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瘡瘍及周圍血管病科教授 張庚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特異性慢性并發癥,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寒冷的冬季,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糖尿病足,應以“通脈防寒”為養生原則來加強防治。
糖尿病足始于消渴(糖尿?。売隗w質素虛,陰陽失調,陰虛火毒熾盛,熱灼津液,血行失常,淤阻下肢脈道,郁阻日久,脈絡閉塞,筋骨皮肉失去氣血之榮養,熱腐成膿,故壞死感染,遂成本病。因此,本虛標實是糖尿病足病機關鍵所在。
冬季是糖尿病足的高發季節。原因在于冬季天氣寒冷,易引起血管收縮,雙腳的血液供應較平時減少;同時,冬季環境干燥,足部皮膚較易皸裂而導致感染;中老年人常有冬季用熱水泡腳的習慣,但糖尿病患者往往對于溫度不敏感,容易導致足部皮膚燙傷而破潰感染;此外,冬季路面冰雪較多,容易發生足部外傷。
糖尿病與糖尿病足都容易因為天氣轉冷及患者自我保護不足而病情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血糖變化,其次是要每天檢查雙腳的皮膚,尤其是注意足底、趾間等容易受擠壓的部位有無紅腫、皸裂、變色、水皰、足癬、創傷等情況,還要注意雙腳有沒有麻木、刺痛或其他異常感覺??赏ㄟ^觸摸自己的足背動脈來判斷足部血液循環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
通脈防寒防治糖尿病足,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冬季防治糖尿病足的養生重點在于防寒護陽,但需要適度,否則可能會造成身體失調,甚至耗氣傷神。冬季是萬物儲藏的時候,養生也應順應自然規律,《黃帝內經》中就講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特別強調了在起居方面應當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糖尿病患者機體抗病能力相對較低,更應該遵循天人相應、順應自然、因時制宜的養生防病原則。中醫學認為,陽氣具有推動血液在脈道中運行、溫煦和營養全身的作用,而冬季之時,人體陽氣因寒冷而閉藏,血液失于推動而運行減慢,使筋骨肌肉缺乏血液的濡養。糖尿病足患者脈道欠通且氣血不足,雙足是身體之末,冬季陽氣的閉藏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重視提升自己的陽氣,只有陽氣盛,脈道通利,筋脈才能得養。平時生活中要注意養和防,飲食調養宜以溫補為主,預防重在防寒,尤其注重雙腳的保暖。
俗話說,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冬季性本封藏,冬令進補便是順應其性,這樣可使營養物質產生的能量更多地貯存于體內,從而使人體陽氣化生有源,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但是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冬季進補必須要遵循糖尿病飲食原則,要在血糖平穩控制的情況下,適當進補含糖量低、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并且要定期監測血糖,規律服用降糖藥控制血糖,并注意避免發生低血糖。只有血糖控制達標且平穩,才能為糖尿病患者冬季防病奠定好的基礎。
進補方法主要有兩種,即食補和藥補。食補的補益之力較為溫和,糖尿病足患者在飲食上應控制主食的攝入量,并適當搭配富含維生素、低脂肪、低糖的清淡食物。此外還要注意,部分患者存在糖尿病腎病等并發癥,這部分患者還要注意攝入優質蛋白質,尤其是腎功能較差、有蛋白尿的患者。平時常覺乏力、畏寒、手足不溫的患者,往往素體虛寒、陽氣不足,此時可適當進食羊肉、雞肉、蝦仁、桂圓、大棗等溫性食物來補益陽氣。藥補的補益之性較食補力強且功專,對于一些身體虛弱的患者,可在食補的同時結合藥補。若是陽氣不足,則宜選擇蛤蚧、杜仲、人參、黃芪等中藥,將其與肉類一起做成藥膳食用;若偏于腎陰不足,則可選用女貞子、阿膠、冬蟲夏草、枸杞子等;若夾淤血癥狀,可加適量桃仁、姜黃等。
糖尿病足患者在沒有足部不適的情況下可以適度運動,運動時間應選在每天早上9點以后,運動場地應選擇平坦、干燥的地面,避開積雪、結冰的地面,運動應注意循序漸進。運動前要充分做好熱身,快走、慢跑、蹬自行車等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時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強度和幅度,運動量以全身有溫暖感或微出汗為宜,避免大汗淋漓,因為出汗過多會傷及陽氣。對于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可堅持每天慢走半小時左右。遇到下雪等不利天氣時,患者可以在家中床上做蹬自行車等運動,以活動關節,加快下肢的血液運行。
寒冷的天氣使得很多戶外活動受限,陰晦的天氣常使人心情沮喪。此時要注意調節自己的心情,可以在家里聽音樂、看書、跳舞、給親朋好友打電話,或到外面曬太陽、賞雪景、滑冰等,這些都是消除冬季低落情緒、保持精力充沛的好方法。冬季雖然要封藏,但精神上需要適度外放,收放有法才能陰陽平衡,更有利于疾病的預防和康復。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要嚴格禁煙,心情抑郁的時候更要注意,因為吸煙會加重組織缺血,并且還會刺激腎上腺素釋放,使血糖升高,促進疾病發展。
中醫很重視情志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素有“七情致病”之說。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時,常會導致情緒不暢,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可能會出現疼痛、行動不便等情況,從而加重情緒問題,而不良情緒又會反過來影響血糖,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應積極進行自我調節,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這對于改善癥狀、控制病情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應每天檢查雙足,用低于40℃的溫水洗腳,水溫過高容易使足部燙傷,進而引發糖尿病足。洗腳后應及時擦干趾間,可使用潤膚劑讓雙腳皮膚更具濕潤度和彈性,避免由于皮膚干燥而產生破潰。此外,還要經常修剪腳趾甲,將趾甲邊緣修剪平直、光滑,但要避免修剪過短。如果糖尿病患者的雙腳長出繭子、雞眼等,不要自行處理,一定要到醫院讓醫生進行處理,避免用化學制劑或石膏等去除老繭或雞眼,以防足部皮膚破損造成感染。
糖尿病患者不要穿鞋跟高、鞋底硬、尺碼小的鞋子,且要保證鞋內干燥,避免雙腳磨損、受到壓迫,或引起腳氣而破潰。與此同時,還要選擇穿襪口松弛、棉質材料的襪子,減少襪子與雙腳的摩擦,并防止襪口緊勒腳踝關節而影響雙足血液循環。糖尿病患者最好選擇穿白色的襪子,這樣如果雙腳出現出血、破潰等情況,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
摩擦涌泉穴對糖尿病足患者非常有益。涌泉穴位于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在腳底足心前1/3處,是腎經的起始穴位。“涌泉”一名是形容體內腎經的經氣由此穴涌出體表,如同泉水一般。摩擦方法為患者端坐,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右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涌泉穴,直至足心發熱為止;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進行同樣操作。在熱水泡腳后做此動作,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