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吉蓉
作為一種用來判斷身體健康狀態的常用醫學檢查方法,尿液分析即我們常說的尿常規,不僅檢查過程方便,還可以用來觀察一些疾病的發展情況。此外,對于某些疾病的患者而言,可以通過尿常規檢查結果觀察用藥前和用藥過程中尿液發生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分析泌尿系統的代謝情況,以及治療效果。
一般來說,尿常規的檢測報告單包括22個項目的檢測結果。每項檢測項目后面會有受檢者的檢測結果(檢測數值),在檢測值后會注明“健康參考區間”。本文對尿常規中重點檢驗項目的解讀,目的是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醫生的診斷,配合治療。但不建議您自行根據檢查結果判定自己的健康狀況。這是因為單一指標不足以進行疾病診斷,而且指標的“健康區間”也有一定的個體差異。
以下項目的檢查結果多為泌尿系統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的重要診斷依據。
正常情況下,尿液中是不會出現尿紅細胞的。如果受檢者的腎小球組織受到破壞,會導致紅細胞進入尿液,繼而出現“血尿”現象——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尿紅細胞。
尿液中的白細胞數量一般較少。正常情況下檢測結果中的白細胞是陰性的。在顯微鏡下,白細胞的數值一般為0~3個。如果白細胞顯示“+”,或者顯微鏡下白細胞的數值在5個以上,則表示患者可能存在相關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腎結核等。以尿路感染為例,因細菌繁殖,白細胞會進入患者的尿液中。某些嚴重的情況下,患者的尿液中甚至還會出現大量膿細胞。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要求患者做進一步的檢查或進行相關治療。
尿液中的葡萄糖需要做定性檢測。如果檢測結果判定為陽性,則說明受檢者可能患有糖尿病。
正常人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是很少的。如果檢測出尿液中蛋白質含量過高,則可能存在膽石癥、肝硬化、急性或者慢性肝炎、膽道腫物、肝癌等隱患。腎病患者的尿液中也會出現蛋白質。在尿蛋白比較多的情況下,患者會有全身無力、容易犯困等癥狀。
尿液的顏色、透明度是能夠直接觀察的。正常來說,尿液的顏色應該是淡黃色,較為清澈透明。當然,尿液顏色也會因為某些食物、藥物而產生相應的變化。比如吃紅心火龍果、西瓜、胡蘿卜等水果,或者服用磺胺、B族維生素、利福平膠囊等藥物都會影響尿液的顏色。但如果排除上述情況,尿液的顏色呈紅色、白色、棕色、藍綠色、紫色,甚至是黑色,則一定要做進一步檢查。建議您進行尿常規檢測之前空腹,且在醫生允許下,盡量不要服用藥物。
一般來說,尿液的酸堿度的正常范圍為4.6~8.0之間。正常尿為弱酸性,也可為中性或弱堿性。尿的酸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飲食種類、服用的藥物及疾病類型。如果受檢者患有某些疾病,尿液的酸堿度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痛風、糖尿病等會使尿液的酸堿度降低。如果受檢者頻繁嘔吐,尿液的酸堿度則會過高。如果受檢者患有尿潴留、堿中毒或者是泌尿系統感染,使用碳酸氫鈉、保鉀利尿藥等堿性的藥物,也可能影響尿液的酸堿度。
尿液的比重是指在4℃的條件下,尿液與同體積純水的重量之比。其數值大小取決于尿中溶解物質的濃度,與固體總量成正比。尿比重對判斷受檢者是否患有某些生殖感染性疾病有意義,其參考值范圍為1.015~1.025。如果出現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需要做進一步檢查,確定是否有相關疾病。如果數值過高,受檢者可能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癥。如果數值低,受檢者則有可能出現慢性腎衰、尿崩或者是神經性多尿等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尿比重也會受一些因素,如受檢查者的年齡、出汗的程度或者是飲水量等的影響。嬰幼兒的尿液比重常偏低。老年人因腎臟濃縮功能下降,其尿液的比重也會低。此外,大量飲水也會使尿液比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