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舉
(中牟縣融媒體中心,河南 中牟 451450)
科技可謂是這個時代的代名詞,網絡信息科技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通過網絡信息技術誕生的新媒體也備受人們的青睞,然而,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傳統媒體憑借誕生時間早,在人們的心底已經根深蒂固的優勢仍然在媒體界占據一席之地,但如果繼續以這種形勢發展下去,更符合年輕人生活方式的新媒體必將徹底將其取締。對百姓而言,二者同樣重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具優勢,傳統媒體想要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要與新媒體尋求合作,二者相互補充,共同融合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時代和社會的進步。
現如今,傳統媒體大多將報刊、廣播、電視作為主要發展的方向、傳統媒體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群眾心中其地位早已根深蒂固,在引導群眾思想和制造輿論氛圍方面傳統媒體經驗十足,在百姓心中有著較高的可信度,且由于其發展時間較長,各方面體制相對完整,當國家出臺政策時,傳統媒體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思想和甄別方面更具權威性,傳統媒體對新聞信息的審核機制也更為嚴格,其本身有著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許多百姓心中,傳統媒體報道的新聞可信度更高,更具有說服力[1]。除此之外,傳統媒體的采編隊伍經過了長時間的磨合歷練,傳統媒體的記者也更具專業性,能夠更好地把握新聞的深度和廣度,整個環節已經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采編人員擁有更多的時間對新聞進行深層次的發掘,正因如此,傳統媒體在行業中更具有競爭力,也更容易被一些年紀較大的百姓所接受。
盡管傳統媒體的優點眾多,但其不足也十分明顯。為了保證新聞的質量,傳統媒體的周期往往較長,這就導致了其時效性和選擇性較差,百姓的參與度較低,互動性也不夠強,受限于資金設備等原因,已經定型的傳統媒體難以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更不能滿足所有群眾的需求[2]。大多數的傳統媒體都是單向的,群眾只能被動接收信息,卻不能對信息進行反饋,傳統媒體在報道形式上也過于死板單一,難以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年輕人更愿意選擇活潑多變,更具個性的新媒體。
由于科技的進步,網絡走進了千家萬戶,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代表倍受年輕人的喜愛,發展勢頭迅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信息技術隨著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其新穎、方便的特點將大部分年輕人吸引,80、90、00三代人更是被喻為含著鼠標出生[3]。作為使用新媒體技術的主力軍,這三代人對于新媒體的依賴和接受程度遠超過去每一代人,新媒體已經成為了其獲取外界信息和參與公共輿論的全部手段,年輕人依賴網絡,也愿意通過網絡展示自身,并在有關新聞下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可以說當代年輕人已經充分和新媒體實現了融合。
對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有著更強的時效性,其實時轉播,不受空間和時間約束的特點更利于年輕人吸收外界信息。新媒體還能做到圖文并茂,甚至配有聲音和影響,內容相較于傳統媒體更具有吸引力,互動性也更強,多數內容較為淺顯,容易理解。在運營方面,新媒體的運營成本極低,部分信息只需要信息發布者獨自編輯便可以發送至網絡,其發表的觀點可以被需要的人通過搜索引擎找到。新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其雖然具有諸多優點,但由于其出現時間較短,國家尚未系統地對其做出規定,頒布相關法律,導致其監管和經營方面存在著巨大的漏洞,還有一些人擅自發布缺乏理論依據的言論,長此以往,受眾會對新媒體失去信任,從而導致其漸漸失去生存的空間[4]。對比與傳統媒體,新媒體行業管理松散、體制混亂的問題極為常見,許多負面情緒被放大,許多正面新聞被不良媒體為了流量而曲解,輿論的方向被錯誤的引導,對媒體行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阻礙。
時代在不斷變化,科技業在不斷發展,現如今,社會上的媒體格局已經不再是從前的一家獨大,媒體資源也從過去的單一幾種演變為現如今的“百花齊放”。傳統媒體有報刊、電視、廣播等代表作,新興的新媒體也有互聯網形勢下的短視頻平臺、微信等作為進攻的利器,二者如果進行惡性競爭最終受害的還是百姓,只有政府干預對二者進行引導,將兩者的優點發揚光大,缺點進行互補,才能共同發展,這也是今后意識形態工作之中的重難點。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的黨中央極為重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對二者的融合發表了多次重要講話,其講話內容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指出了法相,也為二者的融合發展制定了戰略目標,繪制了藍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第四次會議于2014年8月18日入去召開,會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5]。這一文件中明確對現今形勢之下的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做出了要求,給予了具體的部署,其中還指出了我國現如今的媒體行業需要將新聞媒體資源整合,努力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其意義重大,是我國文化領域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其關乎的不僅僅是傳媒行業的發展,更多的是其關乎民生問題,媒體是百姓了解外界的重要手段。
想要使傳統媒體行業和新媒體進行融合,可以通過規范管理和科學發展的方式,使二者再內容、渠道等多方面進行深度融合,共同建立具有強大實力的新興媒體集團。
《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一文中指出了兩個媒體的融合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融合發展絕對不是放棄傳統媒體,而是打造一種全新的主流媒體,其應具有二者優點,具有深厚的實力,強大的傳播力和公信力,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已經勢在必行,這一文件的出臺為二者的融合發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6]。
這幾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聲音越來越多,對于這一現象我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專門對其進行了研究,經過長時間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我國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仍處于初級階段,仍需長時間的發展和深入的探索。二者在初級階段的融合并非真正意義的融合,大多數融合只停留在媒體平臺轉移,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進行發展,就現今的發展情況來看,多數新媒體應用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新興技術手段和傳統媒體的電視進了融合,產生了新型產品互聯網電視,打破了從前限制二者的次元壁,由于經濟發展迅速,部分百姓生活條件變好,有了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傳統媒體顯然不能滿足,人們對媒體的需求也開始產生了變化。
在多數新媒體平臺上,人們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幾乎所有人都能在網絡上發布自己的見聞和意見,這些人從曾經的新聞受眾變成了新聞的親歷者或報道者,小百姓也有了站在聚光燈下的可能,這種方式不僅激發了多數人的參與欲望,也給了更多人展示的平臺,新媒體平臺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的高層次精神追求。
時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被改變,許多人不再按照傳統方式經由傳統媒體獲取信息,更多人喜歡以碎片化閱讀的方式來了解世界,這一改變讓新媒體行業得到了百年難遇的機會,微博和短視頻平臺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年輕人喜歡刷微博,看短視頻來了解世界,知曉新聞實時。傳統媒體也推出了自己的新聞類APP,與新媒體進行了融合,不僅強化了其時效性,其與用戶互動性差的缺點也通過APP得以解決。
由此可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并非是此消彼長的過程,二者更多的是共同進步,媒體行業想要長久不衰,就需要二者立足于自身的優點,找到共同點進行合作發展,并盡可能地發揮自身特性,相互借鑒,改正自身不足,從而實現共贏。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一種多維度的優勝劣汰,不應是簡單的疊加效應,如果只是在表面層次互相借用彼此的平臺,最終結果必然是二者共同被時代所淘汰。想要進行深度融合,就必須對新系統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成為全新的具有二者優點的“媒體”。如果在融合過程中理解不夠深刻,就會導致二者失去其固有的優點,在這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進行思考改進,絕不可隨便進行。
《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絕不可以違背客觀規律盲目進行,需要根據國王的經驗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并智略長期的戰略目標,現有的媒體正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想到一個項目做一個項目才會導致問題出現時手足無措,媒體融合不是簡單的項目累加,而是對整體進行規劃,是一個有步驟有次序的推進過程。
傳統媒體雖然管理體制完善,但并不適用于新媒體,新媒體雖然發展速度快,但正因其發展速度過快,沒有相對完善的管理體制,個別別用有心之人利用這一漏洞打擦邊球,嘩眾取寵,甚至違背事情真相,不顧倫理道德捏造事實。所以,媒體在融合過程中需要根據二者的特點和時代特性重新建立完整的管理體制。
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具有極強的采編技能,但對新媒體認知不足,而新媒體從業人員雖然有強于傳統媒體行業人員的信息技能,但缺少媒體從業經驗,二者進行融合需要更為專業的團隊提供人才支持,否則融合將難以進行。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融合不僅能實現資源共享,更是可以促進我國媒體行業可持續發展,但媒體融合對于人才和技術方面有著較強的要求,其中需要更多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作為基礎。融合的過程之中,健全的傳播體系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國進行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已經有一段時間,其中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想要更好地將二者融合就需要在內容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堅持正向的輿論導向,通過樹立良好的傳播形象來增強媒體的影響力。批判性地發揚二者的優缺點,在傳播的內容和途徑向深度融合,吸納更多百姓可以接受的傳媒方式。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在二者發展過程中需要著重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當前的信息技術可以做到許多過去無法想象的事情,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但絕不可以對其形成依賴,通過專業人才打造核心技術,提高媒體的傳播能力,做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媒體。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歸根結底都是為人民群眾而服務的,二者結合更應該注重人民群眾的感受,讓人民群眾體會到更為優質的服務,傳統媒體的受眾多為中老年人,新媒體的受眾群體多為年輕人,二者相結合就需要將用戶平臺大同,這時可以引入第三方平臺來加強傳播的效果。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融合勢必會產生新的體制,這時要參考市場,根據市場的情況指定符合當前形勢的體制,并努力創新。傳統媒體體制陳舊,已經不再適合媒體市場的發展,在媒體融合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要從根本上實行改革,樹立正確的意識,敢于突破干預創新,團隊之間精誠合作,利用平臺的優勢做出更利于人民群眾接受的作品。
在融合過程中,除了把握機遇之外,認識到需要面對的困難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在問題真的到來時做出正確的反應。
這是一個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文化與經濟息息相關,增強文化的影響力就是提高媒體的影響力,一個國家實力的表現不再只體現為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同樣重要,只有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得以提升,在對外輸出時才會更有自信,媒體行業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加速新舊媒體融合,肩負起歷史重任。
綜上所述,媒體行業的融合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本文通過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分析,指出了融合發展是時代的必然結果,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雖然困難,但未嘗不是一個機遇,其不僅僅是創新的環節更是發展的環節,在新時代下,二者只有精誠團結互相融合,共同進步,才能在將來的媒體行業擁有一席之地。盡管現如今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但只要各媒體人不斷努力,終有一天會建立一個全新的,具有更強生命力的“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