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薇 姚 娟
大數據給當今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數據在各個行業中隨處可見,如何從巨量的數據中發掘出有效的信息成為重中之重。大數據行業目前還處在發展初期,雖然落地應用正在加速,但是還遠遠不夠,比如大數據目前在金融行業應用較多,與AI、物聯網的結合還未成熟,還有很多行業的應用才剛剛起步,甚至有的還未完全啟動,所以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越來越多的行業對大數據的依賴程度正在變高,特別是金融行業。金融行業的門檻極高,要求求職者有扎實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和金融理論知識。但金融行業并不需要“眼高手低”的人,再加上金融業有很多實操工作,即便是有過硬的理論知識,也往往無法和實際相結合,很難快速上手,這將很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拒之門外。所以,如何將實驗教學進一步改革以提高金融工程專業人才素質就成為當前的一個重點。
人工智能技術目前已對金融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且在金融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導致現有金融類人才就業崗位的需求發生變化。大數據的飛速發展要求金融工程專業學生具備相關金融數據處理能力,《計量經濟學》既然是一門核心課程,就應當承擔起培養學生金融大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的責任。但是,眼下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都無法滿足金融大數據時代發展的要求。
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發現,目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情況,比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存在負面情緒、沒有創新才能、無法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的問題。所以,通過教學改革改變目前《計量經濟學》的現狀已經成為金融工程專業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問題。通過分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本文提出培養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創新性的、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培育數據處理人才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安排的改善、多樣化教學的引入、增加實驗課時、改變考核方式等。
目前,關于大數據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相關研究不多。從中國知網數據總庫進行相關文獻檢索,主題包含”大數據”“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檢索出大數據教學改革2936篇,《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275篇,大數據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10篇,大數據視域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工程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文獻檢索較少。
張耀一認為,《計量經濟學》課程正處在實驗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結合的階段,現在存在的問題如下:一是前期統計學和數學沒有進行系統學習,導致《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受到影響;二是課程講解過程中注重理論部分的教授,實訓部分略顯薄弱;三是教學方式枯燥難懂;四是成績考核僅僅是基于卷面的考核,學生對課程興趣度低;五是教學目標定位不精確,且課程內容缺乏實用性。高芳菲通過調研,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情況進行了分析,發現經濟學專業中19.2%的學生用了計量經濟分析方法,在金融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中,有56%的論文用了計量模型分析,突出了《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對畢業論文撰寫的推進作用。王紅蕾認為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重理論輕應用,課程案例更新速度遠不及經濟社會發展,學生實訓操作環節表現較差。在大數據爆炸性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應該注重以畢業論文設計為導向來學習,符合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葉阿忠將教學與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結合起來,分別從課程培養目標確立、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四個方面提出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方法進行優化改革,從而扭轉《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局面,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大數據相關教材之外,國外幾位知名學者和專家發表的文章對大數據相關專業的開設和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比如:2016年,Leonard Klie在《Data Scientist Is This Year's Hottest Job》一文中提到,《哈佛商業評論》將數據科學家評為21世紀最性感的工作。Glassdoor網站也對大數據科學家這個職位極度推崇。Glassdoor于1月中旬發布了2016年美國最佳工作排行榜,根據美國員工在過去一年中提供的職位空缺數量、工資和職業機會評級,大數據科學家名列榜首。大數據科學家在Glassdoor網站上2015年的排名中排名第9,總體得分為4.4分。2015年,大數據科學家這個職位平均底薪為104476美元,Glassdoor網站列出了3449個職位空缺。Morales,Lucia(2013)分析了都柏林理工學院(Dub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金融研究生課程(金融理學碩士)中移動學習技術的整合。該項目開發了一個應用程序,方便學生訪問使用移動設備的計量經濟學課程。該項目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能夠隨身攜帶課程材料,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以便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多次查閱和復習課堂上涉及的基本材料。該項目的結果非常令人鼓舞,有證據表明移動技術可以在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教師應該考慮使用移動技術如智能手機和PC平板來支持他們在課堂上的工作。Conaway,Brooke;Clark,Christopher;Arias,J.J.;Folk,Jessie(2018)發文指出,《計量經濟學》課程往往與經濟學家采用的現代實證方法不一致,因此呼吁教學范式轉變。
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變革以及金融工程專業的需要,教學內容創新主要應包括:一是在講到經濟數據來源的時候,應加上國內外財經大數據的存取方法以及相關金融專業性數據庫網站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網站、世界銀行網站、中國證監會網站等,以適應金融工程專業的需要;二是在做回歸分析以及應用實例時,盡量采用金融市場相關數據;三是在講計量軟件應用時,可以加入Markowitz投資組合優化與量化投資統計套利的計量軟件應用以及基于Bigquant量化投資平臺的統計套利協整配對交易策略;四是在大數據的背景下,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應該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相結合。
目前《計量經濟學》主流的教學軟件包括Eviews、SPSS、SAS、STATA、R語言,對于本科生來說使用Eviews來進行教學比較合適,但由于有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時代的背景,金融工程專業的學生也可以用Python進行計量經濟分析。為了將大數據與金融工程專業結合起來,幫助《計量經濟學》課程實施教學改革,需要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前期先修課程可以由以前的統計學、高等數學、經濟學再增加Python爬蟲、機器學習等課程。
由于這門課學好的前提就是學好統計學、高等數學、經濟學,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表示晦澀難懂,只會死記硬背,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產生了放棄的心理,影響了學習效果。教學模式改革應該選用四步驟:首先,應該降低目標難度,讓學生按小目標的形式發展;其次,降低本科教學難度,提高學生興趣;再次,提高實訓力度,將實訓與理論結合起來;最后,采用表格的形式每周進行總結,使教學進度更為直觀。
從相關的調查情況來看,學習這門課的學生也有文科的學生,但文科學生相對于理科學生來說,學習《計量經濟學》更為吃力,所以需要適當增加這門課的教學課時。目前很多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計量經濟學》課時一般是64課時和48課時,可適當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中《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時。此外,在大數據的背景之下,金融工程專業的學生對計量統計軟件的操作能力要求更高,而且只學理論不學實操難免枯燥,所以我們應該適當增加實驗課時的比例,減少理論課時。
目前,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大部分期末采用閉卷形式進行考核,而且卷面考核的幾乎全是理論部分,無法將學生的實訓操作情況納入考核,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改善,同時也無法將學生的真實學習結果呈現出來。在這種傳統的考核手段下,學生的積極性無法得到激發,對學生的能力與思維產生了嚴重的束縛。在大數據時代下,如果僅僅采用卷面成績作為唯一考核標準,很難開展實訓分析考核,對學生實際能力的檢驗存在明顯不足。為了適應當前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開展《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引入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大數據囊括的學科范圍特別大。一方面,這需要教師多學習交叉學科知識;另一方面,經管類專業課程建設也應特別注意大數據在教學方面的探究。
要順利實施教學改革就必須有優秀的教師團隊,學校可以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相關教學研討會,學習人工智能機器算法相關知識,與金融界多溝通,將理論知識與金融大數據的處理分析融會貫通,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可以對金融工程專業本科學生實施問卷調查,根據學生反饋的結果對改革不斷進行修正,達到理想的結果。
在大數據應用的背景之下,《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在金融工程專業教學中有必要和金融數據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在《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安排、考核方式、教師團隊改造五個方面進行改革。無論課程形式如何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課程建設的重點仍要落腳到課程內容的講解這一主體上。《計量經濟學》課程最終還是要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理論推導的同時學會計量經濟學建模,而改革方向則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