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耀國,趙麗娟
(1甘肅省涇川縣高平中學;2甘肅省涇川縣第三中學,甘肅平涼 744300)
時代的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語文不僅是學習知識以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文學底蘊,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并能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提高對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的發展水平,來開展高中語文教學,并能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高中語文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通過語文的學習中積累與構建起來的,能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下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指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可以獲得語言構建與運用的能力。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對文字的理解和積累,建立語言學習的基礎,然后再通過練習構建語言運用機制,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培養語文素養。[1]思維能力是學生通過運用語言,能夠更好地發展自身的直覺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言的運用情況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思維狀況,同樣,語言運用的練習也可以幫助學生促進思維的發展,二者相互關聯且可以相互促進。審美能力則是語文學習中能夠把握本質的能力。語文并不只是一個教學生運用語言的學科,語文中包含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涵蓋了優秀文化和優良品質,同時語言也是表達人們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審美能力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所包含的感情和思想的準確把握的能力,同時也是欣賞文字之美、創造文學藝術之美的能力。文學素養則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同時也是個人素質的組成方面之一。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學素養是能體現一個人氣質、素質的重要方面。高中語文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也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基于核心素養構建高中語文課堂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語文的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學生文學審美和人文修養的內容,然而如何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領會文學作品的深刻內涵,課堂教學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可以促進高中語文課堂的高效發展,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在新課標以人為本的要求下,教育和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意味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能夠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出發點和目標,不斷創新課堂。語文學科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學習文學知識的學科,同時也在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表達、交流和理解中,在思考的過程中都離不開語言和言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為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做好鋪墊。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師需要結合新時代的特點,開展相應的課堂教學,通過豐富課堂形式,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任務。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學習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教學就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啟發性。高中結束后,學生將要邁向大學,作為一個成年人以更加成熟、理智和邏輯的思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和適應環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著眼學生以后更長遠的發展,重視對課堂教學的優化,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高中生雖然抽象邏輯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無論哪個階段的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都是一種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將理論與生活結合,能夠更加理智地面對生活中的事情,也能從生活中發掘更多的理論。[3]由于高中教材中收錄的文學作品大多創作于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的時代,所以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所以在一些課文的學習中很難引起共鳴,也很難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思考,如何才能讓學生理解這些跨時代背景的作品呢?例如在《拿來主義》這篇課文的時候,高中生生在和平時代,也許無法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魯迅先生生動有趣不失犀利的文字,理解作者表達的對時政的抨擊。同時教師要結合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國家正在遭受侵略,但當時政府卻奉行不抵抗的政策,并且對我國的先進文化采用關門的態度。在內憂外患的時代背景下,作者對政府的投降主義和革命文藝陣線內部的割裂現象的諷刺和抨擊,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獨特的見解,以及對中國當時狀況的擔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明白我國的今天來之不易,引導學生珍惜當下的生活,并且要有愛國之心,在祖國面臨危難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挺身而出,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結合現狀來說,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近兩年所看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來幫助學生理解。例如我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各行各業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尤其是一些身邊的案例,更能觸動學生的內心。雖然是不同的時代,面臨的困難不同,但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矢志不渝。學生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就能理解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對國家的憂慮之心。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產生情感體驗,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的重要方式。
在高中生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學生觀念的改變并非易事,如何能夠正向地引導學生價值觀的構建,教師可以結合認知行為理論的觀點。該理論認為,個體的認知影響個體的行為,個體的行為又能反作用于認知,所以在對學生認知改變時,可以通過改變較為容易矯正的行為,進一步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觀點。高中語文教學承擔著對學生德育教育和價值觀引領的重任,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高中語文教材中也不乏一些優秀人物的傳記,或者文學作品的作者具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整合這部分資源,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鍛造自身的品質,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例如在《張衡傳》一課的學習中,作者通過對張衡一生的成就的描述,突出了張衡在文學、科學、政治方面的才干,同時也通過凝練的語言描述了張衡不恃才而驕、謙虛謹慎、淡泊名利和憂國憂民的良好品質,同時也具備敢于實踐、樂于實踐的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將張衡的成就和優良品質相聯系,培養學生求學和做人的品質。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張衡的實踐精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主動實踐、大膽求索的精神,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各科知識。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從課文的啟示出發,設計一些活動來達到高中生習慣養成的目的,通過改變高中生的行為和習慣,進而改變高中生的思想。
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與文章的內部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展開語文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動情心理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使學生對文章進行感性的認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使學生對事物產生情感方面的記憶,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獲得與眾不同的體驗,每一篇文章不再是簡單的字符,而是思想和情感的傳遞,例如在進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一課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先要讓學生通過課文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不同階段的愛,父愛與母愛的區別等知識,讓學生明白愛是一種能力,然后再結合學生生活的實際,讓學生通過生活舉例父愛和母愛的區別。幫助學生感受父愛和母愛,同時幫助學生學會愛父親和母親。通過這一類型的隨筆作品,可以啟發學生思考社會、人生等與自己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同時也不局限于對父愛和母愛的歌頌,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從父愛、母愛、孩子的成長方面做深入的剖析。高中語文的核心素養也要求學生能夠感受文字表達的感情、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和學生感情相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更好地體會自己在讀課文時的感受,并且能學會用準確的語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隨著網絡時代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結合信息技術來提高課堂的效率。語文課文內容豐富,但語言類的學科難免枯燥。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部分播放微課視頻,給學生看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視頻,這對高中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夠調動高中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高中語文的學習主要表現在基礎知識的學習、閱讀理解的能力、寫作的能力,高中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擅長的方面也有所不同。而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只能在考慮到學生平均水平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信息技術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教師可以將一些教學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反復學習。例如在《竇娥冤》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相關的視頻,幫助學生了解這一故事,并且能夠對元雜劇有一定的了解。視頻形式相比文字更能激發學生的感情,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人物角色的情感和特點,幫助學生對元雜劇產生一定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課下去欣賞不同的元雜劇,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指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索,另一方面,也是豐富學生學識,增強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方式。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豐富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高中時期,學生是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的,所以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也要改善語文課堂的評價制度,引導學生建立自信,使學生能夠客觀認識自己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優點和缺點。除此之外,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也應當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講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改變教學和評價的策略,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每節課上完課過后,就可以給予學生客觀合理的評價。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表揚,并且利用古詩詞中的語句來贊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優點,并且與其他同學講授自己在課堂中學習時的經驗和遇到的趣事,使學生愿意聽取此名學生的學習經驗和思維,將其借鑒和完善到自身語文學習中。而對表現有所欠缺的學生,教師也應當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優點,然后教師就可以提出相關的學習建議,讓學生改正自己的學習行為,改善學習模式,進而引導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自信。
高效且優質的課堂教學是學生更好地學習的基礎優化課堂,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需要結合學科的核心素養,豐富課堂形式,將語文核心素養滲透到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同時也要深刻理解語文學科的本質,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資源,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效率,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吸收過程當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使學生能夠解放自己的大腦,按照自己的內心所想,來對語文知識進行理解分析,從而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并且通過教師給予學生的時間和空間,也能夠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來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從而明晰自己的思路,不斷發展自己的思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