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
(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李沖回民中學,安徽淮南 232121)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們應該使每一個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一些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帶走渴求知識的火花,并使它終身不息地燃燒下去。”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當中也是如此,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認識和理解,只有讓學生真正透徹理解到了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成長,同時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明顯地提高。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教師應當引起重視,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利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和接受程度,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加強學生學習的同時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不僅是要傳授學生知識內容以及道德的相關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和認識。相對于記憶積累而言,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當中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身能夠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生理以及心理都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對知識的學習還是要以學生為主體。首先要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然后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當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能夠更加為學生展示課堂當中的內容。除了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所傳授的內容。課堂的活躍程度和學生的吸收能力一定程度上是呈現正比的,因此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當中的模式要積極調動學生的活躍程度,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當中[1]。
例如,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的學習當中,我們會在第三單元學習到《師生情誼》。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要積極地走進學生的生活當中去。在課堂上的內容,除了基礎知識概念之外,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其他學科的任課老師進行舉例,作為課堂教學模式的內容之一。比如教師可以把其他學科老師的照片以課件的形式為學生展示,然后讓學生積極地舉手發言,自己比較喜歡哪個老師?為什么喜歡他?通過調動學生的情緒,再引導學生進入到課堂當中,能夠讓學生很好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當中。同時利用身邊的老師舉例,相較于單純的通過課本講解能夠更加讓學生感受到親近。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就能夠讓學生接受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教師之間的生活趣事,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學會如何和學生交朋友。通過道德與法治這一單元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提高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課程內容的講解,借助豐富的教學模式,改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讓教師更好地走進學生的生活當中去。
通過課堂當中實踐的效果,能夠感受到通過豐富的教學模式的開展,學生相較于以前更加期待上道德與法治的課了。同時在課堂當中不僅是學習聽講更加的專注,學生也參與到了課堂當中。以前上課回答問題需要教師強制點名或者是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回答,但是經過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豐富之后,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每當課堂當中提出了新的問題,很多學生都積極地舉手想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堂形式的豐富,教師不但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學生還是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但是道德行為上已經有了成熟的意識和思想,教師在課堂中所講述的知識內容也進入到了學生的內心。
道德與法治在初中階段的學習,是作為和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最為貼近的學科。通過課本中的內容不難發現都是學生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同樣要注意素材的選擇。不僅要選擇準確標準的內容,同時教學素材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地聯系。如此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教學內容,讓學生加強學習和認識。通過對于生活化素材內容的學習,學生同樣也會把學習到的知識利用到生活當中去。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當中,不僅是讓學生學會了知識,同時也達到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最終目的,提高學生生活中的德育思想以及綜合素質[2]。
例如,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的學習當中,我們會在第四單元第九課學習到《法律就在我們身邊》這一課,同時這一課也是法律教學起始單元的第一課。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通過生活化的素材,讓學生認識到法律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引導學生了解法律的產生以及法制的重要性的同時,要讓學生了解到我國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中的內容,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法律在實際案例中的意義。在沒有接觸過系統學習之前學生對于法律的了解可能僅限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對于法律和道德標準沒有一個良好的區分。在課堂素材的選擇當中,教師可以選擇與初中階段學生息息相關的案例,讓學生根據相關生活當中的場景展開討論。教師所舉的事例中涉及了哪條法律?假如沒有法律這個場景會是什么樣子的?有法律的約束違法的人最后會得到什么樣的懲罰?在學生討論過后,教師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案例中所涉及的具體的法律法規,通過嚴謹的法律來告訴學生行為具體約束是什么情況。如此一來在課堂的教學當中,學生會通過生活化的場景素材來提高自身對于課本知識的認識,同時教師也能夠在舉例素材當中充分地滲透課本內容的講解,通過實例告訴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教師在課堂中所講述的內容,同時從實際生活出發,學生在生活中也會根據教師所講述的事例,提高生活中的自我學習能力,在生活中根據教師所舉例的問題自行進行深入的了解。
很多學生在利用生活素材舉例的同時,在課后也會主動的找老師問問題。有的學生對生活中的場景問題會因為切身的生活體驗提出很多的疑問,學生也是希望能夠通過學習解決自己在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課后對于學生的提問也可以很好地滲透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育,讓生活化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自主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選擇正確的教學內容才能夠讓學生對于課本中的知識更好地理解學習。同時也是作為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一種方式,生活化素材的選擇,會讓學生更好地把課本中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當中的問題相結合,不是浮于表面的理解[3]。
馬克思曾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除了課堂中的教學方式之外,離不開實踐活動的開展。只有通過活動,才能夠讓學生從課本當中走到實際生活當中。在通過自身的行動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在生活中能夠帶給自己什么樣的提高,因此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要是想提高教學效果,離不開實踐活動的開展。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走進社會,同時也能讓學生把所學習到的知識轉換為自己所能理解的內容,并且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同時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對于知識內容的深度理解,在實踐活動當中不僅是對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知識,同時也是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自我檢驗的一個手段。通過試卷學生不會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那么可以利用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自己在道德與法治學習當中的不足[4]。
例如,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的學習當中,我們會在第一單元學習到《走進社會生活》。社會作為人成長離不開的環境,我們要學會如何認識到這個社會,并且學會如何更好地在社會當中不斷的學習成長,投身于社會的過程也是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充分地利用社會和學生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感受到這個社會的點點滴滴。作為社會的一員,學生本身和社會是有關聯的,如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身份,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所適應。同時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比如在如何介紹自己身份的環節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小卡片,設立一些情境和身份。例如,在面對父母的同事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介紹自己呢?面對需要尋求陌生人幫助的時候我們又應當如何開口呢?等等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隨機抽取,并在講臺上面對大家說出自己的溝通方式。以上是面對于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同時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社會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周邊的不同環境進行參觀。例如,附近的農田、博物館等等。讓學生在農田當中體會勞動的辛苦和我們糧食的來之不易,通過博物館的學習參觀了解歷史以及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傳統文化。
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不僅是把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學習的內容在實際的生活中進行了體驗,同時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理解和認識也會產生自己的想法。在課堂當中,教師講述完成教學內容的時候,問學生是否還有其他的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實踐活動開展過后,學生又會根據自己實踐的情況主動的向老師提出更多深層次的問題。通過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認識,同時還能夠在實踐活動當中深度挖掘課本當中的內容,讓學生提高學習成果的同時,教師也提高了教學的成果。
在開展課程教育時,教師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劃分,多少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從而實施德育教育,以此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根據教師在課堂上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分工合作。并且在組內進行簡單的探討,積極發表自己對于問題的看法,從而實現學生思維模式的發展,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效果的提升。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教師應立足于教學實踐,深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在進行友誼的天空這節課教學時,這節課對于學生的人生來說就有很大的啟發意義,以此為例,教師向學生分發在課堂上的學習任務。例如,你最好的朋友是什么,你們之間最難忘的事情又有哪些?為什么他會是你最好的朋友?通過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讓學生對這些課堂上的內容進行思考,從而探究問題的意義,引發學生對于道德層次問題意識的延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實施德育教育有著天然的教學優勢,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應善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以此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效率的提升,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要想有效的提高教學的效果,首先要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契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樂趣,讓豐富的教學方式不僅走進課堂,同時更要走進學生的內心。通過課堂教學形式的不斷豐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學內容素材的選擇當中,教師要注重生活化素材的選擇,不僅為了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同時良好的素材選擇也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道德與法治教育中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中的教育模式,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展開實踐活動的教育,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深度挖掘教學內容當中的中心思想。通過實踐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提高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成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長為祖國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