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清 廖方圓
摘 要:新形勢下,高校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立足學科文化及課程特色,最大限度深度挖掘專業課中所蘊含思想政治素養,將立德樹人的根本落實到實處。在全過程的視野下,建立“三全育人”的發展格局,解決思政教育的“孤島”困境。梳理課程中所蘊含思政教育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融會貫通到思政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深化探索與實踐,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就業前景。因此,本文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為切入點,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與內容,之后,立足實際,針對性的建立思政課堂教學實踐路徑。
關鍵詞:機械設計 思政課堂 基礎課程
1 問題的提出
《機械設計基礎》屬于機械類專業的基礎必修課之一。涉及的設計基礎理論與方法較多,并且對課程學習基礎的需求較高,認同感不足,缺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1]。在課程建設的歷程中,教學過程更加傾向的是“技”的掌握及應用,很少會將思政課堂教育和專業知識相互結合起來,“零過度”和“無縫對接”也很難達到理想的發展需要。在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有效的結合起來以后,就可以滿足現代化的發展需要,達到立德樹人的主要境界[2]。尤其是在“互聯網 +”時代背景下,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學全過程聯系起來,達到有效的創新高度,并且建立全新的局面。讓學生學會零件的設計計算,并且將這些內容有效的融入到實際的工程當中,并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關注國家和社會的問題,最大限度的增強學生全方位的素養[3]。鑒于此,如何在該課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當中?如何讓機械設計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如何完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這些問題的呈現,就成為了當前發展趨勢下,眾多學者需要分析重點和難點。
2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2.1 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進行思政教育
課程教學中思政教育,不僅國家和政府對于課程思政教學非常重視,并且有利于高校培養更多的專業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質都合格的人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專業課教師的專業能力[4]。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課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教學,不僅需要將學科文化及課程本身特色體現出來,還需要將課程思政教學的融入點呈現到大家的視野當中。此外,教師需要加大課程與實踐之間的結合力度,并且在“教學—實驗—機構設計—機器”的基礎上合理的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且潤雨細無聲的轉化為生動的教學載體,加入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思想,加大精神引導,保持務實的精神,保持創新實踐的力度,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5]。首先,課堂教學中,需要在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工作下,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最大限度的找到課程與社會之間的契合點,使用現代化信息多媒體的技術,加大知識的積累,保持過程的探索。例如:在學習“活塞式內燃機”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需要合理的引導學生分析內燃機,并且懂得內燃機是最重要的熱能機械,充分挖掘學科史,豐富歷史資源,端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思考瓦特改良蒸汽機等事件,分析他們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準確定位,哪怕是一個微小的錯誤,他們都會發現,并且發揚對應的工匠精神。其次,課程實驗。需要將基礎知識和時間內知識相互結合起來,展現不一樣的創新能力,表達不一樣的素質優勢。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驗項目的基礎上,合理的統籌發展,保持組織建設,務實基礎,提高創新精神,保持專注和嚴謹的工作態度。此外,學生還需要加大團隊的協作,并且將個人的潛力呈現出來。然后,課程設計的時候,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突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且保持整體的設計和規劃。在計算完成以后,保持合理的工程觀建設,加將適用和經濟、安全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保持職業道德教育建立,保持誠信教育建設,提升團隊的合作力度。最后,學科競賽。需要以競賽的方式,滿足《機械設計基礎》學科的發展需要[6]。將學科知識和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有機的結合起來,保持有效的創新條件。例如:教師可以以“無碳小車”越障競賽為基礎,合理的引導學生,加大小車的功能分析,并且制定合理的方案設計,提升加工制度的力度,保持合理的裝配性,在合理的調試以后,保持科學的運行。一個方面需要保持小車精確地實現預定軌跡建設,另外一方面需要細化到每一個???,最大限度向著極致的方向實施發展。尤其是國家實施了“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以后,更需要學生保持積極的創新性,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用質量說話,保持有效的品牌建設。
2.2 以教師自身所見所聞為切入點進行思政教育
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立足實際,加大教學內容的互動性,還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入點,保持教學的樣本建設。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學生課本當中的相關知識,還需要結合自己的科研經歷或者是人生的閱歷,總結出一些做人和做事的道理。讓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內涵建設。在信息技術賦能中,達到育人細無聲的課程建設效果。引領學生的思想,縮小故事情節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不但的增加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實際行動走進學生的心理,減少說教的力度。營造師生同參與共交流的氛圍,以學生為主題,加大課程思政的深化融合。例如:教師可以使用雨課堂開展課堂考勤的方式,提醒學生簽到,并且務實基礎,達到誠信做人的根本[7]。將慕課、翻轉課堂等有效的融入并聯接到不同的章節當中,探究哈德洛克螺母發明背后的故事,并且以工匠精神為基礎,合理的融入思政教育。此外,教師還需要以到企業中繼續深造,將企業最為前沿的知識融合到其中,最大限度的提高專業技能,發揚精益求精的地態度,以全新的形態感染學生,為學生以后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3 結合大國重器、大國工匠等開展思政教育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在國際上的綜合性地位開始不斷的提高。此時,教師可以立足實際,結合前沿案例成果,在專業課程中,建立全方位的育人經驗。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習緒論的時候,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港澳大橋、高鐵、航空母艦,還有最新研制的C919大飛機、天眼等直觀的呈現到大家的視野當中。此外,教師還需要結合《機械設計基礎》的發展需要,以《創新中國》紀錄片為思政媒介,將航空人艱苦卓絕,自主創新能力體現出來。在學習“平面機構運動形式”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需要三一重工泵車所人員臨危受命的經典故事,傳授給學生。不僅讓學生感知到他們強硬的專業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感知到可以使用一個星期時間就達到長臂泵車改裝成能跨越障礙建設的也只有中國的速度。高精度數控齒輪磨床,復合數控磨床等產品也已經向著世界的前列實施發展,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且還可以激發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延伸對應的國際視野。在學習“輪系和減速器”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合理的統籌規劃,將我國精密減速器在工業機器人成就分享給大家,并且告訴大家,你們是祖國的未來,要想進一步縮小精密減速器技術和國際化前沿技術之間的距離,就需要你們這些未來的建設者,承擔起較強的歷史使命。在遇到復雜工程問題的時候,需要教師合理的引導學生,加大團隊的合作,顧全大局,并且保持嚴謹的態度,哪怕是一個細小的問題,都需要做到極致,并且融入職業道德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思維理念。融入綠色環保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工程觀念,建立嚴謹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樹立建設強國的志向,感知大國工匠的實質,提升自身的價值引領。
3 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課堂教學需要在全方位的視野下,兼顧價值引領,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建立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立足學科文化特色,在“潤物無聲”中,將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提升價值追求,適時、適量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當中。擁有奉獻精神,保持團結協作的力度,融入愛國主義情懷,保持工匠精神和思維,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提升專業能力和道德素養,滿足復合型人才的發展需求。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2016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技能名師工作室的建設研究與實踐——助力機電一體化專業團隊建設與發展,編號2016ZCY266。
參考文獻:
[1]趙黎,顏秀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四階段遞進式”教學設計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No.227(01):196-197.
[2]王謙.高職理工類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機械制造工藝與裝備》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2019,018(007):65-68.
[3]任博文,董人熹,王瑋.工匠精神視域下的工程訓練中心課程思政教學探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鉗工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1):131-134+142.
[4]楊仙云,孫蕊,孫燕.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途徑探討——以課程《機械識圖》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05):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