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士冬,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科普作協理事。在《中國青年報》《中國中學生報》等雜志開有專欄。出版《跟唐詩宋詞學寫作》《呂不韋》等作品,獲第二屆“童話里的世界”童話故事創作大賽一等獎、《漫畫周刊》2020年度“讀者喜愛的好作品”獎、第十九屆“全國少年作家杯”征文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模仿范文】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①,夜靜春山空②。
月出驚山鳥③,時鳴春澗中④。
[作者簡介]
王維(約701-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詩人、畫家。其詩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其詩多表達禪理,被后人稱為“詩佛”。蘇軾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譯文]
在沉寂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悄然飄落。寧靜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驚動了山中的鳥,在春天的山澗里不時地鳴叫。
【寫作技巧妙梳理】
在描寫景物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獨地描寫動態或靜態,通常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若能將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完美地結合起來,以靜寫動、以動襯靜,那就會成功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場景。
動靜結合可以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給靜態的事物以生命力,又給動態的事物以沉靜,是一種很好的和諧統一的寫作手法——花落、月出、鳥鳴,都是動態的,卻無不在體現著一種沉靜。
【互動區】
哈嘍呀,15頁“古詩盲盒”的答案就是這首《鳥鳴澗》哦!
畫面中,芬芳飄落的桂花,樹下的人影,連綿山谷里的晚星,潔白朦朧的月光,誤會了清晨已經到來的鳥兒撲騰著翅膀的鳴叫,山澗溪水蜿蜒,陪伴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春山花落與明月光。
【寫作技巧小練筆——情景小劇場】
親愛的同學們,動靜結合往往用于景物描寫,那么你是不是有對景物的細微觀察呢?請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吧,不要忘記用上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哦!
【寫作參考示例】
山的那邊
文/江小白
初夏,暖暖的風將桃樹枝吹出了嫩芽,又在時光老人的陪伴下,慢慢開出一朵朵粉色的花兒。桃花香,總會引來蜜蜂和蝴蝶。蜜蜂嗡嗡嗡地飛,最后全部落到花上,靜靜地采蜜。這里真是太安靜了,一片花瓣落下都能聽得到響動。
那是一朵長在桃樹最下面的桃花,大家都叫她“丫丫”。丫丫很想去山的那邊看看,可是自己是一朵桃花,怎么可能離開自己的桃樹呢?
她輕輕嘆了一口氣,剛好被一只蝴蝶聽見了。
“丫丫,你怎么了?”
“我想去山的那邊看看,你知道山的那邊是什么樣子的嗎?”
蝴蝶輕輕地落到樹枝上:“不用去了,我剛從山的那邊回來,山的那邊是一片稻田,稻田里的莊稼已經開花了,我這幾天正忙著傳粉呢!”
“原來山的那邊是一片稻田。”丫丫心想。
小灰兔挎著籃子從山腳下走來,籃子里裝滿了胡蘿卜。小灰兔有些累,就靠在桃樹旁休息一小會兒。
“小灰兔,你知道山的那邊是什么樣子的嗎?”一縷風吹過,丫丫略微晃動了一下。
小灰兔拿出籃子里的一根胡蘿卜,啃了一口:“原來是丫丫呀,我剛從山的那邊回來,山的那邊是一個小村莊,每天中午的時候,每個人家的煙囪上都會有炊煙升起,村莊可熱鬧了。”
“原來山的那邊是一個小村莊。”丫丫心想。
一朵蒲公英在空中飛舞著,當風漸漸弱下來的時候,蒲公英也慢慢往地上落。蒲公英正好落在了丫丫的桃樹枝上,很輕很輕,沒有發出任何響動來。
“蒲公英,你知道山的那邊是什么樣子的嗎?”
蒲公英笑呵呵地說:“我剛從山的那邊飛過來,當然知道了!山的那邊有稻田、村莊,還有另一座山。山的那邊有許多楊樹和松樹,還有很多友好的小動物……”一陣風刮了過來,蒲公英又飛到了空中。
一個騎著自行車的小男孩兒,途經了這棵生長在道路旁邊的桃樹。桃花香,小男孩兒忍不住聞了聞。
“可真香,而且這里可真安靜。雖然有鳥兒在樹上嘰嘰喳喳叫,有風呼呼地吹,有葉子在落,有蝴蝶在飛,但是卻更加顯得安靜了。”小男孩兒喃喃自語,“這可真是個好地方,以后一定要常來這里。”
小男孩兒小心翼翼地折下了一根桃樹枝,丫丫就在那根桃樹枝上。小男孩兒將這根桃樹枝插在自行車的車筐里,向山的那邊騎去了。
小男孩兒摁了摁車鈴,丁零零的聲音伴隨著桃花的香味,來到了山的那邊……
【寫作參考示例點撥】
這是一篇類似于童話的小故事,文中的景物多處運用了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以動襯靜,使得這篇小故事非常活潑可愛。結尾處的留白,更是給人以美好的遐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