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真紅
(肥西縣肥光小學 安徽肥西 231200)
數學這一學科具有著突出的抽象性特點,而小學生在認知方面又具備一種強烈的直觀性與形象性特點,所以在其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也就具備了一定的難度。對廣大數學教師而言,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如何為學生創設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能夠學好數學,情境教學便是這樣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1]。在該方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從所提出的任務或具體的問題著手,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探究性活動,并加之自身有效的引導,促使學生在實踐探究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提升都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實踐教學經驗,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去進行情境創設提出了自己幾點淺顯看法,以供參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首先需要注重的一大要點就是要保證其能夠切實符合生活實際。在日常的生活實踐中,小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積累,對于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基本上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將學生所具備的這種生活化體驗轉移到數學教學中來,以此來對學生的數學深入學習提供指導。比如在學習“100以內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有的教師就曾設計出了“一個公交車容納上百人”的生活案例,顯然這嚴重違背了學生的生活認知,學生們也會對此案例表示質疑“公交車能裝下那么多人嗎?”由此也造成了數學課堂教學與教學重點相偏離。
在進行情境教學時,教師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凡事以學生為主,保證所創設的具體情境能夠切實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發展特征。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們而言,由于年齡較小,生活認知能力較低下,所以學習情境的創設也比較適宜用一些直觀性的方法。例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知長方體和正方體,我們就可以讓其親身去觀察和觸摸身邊的一些相關圖形;而針對于高年級段的學生而言,由于經過前期的生活積累和學習,在抽象思維能力方面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對此情境的創設就需要額外加入學生抽象思維方面的考慮,加強引導,幫助其逐步形成一種立方體等構造,由此為接下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設要做到重點突出,教師對于情境教學的策略也不要僅僅停留在表面[2]。但就當前實際教學現狀來看,相當一部分的教師都單純地認為:“在教學中如果沒有引入情境就不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要求的,這樣的教學也是傳統的、落后的。”基于這樣一種考慮,數學的課堂教學也就會變得“時時有情境、處處有情境”,單純的注重情境而忽略掉了傳統授課模式下的課前預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等環節,進而造成教學重點的逐步弱化,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情境教學作為當今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運用過程中能夠為學生創設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調動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與價值[3]。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及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注重增加一些師生互動環節,提高學生動腦、動口和動手的能力,在這樣一種全面的素質提升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便會自然而然被激發起來。例如,小學生對游戲和故事往往存在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一種故事化情境。
例如,在學習“重量單位”相關內容時,筆者就設置了這樣一種問題“在羊村有一個限重10噸的大橋,那么下面這些車能不能通過?”①大壞蛋灰太狼開著一個載有2個2噸的大炮想要攻擊羊村;②美羊羊開著一個載有5 000千克貨物的貨車……因為學生們對于《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動漫比較感興趣,所以通過這樣一種情境設計以便很好地將學生的興趣點與小故事結合了起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興趣濃厚,同時也讓其感覺數學學習不再單純的只是那些枯燥無味的計算和公式,收獲了一種數學學習的快樂體驗,這樣的數學學習課堂往往也更加高效。
數學本身就屬于一門取材于生活實踐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踐的學科,其與學生生活實踐密切關聯,所以在利用情境教學法教學的過程中,在小學數學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課堂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并加強引導,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注意觀察和發現周圍一些與數學知識關聯緊密的問題,能夠利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解答。通過這樣一種發現問題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而且還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對于其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也是很有幫助的[3]。此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為學生創設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進行課堂探究,通過學生們的親身實踐參與感受那種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快樂與滿足,由此也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得到有效的激發和提升[4]。
例如,筆者在進行四年級數學《統計》這一部分知識的講授過程中,就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出了這樣一種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活動,如讓學生對自己班上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和有多少學生戴眼鏡、多少女生扎辮子等進行統計。通過這樣一種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的好習慣,同時也促使其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又如在“兩位數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筆者就結合著孩子們的發展特點創設出了這樣一種生活化情境。課堂上,筆者首先向學生們進行了提問:“同學們,如果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動物園,請問誰愿意去啊?”同學們都紛紛表示想去。隨后,筆者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但是,去之前大家得先幫我一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去動物園我們要租大客車,但是學校給的錢只夠我們租兩輛車,每輛車只能裝得下70人,可是我們又有四個班級想要一起去,每個班級的人數分別為34人、37人、36人和32人,我們該怎么安排才能保證大家都能去呢?”問題提出后,筆者發現學生進行了積極的討論,課堂氛圍尤為活躍。筆者借機導入了本次學習的內容即“兩位數加法”,學生們也很自然地融入了課堂學習之中,而且在這種積極的學習氛圍下,學生學習也會變得更加高效。因此,在數學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生活實際,善于運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一些場景或案例,打造出一種生動的生活情境,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加學生體驗,培養其核心素養。
在教學實踐中,只有保證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提升了,教師也才能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給予科學合理的指導,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討論空間,最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5]。所謂動手情境就是一種為學生創設出的可供學生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情境,該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這一教學情境的創設。
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相關內容時,教師針對“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從同一頂點出發連接與其不相鄰的頂點,就會把多邊形分成多個三角形”這一知識點對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①每個多邊形分別畫了多少條線,又分別形成了多少個三角形?你是怎樣得出結論的?②如果是十二邊形、三十邊形呢?還能夠畫圖得出結論嗎?③通過探究發現了什么規律?在這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畫一畫,數一數,然后再進行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所做的也僅僅為學生提供了一些適當的指導。這樣的一種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學習的自主性,幫助學生收獲了一種數學學習的快樂體驗,不僅保證了課堂效果,而且還激活了學生數學思維。
爭強好勝、表現欲強是小學階段孩子們的又一發展特點,對此教師在進行游戲設計時也需要牢牢抓住孩子們的這一特點,努力為其創設出一個能夠充分展現自我的平臺,競爭性游戲的引入便能達成這樣一種良好的效果[6]。此外,競爭性游戲,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和好奇心,而且還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求知欲望,賦予了數學課堂更多的生機和活力。
例如,我們在學習了乘法口訣之后遇到這樣一道例題,即“利用6的乘法口訣來求解商”,對此,筆者就引入了這樣一個名為“找朋友”的趣味性游戲。首先,筆者將班級學生分為了兩個小組,對其中一組學生每人提供了一個寫有用6的乘法口訣求解商除法公式的“算式卡”(除法算式可以重復使用),并對另外一組學生提供了一張寫有得數的“得數卡”。進行游戲時,我們便可以先讓一名持有“得數卡”的學生站到臺上大聲說“我是×××,我的朋友在哪里?”臺下學生當聽到臺上學生公布的“得數”之后,隨即對自己手中卡片算式進行計算,如果計算得數與臺上同學相符,那么便站起來說道“你的朋友在這里”;接著再由全班同學一起將算式和得數連起來讀一遍;當然,也可以先讓持有“算式卡”的學生站到臺上,隨后臺下學生根據算式進行計算,看自己結果是否與之相符。通過這樣一種教學設計,筆者發現,學生都能夠盡快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也都表現得很積極,不甘落后,課堂氛圍也甚是活躍。這樣一種競爭性游戲的引入,不僅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強化了學生對于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而且還達成了一種對學生競爭意識有效培養的效果。
基于“局部構成整體”的理論,“化大為小”和“化整為零”也是一項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在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教學情境的創設,作為實現探究型課堂構建的一種最佳方式,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要保證其教學效果的獲得,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做到學習小組的合理劃分,保證小組合作教學的全面性,即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并“有事做”。小組學習作為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擁有著突出的范圍小、檢測方便的優勢,而且小組學習也可以稱為自主學習,因此該教學方法的實施也有利于學生個體能力的展示;此外,在小組教學過程中,成員之間通過積極的討論和交流又能達成一種相互促進和提升的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都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例如,對于“如何用一張正方形的紙制作出一個容積最大的長方體”這樣一道探究性很強的題目,這一題目本身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就具有較強的挑戰性,如果學生單獨進行思考顯然難度比較大,因此筆者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特別為學生創建了一種合作探究的場景,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法去探究問題。在小組合作模式下,小組成員之間縝密分工,密切合作,積極交流,促使課堂氛圍得到了有效活躍,而且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集思廣益,不僅促使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也達成了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良好培養效果。
總而言之,在當今素質教育日漸推進的教育背景下,要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前提就需要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而要達成這一高效課堂的構建,關鍵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緊密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合理組織實施教學,創設適合學生并且有助于學生學習成長的場景,例如,故事化場景、生活化場景及合作探究場景等,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體驗式學習,并在體驗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相應的數學知識,保證學習質量。當然,情境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諸如游戲化情境創設和問題化情境創設等,本次提到的也只是諸多方法中的冰山一角,當然這也是需要后期廣大教育同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探索和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