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億
(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相持球能力主要是指,在一方發球搶攻或者是接發球搶攻之后不能結束一分球的爭奪,雙方由此進入對攻和對沖相持時制勝的能力,一般相持階段被定義在第三板球后的爭奪階段。在相持球技術的發展中,其也從簡單發展到復雜的程度,從低水平發展到高水平的程度,目前乒乓球比賽中,相持球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極其重要的得分手段。現階段國際乒聯已經將40mm求作為比賽的正式用球,這也將會進一步提升乒乓球比賽中相持球技術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對該技術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此來保障運動員能夠在比賽中運用該技術來取得良好的成績。
相持球是指一方在發球、接發球和發球搶攻以后沒有結束這一分的勝負,在兩個人對拉和對攻中進入到相持階段,一般在第三板之后的乒乓球爭奪被稱為相持球階段。在具體的乒乓球比賽中,其中每一分球都是從每一板球開始的,在此過程中都需要運動員基于一定技術和攻防轉換來實現的,因此相持球技術使用中,進攻與防守同為一體,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將被動化為主動。只有良好的認知到這一點才能夠真正提升自身的相持球水平,促進乒乓球運動的良好發展。
在乒乓球前三板中,其主要包含發球、接發球、防守對方進攻、主動上手和控制等幾個環節所構成,在這些環節的處理中,其處理的質量是影響后續相持技術發揮的重要因素。在自己發球期間主要是結合長短,旋轉變化差距大,配合球落點的變化來使對手難以擺短,并且不能直接發力搶攻,只能輕挑,隨后結合兩面的快撕來取得擊球主動權。敢于發長球可以直接進入到相持階段,最終以實力的對拼來贏得比賽生理。在接發球階段,需要更加積極主動的來提升乒乓球的上手能力,將劈長、晃撇等手段結合挑打,再與擺短相互配合,以此來對對手的搶攻進行控制,提升接發球期間的質量,這樣可以在相持階段贏取主動權。在前三板加強的基礎上,結合訓練來提升控制和反控制的能力,也為乒乓球的進攻創造有效的條件和時間。需要明確注意的是,其加強前三板訓練的基礎上,結合長時間訓練可以提升選手的反應能力和乒乓球的控制能力,也為其進攻創造時間和適合的條件。在前三板的加持下,四、五板也可以直接由被動轉換為主動,因此要想在比賽中建立主動相持的局面,必須要對前三板的進攻和控制有效處理。
在目前的乒乓球戰術體系中,技術是戰術的基礎,因此在每一場比賽中都需要結合運動員的特長技術來制定合適的技戰術,并且運動員所擁有的技術越加全面其所制定的戰術體系也就越豐富。因此也可以說技術的全面發揮離不開戰術的科學布置,因此精準的戰術意識和目的才能夠在比賽中充分發揮選手的技術優勢。同時隨著運動員技術的不斷提升,戰術也會隨之不斷更新和發展。另外在乒乓球戰術的制定中,其需要較高的針對性和準確性,且需要具備一定的變化性和全面性,因此在制定戰術期間不能一蹴而就,要結合比賽場的實際情況作出相對應的調整,結合戰局的不斷變化來變換自己的打法,以此來取得比賽的勝利。
簡單來講,在比賽中的相持技術分為三種情況,分別為進攻性、對攻和被動相持。其中的進攻相持是指自己一方處于優勢,給予對手持續的進攻和壓力來保持自己主動進攻的地位;而對攻性相持是指在相持期間如果相較于主動發力擊球較為困難,但是也將球控制到對方難以進攻的時刻,以此形成了一種相持不下的狀態與情況;被動相持是指在相持期間自己一方處于被動的反手階段,很少有甚至是沒有機會反攻的情況。因此在比賽中一定要力爭對攻性相持,結合自己的優勢技術來牽制對手,防止被動相持,來得到比賽分數。因此相持技術的攻防轉換是左右比賽的關鍵因素,也是最能夠體現出運動員實力的方面。
本文以1998年2月21日進行的愛立信中國乒乓球擂臺賽女子半決賽王楠—王晨,和1998年3月7日進行的愛立信中國乒乓球擂臺賽女子決賽李菊—王楠兩場比賽的錄像資料作為分析對象。
本研究采取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計法進行分析與研究。
如表1和表2所示的兩場比賽實力對比統計。

表1 愛立信中國乒乓球擂臺賽女子半決賽王楠—王晨(3∶2)實力對比

表2 愛立信中國乒乓球擂臺賽女子決賽李菊—王楠(3∶2)實力對比
(1)得分率比較:在兩場女子比賽中可以看出,在整場比賽中對壘雙方的相持球累積運用率已經達到30%以上,這也表明大約占據1/3的分數爭奪都是利用相持球來完成的,并且雙方的相持球得分率也相對較高,大約占據50%左右;
(2)非決勝局相持球能力的比較:在兩場非決勝局的對比中,由于雙方的選手對對方擊球的變化和技術變化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因此在某一局比賽的爭奪中,會呈現出兩個方面的情況,一方面如果一方變化的向對較快,而另一方不能快速適應,這時的發球和搶球段得分率將會成為這場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如果雙方對對方的技術變化和戰術變化適應時間較短,這時相持得分率將會成為決定這場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也因此對于水平較高且適應能力較強的比賽選手而言,相持球的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3)勝負局相持球能力的分析。在這兩場比賽的第五局比賽中,相持球的累積使用率達到54%和43%,明顯較發搶段和接搶斷的使用率高,這樣結合單個選手的統計分析,在決勝局中相持階段的得分率高和使用率高的選手在最終都獲取了比賽的勝利,在這個角度分析,相持技術將會成為比賽勝負決定的重要因素,也最能夠體現出選手的實力和技術運用能力。
首先在實際比賽之前需要掌握乒乓球各種基礎技術,并且在比賽中可以合理的使用,其次將這些技術進行組合和串聯后促使戰術的發揮更加合理。
在技戰術水平不相上下的兩名選手中,其誰的變化和應變能力更強,就可以在比賽中擊球的節奏上發生更多的變化,以此來抓住比賽中的機會化被動為主動,掌握相持階段的主動進攻權。
在乒乓球相持球階段,除了技戰術能力之外如果在場上患得患失,想法過多,很容易影響到賽場上的發揮,因此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在賽場上保持鎮定,明確分析對手的狀態來制定適合自己的戰術,確定自己所使用的技術,這樣可以提升比賽勝利的概率。
在平時訓練期間和比賽中需要對擊球節奏的變化訓練加以重視,并且需要具備一定的針對性,形成具有自我個性的意識和節奏感,這樣才能夠在高水平的對抗中合理運用戰術和技術,以此來取得優異的成績。
無論是在平時訓練中,還是在比賽中,相持階段的節奏訓練需要具備系統性的特征,并且基于相持段訓練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速度的快慢訓練和節奏的輕重訓練。而在節奏的輕重訓練中,一方面是主動的節奏變化,一定要快慢結合,輕重結合;另一方面需要結合對手的擊球節奏變化來準確的對自身擊球節奏進行調整,以此來應對對手的節奏變化。在此期間基本可以分為“人快我快、人快我慢、人慢我快和人慢我慢”的訓練方法,在日常的訓練中都需要將這些方法穿插到具體的訓練中,而對于選手在相持中的訓練而言,訓練方法相對較多,本文主要介紹以下幾種訓練方法:
在教練員對選手進行訓練期間,一定要使用正確的語言激勵選手,并且要在適合的時機來說出適當的語言。需要注意的是,意識和思維是難以分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基礎,只有正確的利用語言刺激,才能夠使與動員得到正確的技術定性,以此來更好的掌握各種戰術內容。
在實際乒乓球相持段訓練過程中,運動員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積極思維能力,需要主動的講出自己對于節奏的處理方法和感受,教練員也需要要求運動員結合自己的默念的方式來掌握與體會所訓練的技術要領,可以在實際訓練中及時與教練進行有效溝通,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以此來提升運動員的思維能力的思考能力,促使其在比賽場上能夠更加靈活的應對各種選手。
心理素質在比賽相持球階段具有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乒乓球比賽中,尤其是大型比賽項目,只有過硬的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選手具備穩定的心理素質。在我們看比賽的時候也會注意到,很多選手雖然在訓練中表現優秀,但是一到比賽場上就會發揮失常,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想法,想贏怕輸的心態比比皆是,這種情緒帶到賽場上必定會影響自己技戰術的發揮。因此在平時訓練中加強心理素質的訓練,這也是相持階段訓練的主要內容,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夠在比賽中掌握更加關鍵的比賽節奏,也會增加自己的勝算。
技戰術的訓練在乒乓球比賽中的節奏變化有著基礎性的作用,而要想在比賽中獲得相持球的主動權,就需要在平時訓練中加強技戰術的訓練強度,具體可以分以下幾種情況進行訓練。
(1)同類技術組合訓練,以此來培養運動員的節奏變化與適應能力。同類戰術就是指動作與功能相類似的技術,其擊球的時間、力度和部位不同使擊球的節奏不同,因此如果將同類技術相互組合,加強重復練習,可以有效的提升運動員變化節奏的主導能力與適應能力;
(2)非同類技術組合訓練,以此來培養選手的節奏變化。該類技術的組合訓練主要是采取的單球和多球訓練方式,在練習期間需要注意對前后移動的要求,由此隊員能夠的實戰中既可近臺和中臺,也可遠臺,以此來有意識的強化節奏變化情況,在反復練習中提升運動員在比賽相持階段對于節奏的掌握;
(3)力量訓練。在比賽中要掌握好力量控制的技巧,因此在訓練中要加強對力量的掌控訓練,而這四種乒乓球規律性的使用概念需要貫穿到每一分球上(人輕我重、人重我輕、人輕我輕、人重我重),在反復訓練中可有效提升運動動員對于節奏的控制能力,在賽場上發揮的更加游刃有余。
結合對上文的分析和研究,在現代乒乓球比賽中,相持技術的高低往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比賽中獲取最終勝利的選手都是相持能力較強的選手,因此為了保障我國的乒壇世界鄰先地位,不僅需要在進攻和技術方面的創新加以重視,還需要加強相持技術的訓練和研究,幫助運動員在賽場上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