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剛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肌腱、滑囊、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退變而發生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癥。該病早期可見肩關節陣發性疼痛,與天氣變化及勞累有關,以后逐漸發展為持續性晝輕夜重性疼痛;嚴重者有觸痛,疼痛時汗出難耐,不得安睡,部分患者的疼痛可向前臂或頸部放射;病程長者可見局部肌肉萎縮、粘連和攣縮、肩關節失去活動能力等。
肩周炎與中醫學上的“漏肩風”“凍結肩”“肩不舉”“老年肩”相類同,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自療:
1.姜黃10克,水煎10分鐘后代茶頻頻內服。
2.吳茱萸50克,研為細末,與黃酒適量同入鍋中,文火炒至吳茱萸熱透,裝入布袋中,待溫度可以承受時外敷患處,每日1次。
3.白芍250克,蜈蚣10條,全蝎20克,姜黃15克,黃芪40克,地鱉蟲10克,共研為細末,每次取藥面5克用黃酒送服,每日2次。
4.將30克食鹽放在鐵鍋中炒黃后,加入吳茱萸、薏苡仁、萊菔子、菟絲子、蘇子各30克,同炒至藥微變色為度,然后倒在一塊布上包裹好,熱熨患部,同時做肩關節上舉、后伸、內收、外展、內旋等活動,直至熨藥溫度降低為止。3小時后復炒以上藥物再如上方施術,每日數次,連續治療2天,第3天起改為以上藥物水煎熏洗患肩。
5.烏梅、天麻、膝、桂枝、甘草各20克,同入高度白酒1000毫升中,夏季浸泡15天、冬季浸泡20天,視病情輕重每次服用藥酒20~50毫升,每日3次。
需要注意的是,肩痛往往不完全是孤立的疾病,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特殊表現。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糖尿病、頸椎病、肺癌、心臟病、肩關節脫位、化膿性肩關節炎、肩部腫瘤、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癥,均可表現為以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為主癥。所以,如果肩痛治療超過3周沒有明顯減輕者,應該請專科醫生診治排除是否存在其他隱患。
此外,局部保暖防受寒冷和選擇正確的鍛煉方法也是防治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患者應本著“三分治療,七分鍛煉”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做相關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