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曉燕
運達股份是浙江省新能源領域的科技領軍企業,企業市場占有率長期排全國前列。開年以來,受行業競爭、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零部件采購物流不暢、人員流動受限、項目開工實施作業難等因素影響,運達股份發展面臨挑戰。
如何破圈?向科技創新要力量,運達股份持續在科研攻關、技術創新、數智平臺等方面下功夫,潛心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企業營收再創佳績,實現了逆勢增長,為綠色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今年以來,在政策加碼、財稅支持和要素保障等一系列舉措的扶持下,運達股份基于對不同電壓等級新型電氣系統的研究,率先推出了陸上新一代大兆瓦雙饋電氣系統——風電機組10.5kV 電氣系統的核心技術,并通過產業化帶動行業電壓轉型升級,飛速蝶變。據悉,該系統不僅打破了行業電氣系統設計的瓶頸,還有效降低了工程設計的難度。
數據顯示,近3 年,運達股份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占到銷售比重的4.3%左右,擁有專職研發人員370多人。憑借強勁的科研力量和研發創新平臺,運達股份領跑成果接連涌現,以自主創新不斷引領風電領域的科技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加速推動風電行業駛入了發展快車道。
通過聚焦核心關鍵技術,運達股份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多項技術空白,在“雙碳”賽道上風馳電掣,逆勢飄紅。
“海風”系列9MW 海鷂平臺WD225-9000,是運達股份從陸地走向深海的重大實踐。“該機組是目前國內同等容量單千瓦掃風面積最大的抗臺型機組,發電性能較同類型產品提升15%,性價比非常高。”運達股份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棋介紹。這是根據浙江舟甬臺溫地區的海域地質條件、海風資源等“量身定制”的光電機組,即使與當年的臺風“桑美”正面交鋒,也能毫發無損,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玲說。
據悉,該項目獲省科技廳項目支持,并將在今年實現批量安裝。一經實現,將以優異的發電性能、最優性價比助力我國臺風海域海上風電機組實現平價上網,也將為企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通過打造數字化場景應用,實現“人工運維”到“智慧運維”,運達股份全面升級風電現場運維管理。運達股份自主研發的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PHM)系統預警單準確率達88%,能夠有效保障風電機組運營管理、預警監測等核心業務系統安全、高效、可靠運行,實現能源生產經營效益的持續提升,形成新增長極。“我們將進一步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拓寬風電新業態、新模式,在堅持技術攻關的同時,推動各環節智能化、專業化,不斷提高發電效率和可靠性,為實現國家‘雙碳’戰略目標貢獻智慧力量。”高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