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怡
我喜歡夏天,向來如此。夏天一定是最好的季節,假如真的有世界末日,也一定不會發生在夏天。可夏天也是遺憾的季節,充滿了相遇和告別。如果說去年夏天的關鍵詞是畢業,那么今年一定是辯論。
在今年5月的尾巴,我跟朋友約好說7月來一趟深圳營。于是,7月中旬終于考完了這學期的期末考之后,我坐上了重慶飛往深圳的航班,開始了這一場九天八夜的辯論夢。
這里很純粹,每天的生活好像一樣,又好像不一樣——討論、出論、查資料、攻防、模辯、正賽、復盤。每天瘋狂打比賽的日子像是陷入了“開端”一般的循環,我每次都好想穿越回去在那一場自由辯把標準跟對面理清楚,或者是那一場我覺得很糟糕什么都沒有問下來的質詢。
小鎮做題家、輿情反轉、后真相時代、虛假信息、理性發聲、網絡暴力、社會性死亡、生命的完整、集體懷舊、這個時代到底屬于誰、社會性死亡是否必要、啃老到底該不該譴責……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接二連三地撲面而來。
因為辯論,大家聚在一塊,好像在哪都會有家的感覺。
——在每天晚上和大家的討論里,在一場場正式比賽和模辯里,在那些雜七雜八的數據和例子里,在有時能記住,有時記不住的攻防里,在與現實或近或遠的一道道辯題里,在試圖走進每一個“小明”的世界的時候,在我們不斷嘗試挖掘新角度渴望得到新解的時候。
你說,到底有什么事情,非得一群人一塊做呢?
我想起了世界杯、《灌籃高手》、樂隊、電競比賽……這些詞讀起來就充滿青春、拼搏、朝氣、奮發。相較之下,文縐縐的辯論賽好像并沒有那么熱血沸騰,可生活卻往往是因我們而火熱。大家喜歡辯論的原因千奇百怪,有人是因為喜歡表達,喜歡思考;有人機緣巧合打開了辯論的大門于是瞬間一發不可收拾;有人在辯論中找到了拯救自己的那一束光。
夢總是有醒來的那一天。生活依舊是生活,遍地可見的荊棘,讓人走得磕磕絆絆。其實每個人的辯論生活好像都沒有那么一帆風順,枯燥又無趣的現實世界經常難過得讓人想罵人,可是很多問題往往是無解的。劉慈欣把未來比作盛夏的大雨,因為我們往往還來不及撐開傘,未來就撲面而來。離開了營地,每個人的生活都會重新回到原來的軌道。
可那又有什么關系呢?在我成年后的困頓和狼狽時刻,在我成長路上不斷摔跟頭和淋雨的時刻,在我磕磕絆絆又笨拙成長的時刻,都會很想要來這里躲一躲。這些“自由而無用”的人文氣息,在我面對眼花繚亂的世界的時候,給了我最茂盛的精力和勇氣。
人世間山水迢迢,路遙馬急,一世桃花源太奢侈,一時避風港已經難得,真好。
山水有來路,早晚復相逢,那就好好生活,好好告別。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