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伶* 關昶
(吉林化工學院石油化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2)
近年來,鋰離子電池中正負極活性材料的研究及開發在國際上相當活躍,并已取得較大進展。價格低廉且性能優良的電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點[1]。目前研究最多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是LiCoO2、LiNiO2和LiMnO2。其中LiCoO2合成簡單,電化學性能好,但鈷資源缺乏,而且價格昂貴。LiNiO2和LiMnO2價格相對較低,但制備困難,電化學性能不穩定。因此,以鎳部分取代鈷的LiNixCo1-xO2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它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替代LiCoO2的候選材料之一[2]。本文研究了采用共沉淀法結合高溫固相法制備純相的LiNixCo1-xO2,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實驗儀器:磁力攪拌器、手套箱、電子分析天平、充放電測試儀、PH 計。
實驗藥品:硫酸鎳、硫酸鈷、氫氧化鋰、氨水、氫氧化鈉。
共沉淀法制備LiNixCo1-xO2的總流程圖如圖1 所示。

圖1 共沉淀法制備LiNixCo1-xO2 的總流程圖
以混合硫酸鹽溶液(NiSO4·6H2O、CoSO4·7H2O)為反應物,混合堿液(NaOH 和NH3·H2O) 共沉淀劑,以氨水為鰲合劑,采用共沉淀法制備了前驅體NixCo1-x(OH)2。共沉淀過程中優化Co 含量,分別采用Co 含量為0.1,0.2,0.3,0.4;pH 值采用10、11、12;共沉淀反應溫度為40、50、60℃,共沉淀反應結束后制得的前驅體經洗滌、干燥后,與LiOH 均勻混合,經過高溫焙燒制備出了層狀LiNixCo1-xO2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將所得正極材料LiNixCo1-xO2制作成安裝扣式電池所用的正極片,具體制備過程包括正極漿料混合、涂片、烘干、壓片和切片。將正極片和金屬鋰片(負極片)在手套箱中組裝成2032 型扣式電池,電解液使用1mol/LLiPF6與EC+DEC,電池組裝成后使用充放電測試儀在2.0~4.6V(vsLi/Li+)0.2C 條件下進行電化學性能的測試。
本實驗中采用日本理學電機D/max-γβ 旋轉陽極X射線衍射儀測試了共沉淀物和二次燒結材料的結構。測試條件:Cu 陽極,石墨單色器,電壓40KV,電流50mA,DS1°,SS1°,RS0.15mm。
本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尋求用共沉淀法制備LiNi1-xCoxO2的最佳工藝。實驗中保持沉淀干燥制度,高溫煅燒制度以及充放電制度不變化,只改變共沉淀反應的溫度、pH 值和Co元素的比例三個條件,以活性物質的電化學性能,包括循環性能,可逆性和比容量為指標來判斷所制備產品的性能,從而確定共沉淀反應過程中Co 元素的最佳比例、最佳的反應溫度和pH 值,得到最佳工藝。
本實驗研究了不同Co 含量的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如圖2a,b,c,d 所示,分別是Co 含量為0.1,0.2,0.3,0.4 時,材料做成模擬電池后的首次充放電曲線。

圖2 Co 含量分別為0.1,0.2,0.3,0.4 時材料的首次充放電曲線
表1 是不同Co 含量LiNixCo1-xO2電化學性能的影響,從表1 中可以看出,隨著Co 含量的增加,其首次充電比容量先是增加,然后又下降。在Co 含量是0.1 時,其首次放電比容量120.2mAh/g,Co 含量是0.2 時,其首次放電比容量147.5mAh/g,Co 含量是0.3 時,其首次放電比容量148.7mAh/g,Co 含量是0.4 時,其首次放電比容量150.7mAh/g,這說明Co 含量增加提高了LiNixCo1-xO2材料的放電比容量。雖然Co 含量越高,首次放電比容量越高,但是循環5 次以后的容量保持率下降。材料在5 次循環后,只有LiNi0.8Co0.2O2放電比容量還保持在144.0mAh/g,比容量衰減值為3.5mAh/g,放電比容量保持率為97.6%。因此選擇Co 的含量為0.2。

表1 Co 含量對LiNixCo1-xO2 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從表1 中可以看出,隨著Co 含量的增加,其首次充電比容量先是增加,然后又下降。在Co 含量是0.1 時,其首次放電比容量120.2mAh/g,Co 含量是0.2 時,其首次放電比容量147.5mAh/g,Co 含量是0.3 時,其首次放電比容量148.7mAh/g,Co 含量是0.4 時,其首次放電比容量150.7mAh/g,這說明Co 含量增加提高了LiNixCo1-xO2材料的放電比容量。雖然Co 含量越高,首次放電比容量越高,但是循環5 次以后的容量保持率下降。材料在5 次循環后,只有LiNi0.8Co0.2O2放電比容量還保持在144.0mAh/g,比容量衰減值為3.5mAh/g,放電比容量保持率為97.6%。因此選擇Co 的含量為0.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前驅物的過程中,反應液的pH 是影響產物的晶體結構、微粒尺寸、微粒形態及分布和電化學性能的最關鍵因素。當反應液pH 偏小時,合成前驅物的密度會偏低,而且所得到的前驅物不是具有典型結構的β-Ni1-xCox(OH)2,電化學性能不好。當反應液pH 偏大時,前驅物的活性較好,但是密度太低,沉降很慢,共沉淀物與溶劑分離困難。為此,在合成產物的過程中研究了不同的反應液的pH 對產物性能的影響,以便找出合成產物的優化pH 工藝條件,以保證前驅物既具有較高的活性,又具有較高的密度。

圖3 不同pH 值合成材料的首次充放電曲線

圖4 不同pH 值合成材料的循環性能曲線
圖5 為不同pH 值合成材料的XRD 圖譜,從圖5 可以發現,當pH=12 時,圖中并沒有出現單獨的Co(OH)2的衍射峰,其特征峰值較明顯,沒有雜質峰,且尖峰強而銳,圖譜的底線平齊,表明所得產物晶化比較完全,產物是純相的鋰鎳鈷復合氧化物。

圖5 不同pH 值合成材料的XRD 圖譜
在pH=12 時,考察不同反應溫度對合成材料的充放電性能的影響,圖6 為不同合成溫度材料的首次放電曲線,圖7 為不同合成溫度材料的循環壽命曲線。從圖6 和圖7 中可以看出:隨著溫度升高,放電容量增加,溫度到60℃時容量最大,在這一溫度下,經10 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為首次循環的99.7%。所以選擇最優反應溫度為60℃。

圖6 不同合成溫度材料的首次放電曲線

圖7 不同合成溫度材料的循環壽命曲線

圖8 合成溫度為60℃時材料的XRD 圖譜
采用共沉淀法制備出NixCo1-x(OH)2,再配鋰煅經過高溫煅燒制備出了層狀LiNixCo1-xO2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充放電性能研究實驗表明:當共沉淀反應溫度為60℃,pH 為12時,制備的LiNi0.8Co0.2O2材料,其首次放電比容量可達到163.3mAh/g,10 循環后容量保持率在99.7%左右。采用XRD對LiNi0.8Co0.2O2的結構進行了表征,結果表明LiNi0.8Co0.2O2具有α-NaFeO2的層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