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新聞網站2022 年5 月11 日報道】哈薩克斯坦國家核中心(NNC)近日宣布,IVG.1M 研究堆已完成燃料低濃化改造,可以從使用高濃鈾燃料轉為使用低濃鈾燃料。
全球大多數研究堆是在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建設的,需要使用高濃鈾燃料。但是高濃鈾可用于制造核武器,具有擴散風險。為降低這一風險,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從1978 年開始與多個擁有研究堆的國家簽署協議,幫助這些國家對研究堆進行燃料低濃化改造。哈薩克斯坦2000年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相關協議。
哈國家核中心2010 年啟動IVG.1M 燃料低濃化改造項目,并于2013年完成理論計算,證明IVG.1M可以在不降低反應堆性能的前提下轉為使用低濃鈾燃料。
俄羅斯2014年提供了兩條帶有低濃鈾燃料的實驗通道,供IVG.1M開展測試。測試工作于2017年啟動,2019年完成,實現了最初設定的試驗目標。
2020年9月,哈薩克斯坦在與美國簽署的聯合聲明中承諾,計劃于2021年完成IVG.1M燃料低濃化改造。
2022 年3 月31 日,首個帶有低濃鈾燃料的技術通道裝入IVG.1M。哈國家核中心5 月6 日宣布,改造后使用低濃鈾燃料的IVG.1M成功實現了物理啟動。
目前,IVG.1M處于調試的第一階段,即物理啟動。預計在完成功率啟動且實驗測定新堆芯的必要參數后,該研究堆將于2023年恢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