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超
假期回家,遇到了正在和親戚聊天的表妹,她的言語間充滿了對新高中的喜歡。但誰又能想到,在一年前,表妹還在為了化學不及格而苦惱,報了好幾個補習班也不見起色,想要考上好高中更是難如登天。
其實表妹之所以能夠在中考考出好成績,是因為她找到了化學的學習方法。表妹化學的學習方法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像學語文一樣學化學”。化學書在前言就說過,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基礎自然學科,所以作為化學入門的初中化學,學習起來有一種回到了初次學習語文的體驗。
對于元素的介紹就像是語文中的漢字含義,這些漢字或是單獨表達含義,或是和其它漢字組成詞語一起表達某種含義。那些簡單而奇妙的化學反應與現象,就是由元素所組成的漢字或詞語拼接出來的句子。如果理清楚了這個關系,初中化學就不再那么神秘難懂了。
比如,在一道題目里面,提到了這種化合物是常見的消毒劑的組成成分,這里就是切入點,既然是化合物組成的消毒,那么哪些元素組成的詞語能夠表達“消毒”這個含義呢?過氧化氫、高錳酸鉀、次氯酸鈉…… 對于這些“ 同義詞”,需要更加精確的句子來篩選。如果下面提到這種化合物在酸性條件下會放出一種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單質,那么哪種氣體的單質擁有這個含義呢?結合一下上面的條件,是不是答案一下子就鎖定在了次氯酸鈉。
第二種是“不能死記硬背”。如果只是死記硬背書上對于化學反應現象的描述,隨著新的物質的不斷加入,新的現象越來越多,不僅會加重記憶的負擔,更容易在緊張的情況下出現記混的情況。
在這個信息時代,即便條件不允許我們親自引發化學反應,我們也可以在網上觀看別人在現實中進行實驗的視頻,通過動態的變化來記憶反應現象,然后和書中文字描述的現象結合起來,用這種記憶方法來記憶比單純的背誦書中的描述更加深刻。
例如,對于紅色、藍色這兩種不同的石蕊試紙,強行記憶很容易把現象記混淆,如果我們觀看了紅色的石蕊試紙在原本無色的堿性溶液中變成藍色,那么這個現實中發生了的現象結合“堿性溶液能夠讓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描述,是不是更容易記憶了。
最后一種學習方法就是“精于做題”。前兩種學習方法都是戰前對于兵馬糧草的規劃,而第三種方法則是上戰場以后的戰術技巧。想要考出理想的分數,不僅需要做題,還需要做“精”。
對于一道題目,如果我們很輕松就能寫出正確答案,那么我們就不必反復練習了。如果我們能夠寫出來,但是寫的過程比較費時,我們就需要了解,是哪里阻塞了思考,然后把這方面的知識點了解清楚,下次遇到類似的題就能輕松解決了。
但對于做錯的題目,或者對答案并不了解,只是“蒙”對的題目,就要提高警惕了。這類題目需要從相關知識點入手,在知識儲備完備的前提下,再反復練習相關題目類型,以免下次再犯錯。
如果掌握了以上3種學習方法,化學的學習過程自然會輕松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