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臘紅
“四聲”,即笑聲、歌聲、吼聲、說聲。有這“四聲”,對人的身心健康很有益。
隨著互聯網與社交媒體技術的日益普及,彈幕視頻引起了人們的興趣與關注。彈幕視頻之所以能夠媲美甚至超越傳統視頻,其中一個最突出的差異就是評論的即時反饋性。傳統的評論由于留言在視頻下方,通常在一定時間差之后才會收到回復,但通過彈幕視頻系統發布到視頻播放的畫面上,受眾能夠在觀看視頻的同時進行在線評論。這種溝通不存在反饋的時間差問題,更加接近于即時反饋。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教授邁克爾·米勒稱,笑能使人體內的白血球增加,促進體內的抗體循環,增強免疫能力,對抗疾病。笑聲還能驅走負面情緒,釋放壓力。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專家指出,唱歌不僅能排除孤獨,陶冶情操,而且能鍛煉心肺功能,延年益壽。至于吼聲,偶爾“放聲吼一吼”,能宣泄壓力,有益健康。只是方式要得當,場景要適合,不要傷了嗓子又影響別人。
基于文體學的視角研究弗羅斯特的詩歌《雪夜林畔小駐》,彰顯了這首詩歌的獨特文體魅力,也突出了弗羅斯特的寫作風格,即語言形式簡單樸實,主題意義深遠豐富。總之,文體學理論在研究英語詩歌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文體學角度分析英語詩歌,可以促進讀者領略到其文體語言的魅力,達到更好地欣賞英語詩歌的目的,亦可促進文體學理論的發展,使其愈加成熟。
說聲對老年人來講,更有特殊的作用。老年人僅有前面的“三聲”還不夠,需再加上“說聲”。
老年人的社交圈變小,甚至沒了;有的與子女又有代溝;宅在似火柴盒般的一梯2~3戶的公房里,鄰里之間形同陌路,沒了說話的客體,有些老人一天、一周,甚至更長時間說不上幾句話。有話無處說,什么都自己憋著,實乃有損身心健康。
人的說話功能不僅能表達思想、欲念、行為,而且是宣泄、釋放情感的出口。一位老人有著過往的經歷,或寫、或說有一種成就感,十分愉快。一位老人遇到生病、麻煩、挫折找人說說,有的并非是要你幫什么忙,而是一種訴說、傾吐,一吐為快。一位老人有了高興的事也需要有人分享,這樣才會更高興。
以前不稀罕,從來不當回事的“說聲”,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環境的變化,成了老人的一種渴求。不然,怎么會有職業“陪聊”?會有“精神慰藉”之說?老人要有“說聲”,可主動融入群體,如參加老年大學,晨練、跳廣場舞、與興趣愛好相同者為伴、多會老友等,努力去尋找志趣相投、心靈相通、善解人意、有正能量的人暢快地發出“說聲”。當然,話要好好地說,否則,傷了別人,還氣大傷身。
家庭、社會要懂得老人、尊重老人,創造機會和條件,讓老人說,聽老人說。如子女盡可能多陪老人聊聊,單位、社會組織可建立聊天室、暖心日,落實老人心理疏導志愿者等。注意做到老人在說的時候,要看著他說,認真耐心地聽,要頻頻點頭表示會意。這樣的“說聲”,肯定對老人是很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