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
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繁忙,我總會被送到鄉下獨居的外婆家。
外婆家低矮的青磚瓦房夾在左右貼了白瓷片的小洋樓間,顯得樸素寒磣,不過屋內時常聚著的五六個玩牌的老人讓這里洋溢著暖與熱。齊整置放的砧板、灶臺,起了包漿的紅漆木柜,還有那張向陽處的土坯炕,一頂屋檐打包了一個老人生活的全部所需。
老屋連同那些老物件在光陰流轉中靜默穩然,變得最快的要數土坯炕邊青磚墻上裱糊的一張張舊報紙了。外婆愛干凈,裱糊的舊報紙稍有破損或是被煙熏泛黃,她就會及時更換掉。那些舊報紙都是做教師的舅舅特意捎回來的。也正是那些被糊在墻上的舊報紙開啟了我獨特、私密的閱讀之窗。
起初,我能從貼在舊報紙上的圖片識別出外婆有沒有換掉舊報紙,后來開始識字,能認清報紙上的大標題,能完整讀懂豆腐塊大小的一篇文章,直至看完一整面墻上的內容。臨著這面墻壁,我完成了初期的閱讀啟蒙。
時常,一到傍晚,淡黃色的燈盞亮起,吃罷晚飯,外婆靠在炕頭上,我早早側躺在靠墻的被窩里,看著離自己最近的墻壁上的文章。有時,最近的一片報紙看完了,人就從熱炕頭這邊旋轉到另一邊,開拓新的閱讀疆土。看到新奇的故事我也會跟外婆復述一遍,而她總會笑著夸我是在給她讀報。
當然,在墻上“讀報”時最怕遇到“轉第x版”這樣的字眼,就像評書聽到起勁兒處,說書人突然說道“欲聽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意猶未盡的失落只能靠自己想象著后面的劇情發展。
見我喜歡看報紙,外婆索性拿出一些還未用的舊報紙讓我翻看,再把泛黃的白熾燈換成白亮柔和的LED燈。童年鄉下的生活,因為外婆的陪伴,因為被自己翻看一遍又一遍的舊報紙,總有種一晃而過的匆忙感。
墻壁上的閱讀時光終結在我小學畢業的那個夏天。升入中學后,我就跟隨父母轉學到了他們定居的縣城,去外婆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有時跟外婆通電話,她還會提起自己替我保存了許多舊報紙,等我回去讀給她聽。
這些年來,閱讀始終是我不變的喜好,像吃飯、喝水、睡眠一樣習以為常。
而今,外婆已離開我們多年,那間低矮的房屋早已被遺落在鄉下,而那些溫暖的陪伴、綿密的閱讀時光卻始終烘焙著我偶感潮濕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