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廣
小時候,常聽大人講:“吃飯只要八分飽,凡事只求八分好。”年近耳順之年的我,方才領悟這句話的內涵。
“凡事只求八分好”,體現知足常樂的人生哲理。為什么有人會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苦惱,就是缺乏自知之明,以致心累死磕的自殘結果。用禪宗來解讀,凡事在不盡處——勢不用盡,話不說盡,福不享盡,事不做盡,意味最長。
“甘苦”應適度??嗖栲ê?,再飲白水,水是甜的;啖過苦瓜,再嚼白饃,饃也甘甜爽口。蜜水飲多了,不僅沒有甜意,反會生出澀味;食鹽過量,齁住嗓子。大旱的土地頓遇大雨,會生板結之態,反而拒絕滲透;大饑之后,反有飽意,沒有進食的欲望;大富貴者,往往淡化物欲,心存素樸;貧寒之士,反倒張嘴是錢,追慕奢華……生活就是一張網,打撈起來的有幸福,也有痛苦,苦與甜是推動人前進的兩個輪子,只有善于把握航向,善于把握“進退”的度,才能長久航行,不致覆舟。
“進退”當適度?!吨芤住っ韶浴分赋觯骸耙院嘈?,時中也?!彼鲝埲肆⑸硇惺聭摍嘁藭r中。正確的事,由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和場合來做,就可以達到“時中”狀態。孔子闡明了“過猶不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認為做事須適度,既不能“過”,也不能“不及”,盛極必衰,否極泰來,物極必反。
“難得糊涂”歷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其實,“難得糊涂”,難在真正地懂得糊涂,知道在什么時機、什么場合下不賣弄聰明;難在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把握好糊涂的“度”。
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與“度”打交道:理想目標要適度,標準低了,變成鼠目寸光;高了,成了好高騖遠的空想。工作強度要適度,低了無法完成任務;高了人會暈倒,進而無法再工作。營養要適度,攝入多了,營養過剩得不償失;攝入少了,人會營養不良,無法健康生活和工作。鍛煉要適度,運動量小了,達不到鍛煉效果;大了,反而對人造成傷害。在現實生活中,要將“度”的哲學活學活用,達到莊子所說的“合于桑林之舞,中經首之會”的境界。
(凌云木摘自《祝您健康·文摘版》2021年第11期圖/雨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