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偉
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所產生的市場經營行為,必定會遇到大量市場風險。風險是無處不在,且不可避免,為了確保企業經營活動順利進行,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好風險管理工作。在制定企業風險管理策略時,應正確認識風險的客觀存在性,了解風險的種類,完善風險應對措施,這樣才能提升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最大程度上地降低企業損失。
當人類活動進行到一定程度后,在運作過程中社會經濟無法避免地會遇到各類風險,為了降低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往往會采取各種方式控制或預防風險,而這類行為便被稱為風險管理。在企業風險管理中,一般可采用兩種方法。
1.損失控制風險管理方法。在風險管理中,采用損失控制風險管理方法,是指利用降低風險個體數量及風險損失幅度等方式進行風險控制。比如風險回避、風險轉移等。在企業管理當中損失控制風險管理法應用較多,許多企業都會通過這種方式對企業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情況進行評價,以此找出解決措施,控制風險。企業風險程度衡量時,可采用風險指標法、風險度量法,以此了解企業風險所帶來的具體損失情況,控制好損失。一是,風險指標法,主要通過財務指標進行阿爾特曼模型的構建,也被稱之為財務失敗預警模型,通過Z值的大小,對企業財務狀態進行客觀評價。二是,風險度量法,主要包括概率分析法、杠桿分析法及β系數法等,總的來講,風險度量法是一種整體性較好的分析方法。通過這種分析法,可以梳理排查企業可能發生的風險,優先排查出危害性大,且最可能發生的風險,并及時做好應對措施,最大限度避免風險發生或降低風險危害。
2.內部風險抑制管理方法。在風險抑制管理當中,一般可通過兩種方式,即信息化方式與分散化方式,通過這兩種方式均可達到抑制風險的作用。其中,信息化管理方式,是指企業利用信息化技術及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存儲等,保證獲取的信息準確、真實、客觀,能夠通過數據模型分析,預測風險及進行評價,從而降低風險損失。
面對企業存在的經營與財務風險,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在企業內部設立審計機構。要求企業重視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做好企業各項數據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工作,通過數據分析,找出企業存在的內部風險問題。此外,還要進一步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做好企業審計工作,不得出現以偏概全,需要進一步擴大企業審計的范圍,一旦發現問題,能夠及時改正,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發生率。
1.提升高層管理風險防控意識。在企業經營管理當中,具有決策權的唯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因此,高層管理風險防控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企業發展的前景。若此類人群風險意識不強,那么,將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為此,必須不斷強化高層管理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不斷學習風險防控知識,不斷積累經驗,才能更好地控制風險。
2.提高基層員工風險管理素質。基層員工是直面風險的第一人,在企業風險管理當中,需要基層員工的積極參與,這對企業風險防控至關重要。為此,需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獎勵制度,對于員工風險防控貢獻較大的人員,應給予一定獎勵,進而提升基層員工風險防控的積極性,讓更多員工以此為例,不斷向企業建言獻策,及時上報反饋。
1.完善自上而下的風險管理程序。風險管理程序是否完善,對于企業經營管理十分重要。因此,為了有效控制企業風險,需完善自上而下的風險管理程序。要求企業決策層及相關高層人員提高風險控制的認識程度,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從部門日常工作匯報中總結企業存在的問題,并與企業現階段管理實際狀況結合,找出企業存在主要風險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風險控制及管理措施,針對不同部門提出風險管理意見,指導各部門管控風險,同時落實各項風險管控政策,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風險管控水平。
2.構建從下到上的風險管理程序。目前,很多企業面臨著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的現狀,由于企業內部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信息傳遞存有滯后性,為此,想要有效管控企業風險,還需要構建從下到上的風險管理程序。第一,建立及完善風險管控獎勵機制,為了實現企業風險管理全員參與,需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制定激勵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員工是工作的基礎要素,是最易發現風險問題的人員,一旦發生風險問題,可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及人員,將風險扼殺到萌芽階段,合理管控企業風險。第二,通過微信群、QQ群、企業微信等,可以暢通員工與領導、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渠道,便于加強管理和風險控制。
1.利用信息化方式管控風險。企業經營管理中,信息化技術應用效果顯著。企業面臨的風險很多,構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統,可以規范企業管理行為,控制企業風險。一方面,完善信息化審批流程,整理及處理各項數據信息,以便企業高層人員及時能夠了解企業的發展動態,把握好企業發展的大方向,為全面分析企業風險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可以讓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更加準確、規范,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2.利用大數據技術管控風險。科技引領潮流,科技需要創新,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想要了解企業的日常運行情況,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這也是企業風險管控的主要手段之一。第一,在信息系統完善的前提下,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將企業每年的經營活動及業務情況進行數據化整理及匯總分析,并進行數據分析,及時了解企業的運行動態及發展走向。通過橫縱向對比,可以及時找出企業經營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進行深入剖析,這樣有利于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應對企業風險。第二,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合理設置企業財務風險警戒線,分析企業財務報表,掌握企業財務狀態,并進行財務指標及圖表分析,若臨近財務風險警戒線,便可及時發現,并發出警報,為企業應對風險爭取更多的時間,能夠更合理地處理風險問題。
1.加強風險文化建設。風險是不可避免、客觀存在的,企業風險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相同,都需要一個良好的管理環境,因此,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加強風險文化建設。企業要以自身的風險管理文化為依據進行各項風險管控活動,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在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建設中,可以利用統一的規劃設計,明確風險管理文化建設的目標及未來走向。通過梳理企業內部資源要素,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制度,并以此指導員工及高層管理人員加強風險管理意識,從思想上改變,提升企業風險控制的整體能力,將風險管理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每一個方面,做好風險管理工作。
2.加強全面風險管理業務培訓。在提升能力方面,開展培訓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面對風險管理這一難題,企業同樣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進一步增強全體員工的風險應對能力,利用風險管理業務培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積極組織全體員工參與培訓,保證目標統一、思想統一,這樣能夠為風險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其次積極組織各部門的管理人員參與培訓,通過風險管理業務培訓,可以讓管理人員更清晰地了解企業風險管理的標準及目的,更好地傳達上層的意見,全面提升部門管理人員的風險應對能力,并有效指導部門所有人員以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心態去迎接風險,腳踏實地的做好風險管理工作。最后加大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培訓是為了更好地提升高層管理人員的風險管控能力,為此,應擺正態度、正確認識,意識到風險控制的重要性,才能降低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才能更好地執行各項決策。
3.健全風險評估常態化機制。風險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在企業風險管理中,企業不僅需要做好年度風險評估,還需建設日常風險評估機制,將風險管理看作是一項長久性、持續性的工作,保持常態化管理的態度,并建立常態化的風險評估機制,將國家相關政策及市場變化規律等掌握到位,重點放在如何提升企業風險識別及應對能力方面。要從日常風險評估工作中抓重點,提煉出可能會出現的重大風險,并定期評判重點風險是否有所變化,提高企業對重大風險的認識能力,及時做好應對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甚至于消除風險。
4.積極推進風險管理信息化。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秩序與各個行業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并非一個單獨的存在,需要與各行各業建立不同程度的關聯性,因此,在各項管理當中需要信息化技術的支持,尤其是在21世紀信息化發展的今天,在風險管理中,企業必須處理好不同環境下存在的風險,這都需要完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此,在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及完善當中,需要參考相關企業的構建方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和戰略目標,合理采用管理模式,可以采用集中部署模式,也可以采用分級管理模式等。通過風險信息系統,企業可以進一步完善風險模塊管理,合理設置風險分級、分類,并做好風險評估等相關工作。這樣可以為風險數據收集及實時監測評估數據等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企業經營管理中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不僅有國家政策、行業標準規定方面的困擾,還需要面對企業內部問題,及時調整經營模式和生產結構。為此,必須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正確識別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風險因素,并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經營損失,以此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