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曄旻 圖老山貨

▲雖說“韶”字有美麗的含義,但“韶刀”絕不是褒義詞。合肥話中有一個方言詞“韶刀精”,就是用來揶揄那些愛打扮的人,這可不是什么中聽的話語。
江淮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兩省地域中,夾在長江以北與淮河以南的這片地帶,譬如南通、揚州、泰州等地。但有一些城市,如南京、鎮江雖然都在長江以南,方言也屬于江淮方言。
在漢語方言地理上,江淮方言帶是北方話與南方話接壤的前沿地帶,也是兩者間的過渡地帶,這種過渡性帶來的“多變感”,在江淮話內部也有體現。比如“下雨”這個詞,在南通話中說“落雨”,泰州話則是“落雨”“下雨”皆可,而揚州話里就只有“下雨”的說法了。從整體來看,江淮方言簡單易懂,但其中也有一些極具特色的詞匯,比如“冬至”,在江淮方言區普遍被稱為“大冬”,這種說法來自民間諺語“冬至大如年”。還有另一個詞匯“韶刀”,更是江淮方言中很有特色的詞語了。如不是江淮方言區生活的人,從字面上是很難猜到它的意思的。
在宋人編撰的音韻學著作《集韻》中,“韶”字有“美”的意思,但江淮方言中的“韶刀”并非指美麗的刀。這是一個疊韻連綿詞,借字表音,而與“韶”、“刀”兩字的字義無關。它指的是話多嘮叨,扭捏過分,是個貶義詞。在一些著名的古代小說中多有出現。《金瓶梅詞話》里的桂姐曾經說過:“娘,你看爹韶刀,頭里我說不出去,又來叫我”,西門慶也說過“怪狗才,太韶刀了!”這兩處的“韶刀”就是啰嗦的意思。《儒林外史》中有類似的用法:“你看儂媽也韶刀了,難道四老爺家沒有好的吃,定要到國公府才吃著好的。”《紅樓夢》里也有“賈蕓聽他韶刀的不堪,便起身告辭”的句子。這些句子中的“韶刀”,也可以換成“嘮叨”。
到了現代,揚州、淮安、合肥等地的方言里,還保留著“韶刀”的說法。譬如揚州話中,不但可以說“韶刀”,還可以單說一個“韶”字,便從“啰嗦”引申出了“腿腳不停擺動”的含義。而對于啰嗦、嘮叨的人,也有了一個統稱,叫做“韶貨”,這個詞也可以說成“韶八代”或者“韶奶奶”。從“韶刀”的含義可以推知,這些說法絕不是什么尊稱。
無論是“啰嗦話多”還是“腿腳不停抖動”,都會給人留下不穩重、輕浮的印象。所以若是要制止別人去做違背常規的事,江淮地區的人往往就會說:“別韶刀,沉穩些!”
由于“韶刀”是個口語詞,因此含義也常有變動。在合肥,當地方言中“韶刀”失去了“啰嗉、嘮叨”的本意,而用來表示“顯擺,愛打扮”的含義。比如,“他昨天剛買了寶馬,就韶(刀)死了”,這絕不是表示稱贊,反而隱隱透出嫌棄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