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 廣東 廣州 510550)
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全面推進,廣州市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越來越濃,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籃球人口的逐漸增多,使籃球消費方面的問題也日漸突顯出來。參與者需要購買籃球服飾,需要租用場地,觀看籃球賽事以及購買相關報刊雜志等,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力量來滿足日益膨脹的籃球消費需求還遠遠不夠,需要建立一個體系完整、結構合理的籃球消費市場,這不僅關系到廣州市籃球市場、籃球本體產業自身的發展,而且還會對其他相關產業部門產生重大影響。分析籃球消費的結構、需求,客觀評價高職學生籃球消費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為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的健康發展提供建議,正確引導他們的體育消費行為,促進合理的籃球消費。同時,在理論上豐富籃球消費的研究內容。
以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的籃球消費為研究對象,以廣州市7所高職院校參與籃球運動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470份,當場回收463份,其中,有效問卷422份。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上檢索,搜集體育消費相關文獻資料,以及廣州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歸納、總結已有研究成果,作為本研究的理論支撐材料。
(2)專家訪談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經濟學、體育學、心理學等專家、教授及籃球相關人員進行了訪談,對調查問卷的設計和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和實際的依據。
(3)問卷調查法。
按照體育科研方法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的效度采用專家評判法,問卷的信度采用重測法。
(4)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軟件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運用Excel對收集到的據進行了統計處理。
(5)邏輯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了對比、歸納等邏輯學方法對已統計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1)實物型籃球消費現狀調查。
本文對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實物型籃球消費情況的調查有兩項:籃球器材和籃球服飾(包括籃球服裝和籃球鞋)。對于購買籃球情況的調查顯示:有68.5%的學生會購買籃球,31.5%的學生不購買。在購買籃球的學生當中,11.1%的學生購買價位在99元以下,52.2%的學生購買價位在100-150元之間,29.1%的學生購買價位在151-200元之間,只有7.6%的學生購買價位超過200元。由此可知,大部分學生能承受的籃球購買價格在150元左右。具體調查情況見表1:

表1 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籃球購買價位調查統計表
對于是否購買籃球服裝的調查情況顯示:64.5%的學生會購買籃球服裝,35.5%的學生不購買。購買籃球服裝的學生中,購買價位在50元以下的占25.7%,購買價位在51-100元之間的占65.8%,購買價位在101-150元之間的占2.9%,購買價位在150元以上的占5.5%。超過90%的學生購買籃球服裝的價位在100元以下,主要集中在50-100元之間。具體調查情況見表2:

表2 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購買籃球服裝價位調查統計表
對于是否購買籃球鞋的調查情況顯示:83.4%的學生會購買籃球鞋,只有16.6%的學生不購買。購買籃球鞋的學生中,籃球鞋的購買價格在200元以下的占13.3%,201-400元之間的占50.3%,401-600元之間的占21.9%,601-800元之間的占 10.8%,800元以上的僅占3.7%。具體調查情況見表3:

表3 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購買籃球鞋價位調查統計表
對實物型籃球消費的調查顯示:68.5%的學生會購買籃球,半數以上的人可接受的價位在150元左右;64.5%的學生會購買籃球服(主要指短裝籃球比賽服),絕大多數人可接受的價位在51-100元之間;83.4%的學生會購買籃球鞋,相對于球和比賽服裝,球鞋更適用,生活當中使用率會更高,超過半數的人可接受的價位在200-400元之間。
(2)參與型籃球消費現狀調查。
對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參與性籃球消費情況的調查主要針對消費者所去的籃球場所的收費情況進行了解。在422名調查對象中,95%的人選擇去免費的運動場所活動,主要原因是學習期間基本都在學校,校內室內籃球館收費,室外籃球場一般都是不收費的,還有周邊社區一些免費向群眾開放的運動場所,他們長期形成的消費習慣使其在場館租用費用這一塊基本沒有支出。只有5%的人選擇收費的籃球場館進行活動,這部分學生籃球運動水平較高,會定期參加一些兄弟院校或協會組織的籃球賽事,需要條件環境稍好的收費場館進行訓練或比賽。
對于去收費場所進行籃球活動的學生收費標準的調查顯示:室內平均每人每小時收費在15元以下的占23.8%,16-30元的占61.9%,30元以上的占14.3%。室外平均每人每小時收費在4元以下的占9.5%,5-8元的占42.9%,8元以上的占47.6%。
對于參加過何種級別的籃球比賽調查顯示:50%的學生參加過校級的籃球比賽,選擇其他的占37%,共有156人,其中沒參加過比賽的有117人,39人參加過班級、社區、村鎮的籃球比賽,參加過區級的籃球比賽人數占7.3%,市級以上的比賽占5.7%。說明具備較高籃球水平的學生不多,籃球比賽會促進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熱情,能代表區、學校、甚至是班級參加比賽都讓他們能獲得集體榮譽感,體會到籃球運動的快樂和價值,全身心投入到這項運動當中。所以,學校應多組織一些班級或系與系之間的籃球賽事,或者趣味籃球活動,增加校園的籃球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籃球活動的熱情。
(3)觀賞型籃球消費調查。
對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觀賞型籃球消費的調查主要從經常關注的籃球賽事、觀看賽事的途徑以及是否購買過比賽門票幾個方面。對于經常關注的籃球賽事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422名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當中,89.3%的人經常關注的賽事是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7.3%的人經常關注的賽事是CBA中國籃球甲級聯賽,1.7%的人經常關注的賽事是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1.7%的人選擇其他賽事。從調查結果來看,關注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的學生占90%0。具體調查情況見表4:

表4 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經常關注的籃球賽事調查情況一覽表
從籃球運動發明至今,美國籃球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職業化、產業化進程已經有半個多世紀,早已形成了完善的籃球文化體系,而NBA的造神運動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傳奇人物,這些籃球巨星的成長故事對青少年起到了精神激勵作用,這是他們關注NBA最主要的原因。另外,NBA的精彩程度遠超國內所有賽事,雖然也是以得分為目的,但過程充滿各種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是國內賽事沒法比擬的。莫雷事件之后,很多球迷自行冷卻了對NBA的熱情,轉而關注CBA賽事。2019年CBA首輪觀看人數是上個賽季的3.4倍,人均觀看時長是上賽季的1.6倍。揭幕戰人均收視時長超過33分鐘,最高峰期間有1265萬人通過央視或其他相關平臺觀看比賽。林書豪等明星球員的加盟是推動CBA收視飆升的原因,通過樹立鮮明的球星形象,迎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將會得到更多青少年的關注。
對于觀看賽事方式的調查結果顯示:52.8%的人通過電視直播觀看籃球比賽,43.8%的人通過網絡轉播觀看籃球比賽,這兩種觀看籃球比賽的主要方式占到調查人數的96.6%,現場觀看的人數占2.1%,其他(文字直播或不觀看)占1.1%。
電視及網絡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人足不出戶就能快速了解時事與最新動態,手機網絡的開發應用更使手機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很多學生宿舍不一定有電腦,但通過手機一樣可以觀看電視直播或網絡轉播的籃球賽事。網絡傳播不僅具備大眾傳播的一般特性,還具有更強時效性、針對性,更寬的傳受面,更強傳受互通性等。大學生通過網上可以瀏覽觀看比賽視頻及相關新聞網頁,同時互聯網還為他們提供新的交流平臺。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對籃球文化、健身功效等進行宣傳,使他們不僅可以獲得大量既有興趣又有知識的體育信息,而且還可以此為契機拓寬與人交流的話題。
對于是否曾購買過籃球比賽門票的調查顯示:95%的被調查對象都不曾購買過籃球比賽的門票,只有5%的被調查對象表示曾購買過籃球比賽門票。14.3%的受訪者購買籃球比賽門票的價格在100元以下,購買價格在101-200元之間的占42.9%,購買價格在201-300元之間的占33.3%,300元以上的占9.5%。門票價格主要集中在100-300元之間,相當于一個月的生活費除去必要開支外,占其他消費的50%左右,對于學生族來說不是人人都消費的起的,所以相關部門可以適當調整門票的價格或者對學生有優惠夠票的政策,這樣也可以提高現場觀眾的上座率,使更多的學生可以去現場感受比賽的氛圍,近距離欣賞崇拜的球星,利于他們參與籃球運動的熱情及恒心。
通過對422名高職院校學生用于籃球消費的主要內容調查發現:應答人數排在第一位的是“購買飲用水”占比66.6%。應答人數排在第二位的是“購買籃球服飾、鞋襪”占比65.6%。應答人數排在第三位的是“觀看籃球比賽、表演等”占比32.2%。
“購買飲用水”和“購買籃球服飾、鞋襪”應答人數分別排在第一和第二位,遠高于其他選項。“購買體育器材”(主要指籃球)排在第四位,這三項都屬于實物型籃球消費的內容。“觀看籃球比賽、籃球表演等”屬于觀賞型籃球消費,排在第三位,但主要是通過網絡觀看。“參加培訓、俱樂部”和“租用運動場館”屬于參與型籃球消費,分別占11.1%和4.7%。“購買籃球報刊、音像制品”屬于信息型籃球消費,占10.9%。說明大多數的學生籃球消費還停留在低層次的實物型籃球消費上,這還是因為在校學生沒有經濟來源,除去必要開支,也所剩不多,實物類的消費品使用壽命長,適用性高,不會對生活水平造成太大的負擔。具體調查結果見表5:

表5 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籃球消費的主要內容調查情況一覽表
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經濟收入增漲,希望增加投入的消費內容依次為:購買籃球服裝、運動器材占40%,參加籃球技能培訓和租用場館占25.8%,觀看籃球比賽、電視轉播、展覽等方面的占16.1%;參與籃球運動或觀看比賽的必要開支(如飲用水費、交通費、住宿費)等方面的占15.4%;購買音像制品、雜志、畫報方面的占2.1%;其他占0.5%。說明實物型籃球消費還是大學生未來消費的主流。體育用品以其適用、新穎、潮流等特點位居消費支出類型的首位,特別是一些運動品牌的定位非常明確的針對青少年,在消費者中有固定的追捧者,屬于比較穩定的消費內容。具體調查情況見表6:

表6 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希望增加投入的籃球消費內容調查統計表
廣州市高職院校學生籃球消費水平較低;消費結構以實物型籃球消費為主,不同籃球消費結構發展不均衡,消費層次還處于以實物型消費為主的初級階段。實物型籃球消費還是大學生未來消費的主流,參與型籃球消費的支出欲望強烈,如參加籃球技能培訓和租用場館等。繼實物型、參與型籃球消費之后,觀賞型籃球消費的欲望比例也較高,如,觀看籃球比賽、電視轉播、展覽等,說明繼籃球實物型消費支出之后參與型和觀賞型的支出將提高。
(1)針對學生調整門票價格。籃球消費結構的單一制約了籃球消費市場的發展,我國的觀賞型籃球消費和參與型籃球消費始終在比較低的消費水平,對CBA的價值認知度及門票價格是制約學生現場觀球的因素,可考慮為學生調整門票價格,吸引更多學生去現場觀球。另外,引導學生在參與型籃球消費中適當增加投入,使其在一個更好環境中享受籃球的樂趣。平衡籃球消費支出,提升籃球消費的滿意度,防止過度籃球消費及消費不足,促進合理的籃球消費結構;
(2)加大校園籃球文化建設。發揮高校體育職能部門的作用,以合理的價格開辦籃球培訓班,舉辦各類籃球賽事及展覽。同時,高校要大力推動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實現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對學生的興趣及積極性起重要作用,發揮體育教師的職能,指導學生科學、合理的參加鍛煉,提高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積極性;
(3)進行合理的消費引導。在籃球教學中應經常進行籃球活動的目的意義教育,明確籃球活動及鍛煉的作用和價值,將籃球消費融入到日常的生活當中,引導大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健康的籃球消費,從根本上幫助大學生培養良好的體育消費習慣,合理規劃支出。