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緒 馮菊
導讀:長陽豐之源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胡興國扎根基層20余年,積極響應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出“456”產業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之路。

胡興國深入蔬菜基地與貧困村民交流種植技術
長陽豐之源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胡興國扎根基層20余年,積極響應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出“456”產業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之路。該合作社2019年榮膺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胡興國先后獲得感動長陽·脫貧攻堅人物、長陽縣農業推廣先進個人、宜昌市百佳農民、宜昌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從事“三農”工作20余年,胡興國始終心懷熱忱,深入田間地頭,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足跡遍及高家堰鎮佑溪村、流溪村、向日嶺村、魏家洲村等,充分利用當地自然優勢資源,踐行實施“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循環農業”4個農業新理念,并有效指導農業產業園建設。
2015年,他在流溪村精準扶貧工作中,以特色產業扶貧為抓手,沿流溪河建立1600 m2智能育苗大棚和數十個產業大棚,其生產的“丹水紅”牌番茄、黃瓜、辣椒、甜瓜和四季豆5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證書”。
胡興國主導推行綠色農業種植。長陽豐之源蔬菜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基地建有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通過秸稈豬糞入池、沼肥種菜,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形成“菜(果)—豬—沼”的生態循環農業系統,并獲評2018年度宜昌市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
豐之源核心基地果蔬園堅持增施有機肥、加施生物菌肥、減施化肥。他從外省購買羊糞,發酵后人工埋在果園作基肥,占全年施肥總量的80%以上。同時,他還爭取到湖北省耕地質量與肥料工作總站的支持,在果蔬園邊設立耕地質量監測點,并運用智能農業物聯網,實時監測土壤、氣候變化,為果蔬自然生長保駕護航。
2019年以來,他主導合作社按照“政府主導、部門推動、立足現有、因地制宜”的原則,建設了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完善了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票數制度,使合作社生產的所有農副產品質量可以全程監測,完善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為社會提供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十三五”時期,在實施產業扶貧過程中,為了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真正通過產業帶動讓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他通過大力推廣“租金、股金、獎金、酬金、薪金”的“5金”模式,使村民土地流轉得租金,合作入股,種植產品保底價收購,超產有獎金,年底有分紅,保障每一個參與其中的貧困戶實現家邊就業夢,還能年年都有好收成。
貧困戶向左念,流轉土地2.2畝(1467 m2),實現租金收入2200元/年,2017年開始在葡萄園打工,每年收入17000元,最高可實現年收入19200元。佑溪村村民張為民流轉土地3畝(2000 m2),2019年參與種植洪山菜薹,667 m2產量3000 kg,收購價為4元/kg,可實現年收入36000元,比往年種植高粱、紅薯等傳統農作物的收成高多了。穩定的經濟收入讓貧困戶初嘗產業扶貧的甜頭,激發了更多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同時也帶動佑溪村、魏家洲村等近百個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發展蔬菜種植。據統計,2020年,在合作社的有力帶動之下,122戶社員在村里就業,戶年均增收1.2萬元以上。
目前合作社有固定工人8名,主要負責除草、修剪等日常管理,在每年疏花疏果等最忙的2個多月,每天有近20名工人在田間勞作。而之前他們大多在家務農,經濟來源薄弱,農閑時外出打工,自從加入合作社,月工資最高可達3000元,年收入可確保在2.5萬元左右。同時,合作社也吸引了不少長期在外打工的村民返鄉,加入合作社果蔬園管理,他們掌握了果蔬種植技術,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實現了在家門口的就業夢,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胡興國敏銳捕捉市場發展規律,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戰略,按照統一標準、統一育苗、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規程、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6統一”原則,實現良種直接到田、技術直接到人。統購統銷,廣大種植戶不愁市場銷路,有效激發了貧困戶參與的積極性。
2019年,他在佑溪村主導實施“訂單農業”,前期42戶貧困村民參與種植洪山菜薹,150畝(10 hm2)洪山菜薹歷經81天的旱災,他帶頭開展人工灌溉、科學進行技術指導,使得成片的洪山菜薹長勢喜人,優質率高,采收時分級捆綁,長短粗細一致,外觀色澤鮮亮,品相極佳,暢銷市場,成功實現當年投產當年收益。該合作社被第七屆世界軍運會指定為“洪山菜薹”直供基地,讓農戶享受到產業發展的豐碩成果。
2020年,他將蔬菜基地擴大100畝(6.67 hm2),在位于流溪流域境內的向日嶺村種植洪山菜薹,成功吸納50余戶村民加入合作社種植洪山菜薹,從育苗、移栽、田間管理到采摘、分揀、打包、發貨,全程參與,并定期深入田間地頭查看菜薹長勢,及時與種植戶交流種植經驗,保證管理環節落實到位,采收時分級捆綁,以確保優質優價,當年投產當年收益,年產值突破150萬元。
農閑或農忙前期,合作社定期舉辦科普技能培訓,包括蔬菜播種育苗技術、大棚溫光水氣肥調控技術、果蔬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等,讓眾多村民實現從農民到產業技術工人的華麗轉變。
現如今,胡興國又在謀劃農業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新模式,不斷探索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2021年,歷經近4年精心培育的豐之源葡萄采摘園,夏黑、巨玫瑰、陽光玫瑰、妮娜公主、戶太八號等八大優質品種,以其高顏值和優品質吸引了眾多市民慕名前往休閑采摘。隨著采摘游客的逐漸增多,周邊農家樂的客流量也“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市民驅車來到高家堰鎮,摘葡萄、吃農家飯、住民宿,為鎮域鄉村旅游注入生機和活力。
未來,他將以“農業+”為引擎,充分撬動沿流溪河谷境內的葡萄采摘基地的優勢資源,創新發展休閑采摘、觀光體驗、特色餐飲、民宿客棧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休閑旅游新方向,探索實踐農旅融合新模式,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