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浦彌太郎

很久以前,我去一家有名的圖片設計事務所的時候,事務所里兩個很專業的、合作了多年的設計師,情緒十分激動地在吵架。
雖然當時事務所里還有我這個等著開會的外人,他們倆也不管不顧地爭吵,基本上可以說是在相互大喊大叫。
“真是對不起,他們經常這樣的。”
助手很慌張,但是我覺得看到了設計創作的真實情況,一時看得出了神。
“一定要把東西做好!”兩個人像是做著投球游戲一樣全力以赴,所以作品也十分出色。他們這種可以像夫妻一樣大吵大鬧的關系,讓我印象深刻,似乎還感到了一點兒嫉妒。
意見不同就會發生碰撞,發生碰撞就是檢驗意見本身是否合適的最佳方式。噪聲也有噪聲的價值。
跟那些持有不同意見的人爭論,有時候會像是吵架一般。
我基本上是不喜歡爭執和吵架的,但是即便如此,我在跟那些越線了的人對峙的時候,仍會覺得,即使有碰撞也沒什么,甚至可以說有碰撞會更好。
我小的時候,每周都會跟朋友吵一次架,而對方一定是跟我關系很好的朋友。吵架并不是因為討厭對方,而是因為想讓關系變得更好。
我們會吵到兩個人都哭起來,像是小狗一樣變臉,直到精疲力竭兩個人都累了,說“咱們算了吧”才罷休。不可思議的是,我們吵完架以后,往往關系會比吵架之前更好。
使出絕殺招,往往會損傷對方的顏面,傷害對方的尊嚴,從而使憎惡與仇恨滋生。這種爭吵既不會磨合彼此的意見,又不會加深彼此的感情,更不會讓大家提出什么好的方案,反而會招致想要復仇這種可怕的情緒。
人類是很脆弱的,所以才會虛張聲勢。即便是平時很紳士、很中庸的人,被逼急了,也會急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正確性。在這種時候,可能會出現壓倒性的勝利,會分清楚黑白,會一目了然。請記住,爭吵的目的是改善關系。
至于那些吵了架會生出險惡之心的人,我們聰明的做法,就是不與其爭吵。
(周繼紅摘自《牡丹晚報》202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