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琦
班級亂成了一鍋粥,是一件讓所有人都頭疼的事。如何讓班級這鍋粥變得既營養又美味,成為生命的滋養?如何與群體和諧相處又保持獨立個性?《石頭湯》的故事里蘊含著智慧與方法。
經典繪本
班級是學生時代離不開的重要成長環境,是教與學的陣地,是社會化的訓練場,是承載情感和精神的容器,甚至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走向。在學生與班集體關系方面的心理輔導工作中,如何避免陷入說教套路,如何避免因強調集體而壓抑個性,或因突出個性而疏離集體,如何將班級建設開展得妙趣橫生,這是心理輔導的難點,也是關鍵點。
品讀深思
每一名學生都不可能是獨立于班級群體之外的個體,要在班集體中獲得愛與歸屬、尊重與價值實現的需求,但每一名學生又都要在群體之中保有自己的個體特征,建立自我邊界,發展出獨立人格。在群體中的我們,心門是緊閉,還是敞開?如果用是非對錯回答,就變得僵化單一缺乏適應性,要因人、因域、因事而有彈性變化。
個人與群體關系有兩種極端表現:
一是為了融入班級而放棄個人的立場和利益,擔心不被集體接納,學習生活都按照集體標準和他人要求一言一行,為獲得認可而過度付出,為減少質疑而壓抑內心,為合群一味從眾,自我的空間逐漸被擠壓,看似無私其實是未分化的表現,結果也未必得到期待的融合。
二是為了獨立自在而放棄集體責任與義務,我行我素,自掃門前雪,游離于班集體之外,不顧及班級規則和他人感受,只為追求自我的欲求和空間,以“我舒服”為行事準則,看心情參加集體活動。這種疏離冰冷的關系,無法回饋給個體所需要的愛、歸屬和支持。
總之,青少年在班級生活中,既要學會融入群體以及團結協作的認知與能力,又要學會在群體中保持個體特質的獨立意識與能力,最終實現自我與環境的和諧相處。
學習內驅力
《石頭湯》,2013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是 [美]瓊·穆特。講述了三個和尚來到一個村莊,然而艱難歲月讓村民們心腸堅硬,獨善其身,拒人千里。于是他們在街上撿樹枝、點火、用小鐵鍋煮石頭湯,炊煙吸引了村民,為了煮出美味湯,有人從家里拿來鹽和胡椒粉,有人拿來胡蘿卜、洋蔥、蘑菇……大家分別拿出自家有的食材,歡宴至深夜。村民們體驗到了長久未有的歡聚,明白了分享使人更富足。
《五只兔子》,2012年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奧地利]米拉·洛貝。五只小兔子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一起,一起分享美食、玩樂、面對困難。一天,好勝哥兔子來了,問:“你們中間,誰更厲害呢?”要它們分出最壯、跑得最快、最聰明、最勇敢的兔子,從此它們的生活變了樣,五只兔子誰也不和誰玩兒,都獨來獨往。直到可怕的敵人出現,共度艱險,它們才領悟到,比第一更重要的是“在一起”。
師生共讀
繪本《石頭湯》將華美靈潤的水彩畫與發人深省的哲思故事結合在一起,透著一種悠遠的禪意和古老東方文化的神韻,引人入勝,不禁深思蘊涵在故事背后的道理,如何才能獲得身心的富足?一起品讀繪本,共同思考:
村民們辛勤勞作,從來都只顧自己,很少來往。你覺得這樣的生活怎么樣,有什么好處,有可能存在什么問題?
和尚只是架起鍋,什么食材都沒有,為什么最終煮出了美味的湯?是什么讓村民們樂意拿出自家的菜?
歡宴后,村民們都爭請和尚到自家居住,而之前都拒之門外,是什么讓他們有了這樣的改變?
在送別和尚的時候,村民們說:“你們帶來的禮物,讓我們永遠也享受不盡?!边@里所說的“禮物”指的是什么?
和尚們說“幸福就像煮石頭湯那么簡單”,煮石頭湯隱喻什么?
這些問題沒有現成的固定的答案,大家不妨采用“煮石頭湯”的辦法,每個人都貢獻一個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結果會如何,拭目以待。
心理活動
班有藏龍臥虎。大家做做星探,找一找在班級中,哪位同學口才最佳?寫字很棒?愛問問題?知識廣博?模仿力強?作業整潔?具幽默感?熱情助人?做值日認真?學習勤奮?幫助同學?唱歌好聽?擅長繪畫?跑步快?每天樂呵呵?遵守紀律?……每個人都是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每個人都是班集體中閃亮的明星,璀璨匯聚,成就了班集體的優秀與卓越。教師可根據班級情況設計問題,最大限度發掘班級中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讓更多的學生在群體中得到展現和認可,體驗到自我獨特性的自豪喜悅,領悟到有群體的幫助和喝彩,這樣,他們的個性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我和班級共精彩。制作“印象班級”短視頻,收集班級日常生活照片,尤其是班級最初成立、運動會、元旦、教師節、班級獲獎等重大活動或紀念日照片,配上《相親相愛一家人》等背景音樂,制作成幻燈片進行展示。大家分別講述班級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哪位同學為班級曾經做過什么貢獻等——通過回顧班級生活故事,激發學生對集體的歸屬和熱愛,體驗個人成長和班級發展的關系,理解班集體發展離不開個人努力,而班集體整體發展又促進了個人成長。
如果班級是鍋粥,每一名學生都將自己獨特的能力與資源投注進去,就熬成了一鍋營養美味的粥,大家都會從中獲得滋養。每一個人都是一股力量,努力讓自己優秀,班集體才會更加卓越精彩!
編輯/ 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