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卜軍偉 張躍紅
摘 要:高職擴招百萬背景下生源多元化帶來分層教學的必然要求,對教師、教材和教法也提出了新要求。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群擴招生源為例進行的改革與實踐,根據擴招生源學生特點,創新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團隊、課程體系、活頁式教材,開展符合擴招生源學生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 擴招 人才培養模式 汽車專業
1 高職擴招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兩年高職要擴招200萬人,各地主動落實報告要求,先后出臺擴招實施方案,針對高職院校的首次擴招正式拉開帷幕。根據教育部安排,四川省2019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職(專科)擴招任務為7.38萬人。擴招工作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通過高職單招,增加招收中職畢業生規模;第二步是通過普通高考,對高職院校的高考統招計劃進行擴容,給予更多應屆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第三步,主要招生對象是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群體人員。截至2019年12月,四川省首批擴招順利結束,“怎么招”的問題基本形成解決方案,而“怎么教”成為當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擴招背景下高職生源多元化。生源年齡、教育背景、知識結構、學習方式等將會發生巨大變化,需要滿足學習者多元化學習和泛在化、個性化發展,對高職專業群系統中已有教學模式產生巨大的挑戰。
2019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擴招后高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廳函〔2019〕20號)就主動適應高職擴招后生源多元化,保障質量型擴招,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實施分層教學:“要采取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等方式,對非應屆畢業生尤其是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等應盡量單獨編班或實施分層教學。”
2019年5月教育部關于深入學習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即“職教20條”)中提出的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促進專業內涵提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法寶”,更是解決擴招學生“怎么教”,實現質量擴招的“關鍵一招”。2019年5月13日,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教職成(〔2019〕12號)中也明確提出推動教師教材教法改革。開發適用于不同生源類型的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等教材,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針對不同生源分類施教、因材施教。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促進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
2 高職擴招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
2.1 學制的創新
以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高素質農民等高職擴招生源學生為主體擴招學生群體,由于家庭和工作原因,不能像往屆畢業生一樣進行全天候的學習 , 所以在學制上更應采取靈活的方式。不需要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在固定時間和相對穩定的地點來授課,由學生根據每個人的情況靈活選擇授課時間,學生只要學完某一門課程的內容通過相應的評價即可得到本門課程的學分,在學習課程的同時考取與該門課程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能力等級證書或者從事與該門課程有關的實踐活動均可折算相應的學分,學制靈活選擇。
2.2 精準設定培養目標
高職擴招的學生職業不同,有退役軍人、下崗職工、新型農民工等;年齡相差較大,多有20對歲、30多歲、40多歲等;學生學歷不同, 有高中畢業生、中專畢業生、初中畢業生等,生源結構多元化,學情非常復雜。不同生源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也不盡相同,剛入職的學生,學習需求一般是掌握與崗位相關的職業技術技能,以便能順利適應工作崗位;工作崗位逐漸穩定的學生,往往想獲得職業發展所需的更多知識與技能,以拓展職業發展能力;工作崗位成熟固定的學生,通常是為了更新知識技術,或者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研究區域發展和行業結構調整對人才的需求動態,分析擴招生源學生生源的職業發展夙愿與當前就業需求的沖突與矛盾,依托10余家國際知名校企合作資源,引導學生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深入開展生產教學融合,為學生實習實訓融入企業提供平臺接口。
2.3 滿足個性化學習的培養方案
研究擴招生源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特點和學習行為,探索“基礎知識分層教學、職業技能分類培養”教學模式,以能夠達到分層教學夯實擴招生源學生知識基礎,分類培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課程體系,制定差異化、層次化、個性化、模塊化、彈性化、菜單化的人才培養機制,采用多樣、靈活的教學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同時,培養方案要體現專創融合,將創新創業融入專業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實踐能力;培養方案要滿足學生的個性學習需求,見圖1。
2.4 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規范設置公共基礎課程,依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充分調研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技能水平,以“夯實理論基礎,注重實訓實踐,精準對接崗位來設置FPMD“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和需求選擇課程,構建菜單式”的課程模塊,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專業課程。業發展所需的更多知識與技能,以拓展職業發展能力;工作崗位成熟固定的學生,通常是為了更新知識技術,或者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見圖2。
2.5 授課形式創新
四類學生八種情況,靈活安排標準不降,百萬擴招復雜的學生情況,給教學安排帶來了巨大的難度,我們總結出:“工作學習錯峰,本地線下外地線上,假日授課平日實訓,直錄混合期末補充”的擴招教學安排思路。汽車服務工作崗位通常節假日、年底比較忙,我們將課程安排在九月到十一月初,節假日不上課,減輕企業和學員的教學、學習壓力。本地外地,在校學員-般2/3集中在本地城市,原則上要求周一至周五線下授課,外地學員不強制要求,但可以通過直播、錄播形式在線觀看。工作日期間,有條件的學員在校內聯盟企業參加實習或工作,無法到校的學員通過錄像、教學平臺等線上形式完成實訓。對部分工作原因無法開展實訓和集中教學的學員,采用期末集中授課的形式,確保教學質量達標。
2.6 分層教學分類評價
課程采用學習過程+教師評價+項目考核的多元評價方式,從學生學、教師教、考試考三個維度,實現教與學全過程的信息采集,并針對教學目標開展教學與實踐的考核與評價。同時鼓勵學生參加1+x證書的培訓和考試,考試成績可以用以兌換期末考試成績,實現書證融通。
3 結語
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發現了更多的問題。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所在1個班級8個人,投入了5名專兼職教師和大量企業資源,遠遠高于普通班級的資源投入量,有試點改革性質。差異化問題,對于在職大齡外地學員和部分家庭、工作任務繁重學員,學習效果影響明顯,即使采用期末集中授課+線上推送錄播內容的補充學習方式,依然存在教學目標難以實現的難題;平行班問題,因教學改革效果明顯,社會口碑不斷提升,擴招班,班級、人數進一步增加,然而課程采用較為靈活的排班排課模式,給教務管理帶來巨大挑戰改進。
基金項目:(1)《擴招背景下汽車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立項單位: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項目編號:2020KZ43。
(2)《基于“大平臺+雙定向”的民族地區“9+3”汽車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項目來源:育部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研究項目,項目編號:YB2020060106。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參考文獻:
[1]趙存河.高職教育彈性學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
[2]孫雪,李金蓮,趙軍,等.高職擴招背景下“分類培養,精準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山海經:教育前沿,2020(18):2.
[3]林麗丹,李娜.高職彈性學制中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教學形式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2020,16(25):2.
[4]師麗敏,方振華,夏冬華,等.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擴招生分類培養探究——以退役軍人為例[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