉及到的語言達到了百余種,要求職業院校將語言培養作為重點內容之一。第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國際化思維。不同國家由于所處地域環境不同,故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建設“一帶一路”項目時,職業院校需要培養學生對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了解,從而在潛移默化期間,幫助學生形成國際化思維。
“一帶一路”建設使國際化產能合作程度進一步提升,職業院校想要實現培養人才和產業發展協同的目標,就需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構建辦學聯動機制的方式,培養滿足企業走出去所需的人才。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目的就是鼓勵企業加強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培養高素質人才。由此可見,職業院校與企業協同合作走出去已經成為國家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此,政府部門應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的方式,予以支持。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出臺相關政策予以鼓勵。比如:政府部門可以為主動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和職業院校提供優惠政策,制定校企協作走出去的行動計劃,并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院校共同發展。第二,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幫助。在我國職業院校國際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對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予以完善,并制定和落實有關的條款,加強對實施過程的監督和管理力度,確保校企協作走出去受到法律的保護。第三,對約束機制補充和完善,這里所說的約束機制,主要針對的對象是職業院校和企業。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引導的方式,讓企業和職業院校將“一帶一路”實施范圍內的經濟帶和產業集群特點作為依據,對人才需求計劃加以明確,并構建與之相匹配的內外部監督體系。同時,還要對內外部監督體系予以構建,鼓勵其他主體積極參與其中,比如: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借助這些主體的力量,監督項目決策、立法程序和決策的執行情況,并將人才標準作為依據,評價培養全過程,然后依據評價結果,對現行培養策略予以調整。第四,在職業資格考試方面與國際化相接軌,讓學生在畢業的同時,還能獲得國際認證的職業資格證書。出于提升證書含金量的目的,還可以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和權威人士進行評估,并提出合理的建議,通過這種方式,使職教標準持續更新。此外,還要確保走出去后,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保持良性互動的狀態??紤]到部分學生家庭較為困難,如果沒有政府補助,可能無法順利完成學習,故政府部門應該為這些學生適當減免學費、住宿費和伙食費,并鼓勵其他主體積極參與其中,捐款辦學,保障助學經費的充足,以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保障“一帶一路”倡議下職業院校協同企業走出去的方法,就是對參與平臺進行完善。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建立國際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論壇中對各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經驗予以完善,同時在其中錄入先進的教育資源,并鼓勵民間組織參與其中,定期組織和舉辦國際競賽,以實現培養優質技能人才的目的。第二,政府應該委托有關協會,組建職業教育聯盟,并由聯盟負責調查人才需求,整合優質教育資源,聘請高素質教師,建設實訓基地,通過組織協調作用的發揮,保障企業和職業院校共同的利益。第三,建立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建立人才培養訂單班。學校和企業雙方應該在政府部門的號召下,將國際化標準引入其中,早日與國際相接軌。與此同時,還要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授課,然后組織學生和教師到企業學習,在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后,參與到企業的日常工作之中。第四,建立教育援外基地,宣傳成功的案例。據資料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區域,國內職業院校和企業辦學的成功率并不高,故建議職業院校或企業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聯系,為愿意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信息方面的支持。此外,還要與國外職業學校合作開發課程,編制合適的教材,為人才培養創造有利的條件。
為滿足“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需要重視教師職業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教學實踐能力,還要具有科研服務意識。對先進的國際知識能夠輕松駕馭,不斷開闊自身視野,積極解決遇到的問題。對于職業院校來說,為保證師資隊伍的質量,可以通過引進國外優秀教師的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團隊的質量和水平,為提升國內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奠定基礎。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教育水平的提升仍需將重點放在國內教師的培養方面。通過鼓勵和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加強與國內外高質量高水平學校的交流與合作、加強高校間的參觀訪問頻率、實地考察和調研以及支教幫扶等多樣的措施,實現教師教育水平的提升。教師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對“雙師型”人才的培養,應提高對“雙師型”人才的重視程度,通過開展定期培訓的方式,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分享交流成果和教學經驗。與此同時,應不斷優化教師資源的配置,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引進高素質的人才。保證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對“一帶一路”等沿線國家的基本政治、經濟和文化有所了解,重視教師的外語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應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制定目標、人才標準以及教育功能的有效銜接,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一帶一路”建設在經濟發展中不僅能夠帶來多樣化、多元化的利益主體,更有助于市場向著更深的方向發展。在現代化的治理中,重點強調的是公共治理權限的占比,在利益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背景下,需要加強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所以,政府需要發揮自身的主導性作用,重視企業與職業院校的合作,加強職業院校與各組織機構、教育培訓機構、企業和科研單位的融合,并將其納入到現代化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中,實行多方合作,推動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由于“一帶一路”包含的國家較多,因此,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也并不相同,多樣化的文化為職業教育發展帶來一定的難度。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我國優秀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播,還需要重視其在特定語言環境背景下的有機轉述和生動詮釋,在此過程中,更需要尊重不同國家文化習俗。因此,在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職業院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教學優勢,在進行院校和企業合作辦學過程中,做好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輸出,培養高素質的文化傳承工藝人才和具有創新精神的工藝人才。重視異地辦學的積極作用,將其引入到“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通過開設傳統文化課程、歷史文化課程等教育方式,確保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為“一帶一路”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一帶一路”倡議在我國發展乃至世界經濟發展中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此背景下,教育的國際化也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職業院校更需要把握良好的機遇和契機,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制定與之相匹配的戰略發展措施。與此同時,應重視企業的收益,從而能夠最大程度吸引更多的企業、單位與職業院校加強合作、協同發展,為建立優質的教育體系奠定基礎,確保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為培養國際化的技術型人才提供保障,為“一帶一路”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