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李小瓊 程 浩 段雯潔
1.三峽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國藥葛洲壩中心醫院普外科,湖北宜昌 443002;2.三峽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國藥葛洲壩中心醫院護理部,湖北宜昌 443002;3.三峽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國藥葛洲壩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湖北宜昌 443002;4.三峽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國藥葛洲壩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湖北宜昌 443002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突出病理特征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病情加重后可引起心力衰竭等嚴重后果[1-2]。既往臨床多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治療該病,可有效控制病情,使其呼吸困難的癥狀得以減輕,但對患者肺功能持續衰弱趨勢并無逆轉作用[3-4]。肺減容手術可切除患者受損肺組織,療效較好[5]。然而,手術作為一種創傷性療法,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偏高,可能影響術后肺功能恢復[6]。呼吸功能訓練干預主張待患者術后病情趨于平穩時,通過各種科學的呼吸訓練方法,改善患者術后生理功能[7]。本研究嘗試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術后護理中應用呼吸功能強化訓練干預方法,觀察并評估其應用效果。
本研究納入2017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三峽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接受肺減容術治療的100 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50 例)和干預組(5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提交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并獲得批準(1245128-2)。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臨床診斷與《實用內科學》[8]中關于該病的診斷標準相符;②經肺減容術治療;③自愿加入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并發甲狀腺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慢性疾??;②存在意識障礙、精神障礙或患精神性疾病;③合并惡性腫瘤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
常規組行傳統常規護理。①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相關疾病知識、手術注意事項及自我護理要點。②生活指導:鼓勵患者遠離煙酒;適時增減衣物,預防感冒;堅持規律、清淡、健康飲食。③心理干預: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④運動指導:根據患者術后恢復狀況引導患者合理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干預組除常規護理措施外,給予患者呼吸功能強化訓練干預。①腹式呼吸訓練:協助患者將體位調整為半臥位或平臥位,讓患者保持身體放松并將手部自然放置于前胸下,通過鼻腔緩慢呼吸,使其膈肌充分松弛。訓練頻率為15 min/次,3 次/d。②縮唇呼吸訓練:指導患者調整口唇形狀,以吹口哨樣經鼻腔進行緩慢吸氣,配合收腹動作,保持胸部微微前傾并慢慢吐氣,將呼氣、吸氣時間比例控制在2∶1。該項訓練按照15 min/次,3 次/d 進行。③阻力呼吸訓練:通過三球呼吸訓練器(寧波傲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阻力訓練,提前備好計時器,以垂直方式擺放三球呼吸訓練器,引導患者用嘴含住訓練器咬嘴,將其舌體下壓。指導患者盡可能勻速而緩慢進行吸氣,使浮子持續升高,維持數秒后撤出咬嘴,以縮唇狀將氣體緩慢吐出,持續重復該訓練過程。訓練頻率為15 min/次,1 次/d。④趣味性氣球吹擺法:為增加術后呼吸訓練的趣味性,可引導患者通過氣球吹擺法進行術后康復訓練,取10 cm 半徑的氣球于患者視線正前方約8 cm處進行懸掛。指導患者深吸一口氣,后將前方氣球吹至最遠距離并維持數秒,配合進行腹式呼吸,吹氣結束后稍作休息再循環上述操作,15 min/ 次,1 次/d。⑤康復日記:叮囑患者每日記錄呼吸功能訓練時間、頻率、內容、完成情況及身體變化等信息,并于每月返院復查時將其交予醫生或護士,便于護理人員評估其呼吸訓練實施效果并給予針對性指導,進一步完善訓練方案。
肺功能:干預前(術后即刻)、干預后(干預方案實施后3 個月)通過肺功能檢測儀(德國JAEGER;型號:MS-IOS)檢測兩組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inone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運動功能:干預前后分別采用6 min 步行試驗(six minutes walk test,6MWT)[9]評估,指導患者在平坦、通風狀況良好的路面上以自己最快速度行走,不得采用奔跑方式,對其6 min 后的步行距離進行統計,行走距離越遠意味著運動耐力越好。呼吸功能:采用Borg 量表[10]于患者完成6MWT后即刻評估,量表分值0~10 分,分值越高提示呼吸功能障礙越嚴重。生活質量:干預前后使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11]評估,問卷包含疾病影響(31 個條目)、臨床癥狀(10 個條目)和活動能力(9 個條目)共計3 項內容,各項內容總分均為100 分,評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差。
采用SPSS 25.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干預前,且干預組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
干預前,兩組6MWT 距離、Borg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6MWT 距離高于干預前,Borg 量表評分低于干預前,且干預組6MWT 距離高于常規組,Borg 量表評分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運動功能及呼吸功能比較()

表3 兩組干預前后運動功能及呼吸功能比較()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6MWT:6 min 步行試驗
干預前,兩組各項SGRQ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疾病影響、臨床癥狀、活動能力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干預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情復雜,現階段尚無根治方法[12-13]。該病患者經肺減容手術治療雖然能夠較好控制病情,但術后仍可出現肺功能及呼吸功能、運動耐力下降等。研究表明,吸煙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惡化的獨立危險因素,戒煙有助于延緩患者病情進展[14]。此外,沈亞妮等[15]研究顯示,呼吸訓練能夠促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呼吸頻率的提高。多個研究證實,呼吸訓練對促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康復有重要意義[16-17]。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行常規護理因其護理內容及方法較單一,且對患者呼吸功能訓練的關注度、系統性不足,護理效果有限[18-19]。本研究給予干預組患者呼吸功能強化訓練干預,干預后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及運動耐力均明顯改善。呼吸功能強化訓練干預中,通過指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每日規律進行相關呼吸功能訓練,能夠使其呼吸肌強度大大提高,有效增強其運動耐力,并可明顯改善患者術后肺功能水平。以往臨床常用的呼吸康復訓練模式訓練方式較為單一,患者易感覺枯燥乏味,不利于長期堅持訓練[20-21]。同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為老年人,大部分患者伴有記憶力衰退的問題,單純依靠口頭指導效果不明顯[22-23]。呼吸功能強化訓練干預除常規縮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訓練外,還納入了阻力呼吸訓練及趣味性氣球吹擺訓練,并鼓勵患者撰寫康復日記,訓練內容及形式更為豐富。陳妙芳等[24]研究表明,縮唇腹式呼吸聯合阻力呼吸訓練器可促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改善。干預組接受呼吸功能強化訓練干預后,各項SGRQ 評分指標均顯著降低,且評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患者。呼吸功能強化訓練干預方案通過一系列科學、有效的呼吸功能鍛煉項目,能使患者生理功能大大改善,緩解其臨床癥狀,提高其整體生活質量。此外,該訓練方案中指導患者養成每日撰寫康復日記的良好習慣,可幫助患者更好地進行自我訓練監督,提高其訓練依從性。陳曉玲等[25]研究顯示,在髖關節術后功能鍛煉中應用日記式康復指導能提高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與本文相關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呼吸功能強化訓練干預策略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術后患者可改善其肺功能及呼吸功能,并促進其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的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