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百勝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穩步發展,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地鐵在城市交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方便市民能夠快速出行,還能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BIM技術在地鐵施工中有著巨大的幫助,BIM技術是一種在工程建設中的數據化工具,通過建立模型從而綜合各種相關信息,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中進行信息的共享和傳遞,從而使技術人員可以快速地對產生的問題進行高效的解決。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BIM技術在地鐵土建施工進度管理當中的應用價值,并探討有效的應用路徑,以提高BIM技術的應用效果,改善進度管理的實際水平。
關鍵詞:BIM技術;地鐵項目;土建施工;進度管理
引言
BIM技術的發展也為地鐵施工項目進度風險的管理帶來了突破口。地鐵安裝施工項目施工復雜、風險因素多,施工安全關鍵點不易控制,通過BIM的VR技術進行工程信息集成管理與項目方案模擬,可以捕捉項目風險管理的關鍵節點,簡化項目質量安全分析的過程,使項目的風險預測與控制變得更準確、可操作性更強。基于BIM的VR技術在地鐵安裝施工中的風險管理研究對于地鐵安裝施工風險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1城市地鐵建設的特點和風險
對于地鐵建設,主要特點是施工的條件十分困難。因為地鐵建設主要集中在地下施工,又因為地下的環境不如地上那么的開闊,又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對于線路的分布,車流量的大小和地下水的分布等都需要做到精準無誤的考慮,這也導致地鐵建設困難重重。其次,地鐵建設會涉及許多領域專業化的技術,建設的難度系數巨大。需要在施工之前整合許多行業信息,在建設的過程中,對這些行業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也十分困難。因此,就需要高度集中的管理系統,方便信息的共享傳遞。施工風險系數高,地下土方的開挖會影響地上附近的建筑物,路面、綠化、管線等;基坑支護不當會引起地面坍塌;排水系統不合理會導致潛水排污泵堵塞而發生基坑積水現象等。不難看出,地鐵施工相對于地上建筑施工而言,其現場施工風險顯著加大。城市地鐵建設的風險主要有:設備使用不當、設備故障、安全設施缺陷、排水不佳、地下水流失、水土流失、施工材料不安全等。這些風險會影響地鐵建設的效率,也會危及到建設者的生命安全,更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2BIM技術在城市地鐵施工進度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2.1BIM技術對地鐵施工資源的動態跟蹤
地鐵施工空間的有限性,使得物資的堆放、機械的出入、人員的容納相對于地上施工項目來說難度加劇。并且,由于地鐵施工本身的工作量大,因此,傳統的項目管理無法兼顧對施工現場的每一個材料進行跟蹤管理。然而,BIM可以掛接商務、物資、合約等資料,使設備材料進場、機械排班、勞動力配置等情況更加清晰合理。除此以外,BIM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各類電子設備,如GPS、RFID(無線射頻識別電子標簽)、紅外線等結合,然后應用到項目管理中,可以清晰地掌握現場施工情況,并根據反饋的現場實時信息對地鐵施工過程中的資源使用情況進行動態跟蹤,使施工中各項工作安排更加經濟合理,從而加強了對施工進度及質量的管理。例如:盾構機何時推進以及推進的程度;不同地質情況下盾構機的種類和規格的選擇,等等。BIM技術和其他技術的結合使各參建單位更好地掌握施工現場的可視資料和靜、動態信息,減少決策和處理的時間,便于資源得到合理安排,有效保證了施工進度,節約了成本。
2.2建設BIM信息技術管理平臺
傳統的3D施工模型主要是對施工的內容、施工的技術來進行管理,缺少時間維度和項目維度,因而基于BIM技術搭建有效的信息管理平臺,不僅可以加強3D施工模型建設的精細化程度,還可以利用信息溝通的方式搭建一個有效的雙向溝通平臺,增加時間維度在整個平臺當中的指導作用。也就是說,應用BIM平臺可以提升原本的施工模型維度,從3D維度提高到4D維度,按照4D信息模型來對施工的進度計劃進行科學的指導,提高施工管理人員對整個項目的控制程度,并在具體控制的過程當中按照細節原則來進行施工的安排。在構建4D模型的過程當中,要根據實際工作的區域和單元來進行精細化的劃分,拆分模型做到精確,盡可能提高溝通配合的一致性。還要構建對應的名稱,進行一一復核,具體的任務分派條理清楚,做到任務實施的精細化建設。要按照虛擬建造的相關要求進行數據的細節處理,注重任務生成和任務傳輸,創建新的時間維度,進行進度的可視化
建設,融合原本的內容管理、機械管理、人員管理,做到一一對應。
2.3BIM技術對地鐵施工資源的動態跟蹤
地鐵施工空間的有限性,使得物資的堆放,機械的出入,人員的容納相對于地上施工項目來說難度加劇。而且,由于地鐵施工本身的工作量大,傳統的項目管理無法兼顧對施工現場的每一個材料進行跟蹤管理。然而,BIM可以掛接商務、物資、合約等資料,使設備材料進場,機械排班,勞動力配置等情況更加清晰合理。除此以外,BIM技術與計算機技 術,各類電子設備,如GPS、RFID(無線射頻識別電子標簽)、紅外線等結合應用到項目風險管理中,可以清晰地掌握現場施工情況,并根據反饋的現場的時實信息對地鐵施工過程中的資源使用情況進行動態跟蹤,使施工中各項工作安排更加經濟合理,從而加強了對施工進度及質量的管理。例如:盾構機何時推進以及推進的程度;不同地質情況下盾構機的種類和規格的選擇等。BIM技術和其他技術的結合使各參建單位更好的掌握施工現場的可視資料和靜、動態信息。
2.4加強監督檢查與審計指導
采用BIM技術可以對整個項目施工期間的質量進行全面的監測,尤其 是按照24h流程控制的方式來進行跟蹤和檢查,一方面通過BIM技術,管理人員可以對各個環節展示出的工程信息進行全時段的搜集,并且分解,了解到每一個工作組具體的施工內容如何,施工進度如何,是否已經按照科學的進度計劃來安排實際的施工內容。另一方面,通過BIM技術施工管理 人員也可以發現目前施工小組進度安排不合理的問題,并按照原定的計劃來進行施工安排的調整,對于一些擅自修改施工計劃的工作組及時進行約談,幫助其分析原因,找到原因,不斷調整策略,提高科學性,按照原有的進度進行良好的施工質量控制,從而提高整體性。除此之外,應用BIM技術還可以對施工的進度進行跟蹤和檢查,保障各個工作組可以在施工的過程當中相互配合,提高原因分析與制定策略的一致性與科學性,提高溝通效率,避免由于相互之間的不了解造成進度控制不合理。
結束語:地鐵建設在我國各大中小城市的興起,加快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施工進度的滯后不斷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也給城市的面貌帶來嚴重的影響,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因此,文章旨在將BIM技術與其他技術的結合,通過更科學的風險管理,有效緩解施工周期的壓力。這無論是對地鐵項目本身,還是對城市,或是居民,都十分有利。BIM技術與其 他信息技術的結合,其功能強大,應用廣泛,不僅局限于進度風險管理,還可以應用于成本分析、質量跟蹤等。推動BIM技術和相關技術的升級能
夠加快建筑行業的發展,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質量。參考文獻:
[1]吳洋.BIM技術在綜合體建設工程風險控制中的應用[J].建筑技術,2017(5):508-511.
[2]陳一鳴,唐會芳.基于BIM技術的PPP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J].項目管理技術,2017(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