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張春靜 錢春桃
導讀:南水2號是南京農業大學采用系譜選育法培育出的水果黃瓜品種,經過多年推廣應用,已成為江蘇省設施主栽水果黃瓜品種之一。為了更好地推廣應用該品種,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總結了該品種的春季熊蜂授粉繁種技術要點,主要包括播種、定植、授粉、田間管理等環節。

黃瓜(Cucumis sativusL.)是我國主栽蔬菜之一,水果黃瓜因其表皮油亮、果面光滑無刺、口感清甜、營養價值高,近年來在市場上備受歡迎。目前,我國市場上的水果黃瓜品種主要來源于自荷蘭、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大部分種子依賴進口,但種子價格昂貴;本地水果黃瓜品種資源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推廣應用和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因此,水果黃瓜品種的培育和推廣應用對于我國水果黃瓜產業發展顯得極為重要。
南水2號是南京農業大學葫蘆科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實驗室培育的水果黃瓜品種,該品種植株生長勢旺,果肉脆嫩,抗病性好,單性結實能力強,豐產穩定性好,耐低溫弱光能力強,經過多年推廣應用已成為江蘇省主栽水果黃瓜品種之一[1]。水果黃瓜品種要大面積推廣應用,就必須大量繁種。南水2號屬于全雌性系黃瓜,需要人工誘雄才能進行授粉繁種。傳統繁種采用人工授粉,授粉耗時長,對勞動力需求量較大,人工成本較高[2]。而采用熊蜂授粉技術,既降低了繁種成本,又可保證種子純度。為此,特總結南水2號熊蜂繁種技術,以供參考。
試驗在南京農業大學白馬基地進行。利用網室進行繁種工作,網室內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配備有良好的排灌系統。
南水2號春季繁種的定植時間在4月初,此時南京地區地溫穩定在12℃以上,一般苗齡需1個月,因此在3月初播種較為適宜。每667 m2播種2500粒。
播種前,挑選飽滿、有光澤的種子,進行種子消毒處理,減少種傳病害(霜霉病、病毒病)。先進行溫湯浸種,將種子置于容器中,加入55~60℃的溫水浸泡15 min,用水量為種子量的5~6倍;再進行藥劑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 h。
將消毒后的種子,在常溫下浸種4~6 h,用水量為種子的6~7倍,使種子充分吸水,撈出后用干凈的濕紗布包裹放入培養皿中,在28~30℃的培養箱中進行催芽,每天換2次水并清洗紗布,當85%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3]。
將草炭和蛭石按照2∶1的比例配成營養土作基質,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消毒后裝入72孔穴盤中,將基質下壓約1 cm,澆足底水后將露白的種子播種于穴盤中,每穴1粒,并在上層覆蓋干基質約1 cm厚。育苗棚內提前將苗床土下挖10~15 cm,將穴盤置于內部,扣上塑料薄膜。下沉式苗床利于恒定根際溫度。春季育苗溫度較低,建議育苗棚搭建小拱棚以保溫育苗。
出苗前保持棚內溫度,以促進黃瓜出苗;出苗后適當通風,降低溫度,以免種苗徒長。出苗率達80%左右時根據氣溫條件揭蓋棚膜,增加光照。定植前7天進行夜間通風降溫煉苗,為定植作準備。
育苗期間嚴格控制濕度,澆水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避免種苗徒長。此時種苗2葉1心,一般不用補肥;當秧苗出現褪綠、細弱情況時,可適當補肥(用0.2%尿素液和磷酸二氫鉀液噴施幼苗);16:00后噴施第1次殺菌劑,可用甲基托布津等預防苗期猝倒病等,噴施于植株莖基部。秧苗3~4片真葉時,再次補肥,可將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按照1∶1比例配制成0.5%的溶液噴施2次,間隔期在3天以上[1]。
南水2號春季定植時間宜選擇在4月初,此時種苗3葉1心左右。定植前根據天氣預報,最好選連續晴天的天氣,于晴天上午定植,此時溫度較高,利于緩苗。
每667 m2施生物有機肥1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作基肥,深翻30 cm,開溝整畦。定植前1周安裝滴灌軟管,覆蓋黑色地膜,定植前3天用滴灌澆透底水。
幼苗長至3片真葉時,選擇大小整齊一致的秧苗定植[4]。株距25 cm。定植后澆足定植水,保持地溫及環境溫度,有利于緩苗。
受環境影響,南水2號少量植株3節以下可能會出現雄花,要及時拔除,以保證種子純度。黃瓜植株下部受到的光照較少,不利于種瓜生長發育,因此授粉前應將6節以下的雌花全部去除,以減少養分消耗。在整個種株管理過程中,對出現異常性狀的植株,及時除去。
幼苗2葉1心至3葉1心時,先后進行誘雄處理。傍晚時分將誘雄劑(400 mg/L硝酸銀溶液)噴灑于南水2號生長點以及葉片上,噴灑至布滿葉片滴液為止。誘雄數量占種植總數的1/3。
定植緩苗期間,網室內溫度白天保持25℃左右,夜晚不低于18℃,控制濕度,防徒長,葉片不蔫不澆水。
坐瓜前,植株長勢以中等為宜,繁種坐瓜不同于商品瓜生產,需避免營養生長過旺。黃瓜植株水分不宜過多,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葉片不蔫不澆水。宜根部滴灌,避免大水漫灌,1周滴灌2~3次,需根據具體天氣情況而定。若遇高溫,要注意及時補水。葉片不明顯偏黃,則不施氮肥。
黃瓜植株長到30 cm左右即可吊蔓。吊蔓選在晴天下午進行,此時黃瓜莖蔓含水量少,吊蔓時不易被折斷。吊蔓后打掉卷須和側枝,及時去除6節以下老葉、病葉,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熊蜂授粉有提高果實品質、省時省力、避免人為激素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優點,近年來在設施果蔬上應用廣泛[5]。經過多年多季試驗,南水2號水果黃瓜使用熊蜂授粉繁種可以取得理想的種子質量與產量。
放蜂前,仔細檢查網室內的防蟲網,及時修繕,以防止熊蜂出逃、串棚。
采用邦卜牌熊蜂,由杭州果攸農業生產資料公司提供。放蜂前2天在網室內噴灑抑菌劑。為保證授粉效果,可以在雌花開放前2~3天放置熊蜂,使其適應環境。熊蜂放置在網室中央,距地面一定高度的高臺上,以防止受潮及螞蟻等侵害,蜂箱上方需覆蓋遮陽網,防止蜂箱過度暴曬。
熊蜂授粉過程中噴灑農藥時,要將蜜蜂回收并把蜂箱拿出棚外,根據藥效的間隔期,適時放回蜂箱,以免農藥對熊蜂造成傷害。放蜂后主要病害為霜霉病,噴藥前1天下午回收熊蜂,噴藥后第2天一早便可放回蜂箱。

種瓜的田間管理從熊蜂授粉開始,至種子采收為止,主要包括:留瓜、肥水調控、病蟲害防治、采種貯藏。這是黃瓜種子生產的關鍵時期,重點是調節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促進養分向種子轉移。
根據田間試驗結果,南水2號單株適宜在6~14節位留4個種瓜。及時去除多余的種瓜能保證種子數量和質量。
結瓜期對水肥需求量增大,保持1天澆1次,每7天每667 m2隨水澆施三元復合水溶肥(15∶15∶15)100 kg,并注意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液和0.1%硼肥液,促進果實和種子發育,延緩葉片衰老。
南水2號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蟲害主要有蚜蟲。霜霉病,可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每周噴灑2~3次;白粉病,可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5~7天1次,共噴2~3次。蚜蟲主要在黃瓜葉背面群集吸食葉汁,導致葉片卷縮枯萎,并傳染病毒。發現蚜蟲時,先對群集的葉片進行修剪,并保持棚內通風,還可在棚內懸掛黃板;恰當使用5%吡蟲啉乳油1400倍液等藥物進行防治[6]。
熊蜂授粉后種瓜有2種不同形態,為短粗胖瓜和大肚瓜,熊蜂授粉的以短粗胖瓜為主。授粉后30~40天,種瓜果皮變為黃色時采收。采收后放置于陰涼處后熟5天。后熟完成后將種瓜剖開,種子收集于干燥無水的塑料桶內,發酵1天后攪拌,促進種子沉淀分離,倒掉上層瓜瓤等漂浮物,將下層的種子裝入網袋,反復沖洗干凈,用洗衣機甩干水分后,放入風干室內充分風干,風干過程中及時翻動種子,以免出現發霉及發芽現象。
用風選機進一步去除秕籽后,將種子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可裝袋保存。南水2號熊蜂授粉得到的平均單瓜種子數可達234粒,平均百粒質量2.6 g。貯藏過程中,要控制溫度與濕度,宜將裝袋的種子放置于專用種子柜或低溫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