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湜
(徐州市青少年宮,江蘇 徐州 221000)
校園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而校園新聞就是對這個“小型社會”的重要信息進行收集,并將信息進行匯總撰寫成新聞稿件的文學形式,與一般的文學形式不同,校園新聞需要具有真實性,能夠反映真實的校園生活,同時對于稿件的專業性也有比較高的要求,盡管是屬于校園內的新聞,也需要嚴格地按照新聞稿件的撰寫要求進行撰寫。在中學階段,學生的語文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具備進行校園新聞寫作的基礎條件,中學階段的校園新聞寫作不僅能夠促進學校宣傳工作的開展,同時對于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學修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方面需要重視鼓勵學生進行校園新聞寫作,但是從現階段中學校園新聞寫作實踐來看,很多學生并為掌握校園新聞寫作的技巧,在寫作的過程中暴露出了比較多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園新聞寫作的嚴肅性以及學生的寫作能力水平,因此,需要對中學校園新聞寫作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有效指導學生校園新聞寫作的方式方法。
新聞既屬于文學范疇,也屬于傳播學范疇,新聞有著廣義與狹義上的區分。從廣義上來看,報紙、廣播電視以及網絡中所傳播的消息以及通訊、特寫、調查報告等均屬于新聞。從狹義上來看新聞專門指代具有時效性的消息。校園新聞在很大程度上就屬于狹義上的新聞,對于信息時效性以及價值具有比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能夠反映真實校園生活,還需要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
與常規的新聞寫作不同,校園新聞寫作更多是對專業新聞寫作的模仿。如果將學校比作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那么校園新聞寫作就是模仿社會新聞寫作的要求與特點,以校園內的人和事為寫作對象的一種新聞寫作形式。總的來說,校園新聞創作可以分為采訪以及寫作兩個部分,對于學生來說,寫作并不陌生,但是如何通過采訪獲得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是大多數學生不了解的。實際上校園新聞的采訪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針對學校內領導、教師以及學生的采訪,通過這種采訪往往能夠獲得間接性的信息材料;另一方面是直接參與校園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第一手的新聞材料。長期應用這兩種采訪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新聞信息的敏感度,并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
校園新聞還具有真實性以及時效性的特點。校園新聞內容取材于校園生活,真實性是新聞生命力的來源,需要校園新聞寫作者以事實為根基,進行新聞創作,避免隨意杜撰。校園新聞內容必須是有價值的內容,新聞內容的價值不僅僅取決于新聞所描述的時間本身,也取決于新聞是否具有時效性,如果新聞信息缺乏時效性,那么自身的價值也不復存在。對于中學校園新聞寫作來說,需要嚴格地按照新聞寫作的相關要求,整理信息組織語言,從而提升對于讀者的吸引力,并較為真實地反映校園生活。
新聞寫作不同于一般文學寫作,在新聞寫作中新聞事實對文章內容起到支撐性的作用,敘述是新聞寫作主要手法,為了提升新聞稿件的文學性,可以適當的應用描寫,需要盡量避免在新聞寫作中應用議論或者抒情的表現手法,從而保證新聞內容的客觀性以及詳實性。但是目前來看,很多學生在初次接觸新聞寫作時,往往對于新聞寫作的相關要求不甚理解,習慣于在新聞稿件中應用華麗的辭藻,將新聞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這就到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稿件本身的客觀性以及真實性,降低了新聞稿件的價值。
通訊稿是一種常見的新聞稿件形式,該新聞稿件形式,對于新聞內容的生動性以及詳實性具有比較高的要求。中學階段的學生在創作通訊稿件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細節把控,通訊稿件的細節把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稿件的質量。對于讀者來說,在閱讀相關稿件時,往往通過稿件所描述的細節來分析事物的全貌,而這一特點就要求學生在創作通訊稿件的過程中需要具有捕捉細節的意識,細節不僅包括特定場景的鏡頭,同時也包含事物細小的局部,通過對相關場景進行細致的描寫,讓讀者能夠對通訊稿的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從中學階段學生創作通訊稿件的情況上來看,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對細節的把控。比如,關于記錄校園活動方面的通訊稿件,學生往往會寫師生踴躍參與,學生表現出了比較高的積極性,但是通篇下來卻找不到一處細節敘述。在通訊稿件中可以進行適當的抒情,但是通訊稿件中的抒情語言需要建立在大量細節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讓通訊稿件的情感基調有足夠的細節支撐,讓讀者在閱讀新聞稿件的過程中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
在新聞稿件中,除了新聞事實,新聞背景也是重要的新聞組成部分,新聞背景對信息事實的內容進行補充說明,從而進一步完善新聞的內容,提升新聞內容的全面性。如果在新聞稿件中缺乏新聞背景,很可能會讓讀者產生閱讀障礙,同時也會導致讀者對于新聞內容的認知產生偏差。在校園新聞報導中常常會出現校領導會見、校領導組織講座的相關內容,從學生對于該類事件的新聞描述來看,新聞稿件的內容往往局限于事件本身對于相關事件的背景并沒有進行進一步的說明,這就導致新聞內容缺乏足夠的說服力,讀者無法通過新聞背景來對新聞事實進行判斷,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聞內容的全面性以及可信性。
盡管近些年來校園傳媒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對于學校來說,往往不會招聘專業的人員進行新聞宣傳,此外,很多新聞專業的人才不具備教師資格證,因此,難以通過教師的身份,進入學校指導學生的新聞寫作。在校教師盡管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對于新聞寫作的相關要求也往往不甚了解,這就導致在日常的教學中,難以為學生做出專業的新聞寫作指導。針對這些問題很多學校傾向于鼓勵學生自我學習,培養“校園小記者”,但是新聞寫作對于專業性具有比較高的要求,學生通過自學所掌握的新聞寫作技巧往往是不全面的,在新聞寫作要求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這就導致學生所創作的新聞稿件存在較多的瑕疵。
自學是中學生進行新聞寫作學習的主要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參考媒體的新聞寫作稿件,通過對相關稿件進行模仿完成學習。但是目前來看,學生在學習新聞寫作的過程中存在方向上的問題。校園新聞寫作主要將校園內發生的事件作為新聞稿件的內容,而社會媒體的寫作對象則要更加宏觀,在寫作的內容上與校園新聞寫作存在比較大的差異,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方向上存在問題,所學習的內容不符合校園新聞寫作的相關要求。此外,目前隨著網絡傳媒的發展,社會媒體的新聞寫作也沒有嚴格的按照新聞寫作的相關要求來進行,新聞稿件存在不規范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社會媒體對于學生新聞寫作的標桿作用,導致學生難以找到優質的模仿對象。
校園新聞寫作往往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在教學的過程中,以作業的方式布置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強制性,導致學生在進行校園新聞在進行校園新聞寫作的過程中帶著應付差事的心態,為了能夠完成任務,學生甚至會杜撰新聞內容,這就偏離了新聞寫作的初衷。與大多數寫作教學一樣,校園新聞寫作教學也需要以興趣為依托,通過激發學生的新聞寫作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校園新聞寫作。但是目前來看,針對校園新聞寫作教學,教師所應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主要通過在課堂中為學生講授基本的新聞寫作技巧,讓學生在課下完成新聞寫作任務,實現新聞寫作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存在諸多弊端,一方面,由于學生興趣不強,在課堂環節,缺乏深入了解教師講解內容的意愿;另一方面,布置寫作任務這種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反感,學生帶著完成任務的心態進行新聞寫作,自然在寫作的過程中無法體悟到新聞寫作的相關要求與技巧,對新聞寫作不求甚解,導致所創作的新聞稿件規范性不強,偏離新聞稿件的基本要求。
盡管目前校園媒體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校園新聞稿件的讀者卻寥寥無幾。主要的原因在于新聞創作者在進行新聞寫作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新聞的趣味性,習慣于程序化的寫作,導致新聞內容缺乏生氣以及創新,無法吸引讀者群體。吸引更多的讀者閱讀新聞稿件是提升新聞寫作價值的關鍵,想要提升新聞稿件的吸引力就需要創作者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挖掘具有較強可讀性、故事性以及趣味性的人和事,以更加新穎的觀點來解讀以及描繪新聞事件。比如,針對新生入學的報道,傳統的新聞寫作方式往往描繪學校接待新生的流程以及新生的精神面貌等,這樣的新聞寫作方式雖然比較規范,但是寫出來的內容缺乏吸引力,很難讓人有閱讀的欲望。而更為有吸引力的寫法需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挖掘出更加具有深度的新聞內容,這需要創作者靜下心來,仔細觀察時間的全貌,捕捉新聞事件中的閃光點,從而加以報道。比如,在對新聞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關注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生,了解這些新生背后的故事,最終通過資料整理與語言文字優化,進行獨具特色的新聞報導。除了對新聞內容本身進行創新,也可以對新聞標題進行創新,提升新聞標題的吸引力,對于讀者來說,新聞標題具有導向作用,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新聞標題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欲望,充分吊起讀者的胃口,從而增加新聞稿件的閱讀量。
導語是新聞內容的濃縮,蘊含著新聞的精髓與靈魂。因此,在進行校園新聞寫作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新聞導語的撰寫。但是目前來看,很多學生在撰寫新聞稿件的過程中,往往忽視對導語內容的提煉,沒有充分認識到導語的重要性,導致新聞導語存在流水賬問題以及散文形式導語問題。導語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煉重要的新聞信息,并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常見的新聞導語寫作模式主要有直敘式、描寫式、設問式、引用式等。在寫作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新聞稿件的內容特點,靈活地應用不同的導語寫作模式。比如,針對校園運動會的新聞寫作,就可以應用設問式的導語寫作模式,針對比賽的成績進行設問,通過設問的方式不僅能夠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引導讀者繼續閱讀,充分發揮導語的作用。
提升學學生校園新聞寫作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學校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對于學校來說,需要為學生學習校園新聞寫作提供良好的環境,目前來看,學校缺乏專業的教師對學生新聞寫作進行指導,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通過在網絡上收集與新聞寫作相關的課程,對學生實施專業化的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學校需要加大投入,完善學校的網絡基礎教學設施,讓學生有條件利用校園網絡以及設備學習新聞寫作;對于教師來說,需要轉變傳統單一的新聞寫作教學方式,將提升學生新聞寫作興趣作為實施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以將項目教學法引入到新聞寫作教學中,讓學生以完成項目的方式來學習新聞寫作,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新聞寫作教學,保證學生在新聞寫作教學中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組織新聞寫作比賽,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對新聞寫作的興趣;對于社會來說,需要提升新聞媒體行業從業者自身的責任感,不斷加強對自身的要求,提升新聞寫作的規范性,學生主要通過自學來學習新聞寫作,而社會新聞媒體是學生主要的模仿對象,社會新聞媒體的新聞寫作是否規范直接影響學生對于新聞寫作的認知以及學生的新聞寫作習慣,因此,社會新聞媒體工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責任感,充分認識到自身行為對于廣大學子的影響,重視提升新聞稿件的質量,為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這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以及正確的新聞寫作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校園新聞是加強學校宣傳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近些年隨著校園媒體的興起,校園新聞寫作的重要性也不斷提升。中學階段的校園新聞寫作對于幫助學生養成規范的寫作意識,掌握工具類文章的寫作技巧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來看,學生在進行校園新聞寫作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新聞事實不足,稿件細節描寫不足等,這與學校缺乏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媒體標桿作用不強有著直接的關系。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加強對校園新聞寫作技巧的分析,改進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寫作指導,并加強校園宣傳,從而提升學生的校園新聞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