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珊(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
2000年,由Ronnie Abergel等五位年輕人創立的名為“停止暴力”的非政府組織為了反暴力、加強對話,在丹麥羅斯基德音樂節上現場出借75名真人圖書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交流,Living Library(活體圖書館)由此誕生。2010年,因美國一家私人公司發布律師函聲明“Living Library”在美國已被注冊,這種形式被改稱為Human Library(真人圖書館)。目前,國外真人圖書館實踐活動基本效仿“丹麥模式”,已遍布世界各地,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相當可觀[1]。然而,筆者查閱各大網站及數據庫發現,國外在真人圖書館方面的研究論文較少,基本都是活動介紹,呈現出“重實踐、輕研究”的特點。
2008年,美籍華裔圖書館學專家曾蕾教授在博客中以《新型圖書館新業務:出借的書是人》(TheNewLibraryFad:BorrowaPerson)為題,首次將living library(活體圖書)帶進中國[2]。同年12月,在上海舉行的“2008數字圖書館前沿問題高級研討班”上,15名圖情專家作為“圖書”被與會者借閱,這是國內真人圖書館由理論到實踐的首次嘗試[3]。2009年,由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舉辦的“薪火相傳Living Library經驗交流活動”正式拉開了國內真人圖書館實踐的序幕[4]。之后,真人圖書館在中國蓬勃開展,成為學術研究熱點,成果頗豐。然而近年來,除了依托于上海樂創益公平貿易發展中心和廣州樂島共建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荒島圖書館”和一些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依然堅持建設真人圖書館外,很多民間團體組織的真人圖書館迫于資金壓力紛紛關閉,讀者的參與熱情有所冷卻,高品質理論成果逐漸減少。因此,了解真人圖書館的整體研究概況、找到理論研究的不足,對于高質量開展真人圖書館的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11月4日,筆者以檢索式“SU=‘真人圖書館’+‘真人圖書’+‘活體圖書館’+‘活體圖書’+'human/NEAR 0 library'+'human/NEAR 0 book'+'living/NEAR 0 library'+'living/NEAR 0 book'”在CNKI中國知網總庫的“學術期刊+博碩論文+會議論文”子庫內進行不限時間范圍的中英文擴展檢索,共得到859條結果。剔除外文數據庫一般介紹性文獻145條后,剩余714條中文文獻。按時間排序,筆者找到了國內最早的一篇關于真人圖書館的研究論文,即林夢笑于2009年6月15日在《圖書館研究與工作》上發表的《圖書館活體資源芻議——以“活體圖書館(Living Library)”為例》一文。在剔除早于這個時間節點的干擾性文獻、非學術性文獻和完全不相關文獻后,共剩余594篇用于主題分析。
真人圖書館自2008年進入中國后傳播很快,2009年起發文量逐年遞增,到2014年達到頂峰,其后逐年遞減。研究成果集中在“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筆者通過CNKI的“主題分析”功能去除了594篇文章中的“真人圖書館”“真人圖書”“Human Library”“Human Book”四個詞頻最高的干擾性關鍵詞后,發現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活動案例推介及經驗總結、中外真人圖書館對比研究、活體資源館藏價值的研究、真人圖書館本質的研究、真人圖書館的應用研究、真人圖書館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六個方面,此外,有其他一些零散的研究主題。
真人圖書館源起國外,因此對于國外真人圖書館的情況推介在國內早期真人圖書館學術論文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蔡屏介紹了利斯莫爾市活體圖書館的情況[5];邊國堯介紹了加拿大“真人圖書館日”活動概況及其啟示[6];任杰介紹了澳大利亞梅爾維爾市的真人圖書館服務[7];熊太純認為我國可以借鑒歐洲、美洲、亞洲的一些國家的真人圖書館活動的經驗[8]。
國內引進真人圖書館的方式是拿來主義,即先實踐再研究,因此,國內真人圖書館案例及經驗總結類論文為數不少。任杰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鮮悅Living Library”服務案例[9];劉欣等介紹了濟寧學院“子悅@Human library”在真人圖書館品牌構筑方面的實踐[10];張秋等分享了“學在清華·真人圖書館”的實踐及經驗[11]。
基于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差異,國內外的真人圖書館存在明顯不同,因此一些學者對中外真人圖書館進行了對比研究。曾婷以美國阿肯色大學圖書館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對比了中外高校圖書館Human Library在舉辦宗旨、人書類型、舉辦形式、活動頻率、服務對象、反饋形式、合作單位、借閱規則、人書保存方面的差異[12]。吳云珊基于中西文化差異,對比了中西真人圖書館在宗旨、選題、借閱、選址方面的差異[13],并分析了出現這些差異的原因[14]。高飛從文化差異的視角分析了中西方真人圖書館存在的區別[15]。陳琳從真人圖書的選擇、真人圖書館的組織形式、服務群體等幾方面對國內外真人圖書館服務進行比較分析[16]。柯丹倩等對比了國內外Living Library的實踐活動特點與理論研究特點[17]。
“人”作為真人圖書館的知識載體,其能在承載顯性知識的同時,承載其他知識載體顯現不了的隱性知識,而且能夠被管理,因此真人圖書具有館藏價值。很多學者依據這個思路展開了圍繞活體資源館藏價值的相關研究。林夢笑指出,活體圖書與傳統意義的印刷型、數字型資源所起的作用是一樣的,即傳播信息、傳播知識和傳播思想;活體資源的特性是具有互動性、不可復制性、開放性、互薦性,因此是一種特殊的館藏資源[18]。真人書的知識形態基本上都是隱性知識,因此,傳統圖書館提供的是顯性知識的單向流通服務,而真人圖書館提供的是隱性知識的雙向流通服務[19],彌補了傳統圖書館在個體隱性知識管理上的空白,實現了隱性知識的轉移,推動了新知識的生成[20]。
真人圖書館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國內學者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一則認為是一種活動。《中國圖書館學會關于開展2016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提出,“宣傳圖書館創新閱讀案例,推廣真人圖書館、閱讀療法等圖書館閱讀活動方式”[21]。童萬菊認為,真人圖書館是具有主體和客體的實踐活動[22]。
一則認為是一種模式。畢洪秋等認為,真人圖書館是一種新型的公共閱讀模式,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閱讀推廣新模式[23]24-25;舒文剛等認為,真人圖書館創新了圖書館知識服務理念,是一種全新的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24];王培林認為,真人圖書館是一種隱性知識轉移的元認知模式[25];吳云珊指出,真人圖書館是一種個體隱性知識管理模式[20]。
一則認為是一種平臺。南愛峰認為,真人圖書館本質上是一種多種人際交流聚合性平臺[26];吳云珊指出,真人圖書館本質上是深度會談聚合性平臺[27]。
①應用于文化傳承。周一苗等認為,真人圖書館活動的思維性特色館藏具有文化傳承作用[28];張輝等認為,真人圖書館活動在民俗文化傳承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是我國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的新形式[29]。
②應用于閱讀療法。李萍等指出,真人圖書館可以實現“書”與讀者之間的雙向交流互動,達到更好的閱讀治療效果[30];柯丹倩認為,真人圖書館為閱讀療法服務提供了新契機,并提出以需求為導向助推真人圖書館閱讀療法的實施[31]。
③應用于學科服務。姚敏認為,真人圖書館是嵌入式學科服務發展的新推手[32];高飛提出將真人圖書館的發展理念引入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為嵌入式學科服務的發展提供新契機[33];吳云珊認為,真人圖書館模式可以作為學科服務知識共生模式的優選方案之一[34]。
④應用于文化扶貧。李薇提出將真人圖書館應用于文化扶貧領域,開辟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助推文化富民的新路徑[35];黃慶文認為,真人圖書館在精準扶貧中的應用價值要遠大于真人圖書館在城市中起到的作用[36]。
⑤應用于閱讀推廣。畢洪秋等認為,圖書館閱讀推廣引入真人圖書館可以豐富館藏資源,拓展空間服務模式,為傳統圖書館閱讀推廣注入新活力[23]39;李宇等認為,真人圖書館融入了西方文明信息服務理念,拓展了人與人之間信息傳送、知識共享的溝通渠道,創新了閱讀推廣活動的服務模式[37];王萍認為,真人圖書館使閱讀推廣服務向個性化、縱深化和立體化方向發展[38]。
很多學者對真人圖書館進行了冷思考。楊廣鋒指出,真人圖書館面臨讀者功利化閱讀需求、真人圖書理想書單獲取不足、服務轉型和資源限制等發展瓶頸[39];唐野琛指出,真人圖書館面臨缺乏統一的真人圖書館規范、未受到公共圖書館的廣泛重視、非圖書館的組織者面臨較多困難、不同組織者之間缺乏合作、缺乏真人圖書資源庫等問題[40];萬文娟指出,真人圖書館存在信息獲取的不公平、信息的失真、隱私信息的泄露、知識產權的侵犯、失范行為難以追究責任等信息倫理問題[41];張真一指出,真人圖書館遇到了服務理念的誤解、實施范圍有限、缺乏科學管理等發展瓶頸[42]。
如果將真人圖書館看作一種模式,則國內理論界始終沒有厘清真人圖書館模式和其他模式的邊界,對真人圖書館的模式特征和模式本質依舊模糊,尚未明晰真人圖書館與講座等課堂模式、沙龍等聊天模式的區別。真人圖書館基礎理論體系的缺失造成真人圖書館缺乏理論縱深,沒有堅實的理論體系作支撐,導致真人圖書館的實踐之路越走越窄,難以持續。
真人圖書館在不同環境里可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環境分為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社會環境,其中社會環境對真人圖書館的影響十分顯著。所謂社會環境,是指政治環境、經濟環境、道德環境、法治環境、信息環境、文化環境、心理環境等宏觀因素的綜合,研究真人圖書館不能脫離它所處的社會環境。但目前僅有涉及文化環境[13]的研究,卻少有涉及信息環境、法治環境、經濟環境等其他社會環境的研究,不得不說是國內真人圖書館研究的一個缺陷,阻礙了真人圖書館本土化的進程。
信息技術對真人圖書館的管理方式、借閱方式等會產生直接影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后,先進的技術手段對保證真人圖書館的日常運行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保持與時俱進的技術研究,是真人圖書館保持活力的基本方法。以往的研究中,有學者涉及5G、VR、8K、AI等技術賦能真人圖書館升級的研究[43],但少有從真人圖書館發展需求出發,反向驅動新興技術的研發、轉化和應用。適時為真人圖書館量身定做適合的科技外衣,是切實提高真人圖書館在多變的信息環境中的親和力的應用性課題。
真人圖書是“人”,讀者是“人”,真人圖書館工作人員是“人”,“人”決定了真人圖書的質量和真人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同時影響著讀者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因此,研究真人圖書館離不開研究“人”,而現有的真人圖書館研究成果中鮮有關于“人”的研究。人有情緒、心理、年齡、閱歷的變化,這些變量是真人圖書館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摸索和分析“人”的規律對探索真人圖書館的發展規律有著重大意義。如,如何分別管理真人圖書的確定性知識和不確定性知識、如何將借閱雙方的情緒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等,都是具有實用性的研究主題。
真人圖書館相關綜述類研究成果不少,但缺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類研究成果。目前,大量的實踐總結類論文局限于對真人圖書館進行主觀評價,鮮有基于數據的客觀評價,基本沒有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更沒有為真人圖書館建立評價模型。如果不對真人圖書進行多維度評價,則無法得知其借閱效果,無法激勵其主觀能動性,無法保障真人圖書征集出版工作的數量和質量。同時,如果不對真人圖書館的管理和運行進行多維度評價,則無法了解其開展情況,無法落實改進措施,無法明確發展方向,無法評估其存在的價值。
真人圖書館基礎理論研究應明確真人圖書館相關概念,包括定義、內涵、外延、本質、特征、分類等,同時明確真人圖書館的一些基本觀點,并圍繞這些基本觀點構建一套真人圖書館理論體系。只有把基礎理論研究做扎實,真人圖書館的發展才有堅實的底盤。同樣,真人圖書館要想有突破性的創新,其基礎一定是理論創新。如,研究真人圖書館模式創新,首先要區別模式和形式的內涵:模式必須有其特有的模式特征,模式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不是任何形式都能稱其為模式。因此,真人圖書館模式創新絕不是簡單的活動形式總結,而是模式在本質上的根本性變革,必須依靠理論創新。真人圖書館以人為書的特殊性在于這種借閱方式能激發人的全部感官。因此,可以考慮引入文化習得理論[44],從“閱、讀、寫、思、行”的立體閱讀視角尋找真人圖書館理論發展的突破口。亦可以從共生服務理論、偏利性雙向受益的共生服務視角開辟真人圖書館理論研究的新視野[45]。
真人圖書館的應用情況和其應用環境休戚相關,環境研究是提高真人圖書館應用契合度的重要途徑。真人圖書館如果不適應它的應用環境,則在該環境中基本沒有推廣價值。因此,有必要開展真人圖書館所處的環境研究。
首先,以社會環境為重點,輻射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開展全面的環境研究。可以結合我國的政治環境、文化環境、信息環境、法律環境、社交環境、道德環境等,以中國化真人圖書館為研究對象,研究這些環境對真人圖書館的影響,并穩步開展真人圖書館普遍特征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應用性、推廣性較強的真人圖書館本土化研究。其次,重視環境的變化。新的政治導向、新的法律文件、新的文化風尚、新的信息技術等都會引起真人圖書館所處環境的變化,研究這些變化對真人圖書館的影響,并找到真人圖書館適應這些環境變化的方法,是今后真人圖書館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真人圖書館的技術研究主要解決真人圖書館的便捷性、人文性和親和力問題,讓真人圖書館用起來方便、看起來友善、管起來貼心,成為讀者身邊的重要工具、圖書館員才華的施展平臺。新技術、新工具、新媒體的運用可極大提高真人圖書館的形式繁衍能力,在不同的應用場景演變出不同的表現形式。筆者建議從資源、場景、交互幾個維度入手,在進一步優化真人圖書館實地借閱場景的同時,重點開展真人圖書館線上借閱場景研究。以實現泛在真人圖書館為目標,開展云計算、虛擬現實、人工智能、5G、融媒體、AI、數字存儲等[43]新技術在真人圖書館的應用研究、升級研究、價值研究以及拓展研究。
真人圖書館的建設者、管理者、運營者、研究者、借閱者及被借閱的“書”都是真人。可見,在真人圖書館各構成要素當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人。研究真人,主要研究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從真人圖書館藏書建設角度看,研究真人的自然屬性,主要包括研究真人的需求特征、應征動機、公益動力等真人圖書激勵問題,目的是尋求真人書源建設的長效機制;研究真人的社會屬性,則要研究自然人在被賦予書的屬性后的責任、義務、不確定性等內容。從真人圖書館管理運行角度看,研究真人的自然屬性主要從真人圖書工作人員的引進機制、培訓模式、職業路徑等方面開展研究;研究真人的社會屬性,則要研究真人在被賦予真人圖書館工作人員屬性后的職能體系、管理模式、考評方法與獎懲機制等內容。
綜上所述,真人圖書館的真人研究就是研究如何通過各種機制克服人才短板問題,想方設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真人圖書館進行多維評價研究,是真人圖書館開展可持續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真人圖書館評價研究,就是要從主觀和客觀兩個維度完成真人圖書館的預期評價、實際評價、過程評價、差距評價等。設定指標、建立模型,是進行客觀評價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搜集、追蹤基礎數據,對真人圖書館以及其各個要素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建立常態化反饋機制是進行主觀評價的基礎,通過平臺的即時借閱評價、不定期的調研問卷等方式對真人圖書館及其各要素進行聚類分析并得出結論。建立完善的真人圖書評價體系有利于規范真人圖書的出借質量、增強真人圖書的出借動力、加大真人圖書館對潛在真人圖書的吸引力。同時,有利于規范真人圖書館的運作方式、增強真人圖書館的發展動力和親和力,從而提高全社會對公益服務的關注度。綜上所述,評價研究是真人圖書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真人圖書館不斷發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